陳兆先劉萌萌譚紅曉鮑芳芳李一梅
(1.安徽師范大學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2. 安徽省霍山縣教育局,安徽 六安 237200)
基于超星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的翻轉課堂研究文獻統(tǒng)計分析
陳兆先1,2劉萌萌1譚紅曉1鮑芳芳1李一梅1
(1.安徽師范大學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2. 安徽省霍山縣教育局,安徽 六安 237200)
2012年在中國啟動的起源于美國的翻轉課堂研究突飛猛進,文章基于收錄量大而全的超星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對翻轉課堂研究的各種文獻發(fā)表情況(截至2015年12月18日)進行了統(tǒng)計,進而分析了我國翻轉課堂研究的興起、發(fā)展,探討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情況,以期為我國當前的課堂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翻轉課堂;超星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文獻統(tǒng)計分析;文獻綜述
2012年中國大陸開始研究翻轉課堂。從文獻量的統(tǒng)計來看,國內關于翻轉課堂的研究可謂突飛猛進。那么,翻轉課堂的研究的趨勢、相關性到底如何呢?筆者使用超星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檢索工具,對翻轉課堂研究的文獻進行了統(tǒng)計、對比分析,希望可以借此為我國的翻轉課堂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2007年,“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 或Inverted Classroom)起源于美國林地公園高中。開放教育資源(OER)運動促進了翻轉課堂的發(fā)展。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開放課件運動(OCW)開始,可汗學院微視頻、耶魯公開課等大量優(yōu)質教學資源的涌現(xiàn),推動了翻轉式教學的發(fā)展[1]。伯格曼和薩姆斯發(fā)起創(chuàng)辦了一個非營利性機構“翻轉學習網絡”(FLN),致力于推廣翻轉學習。到2014年5月,成員已發(fā)展到2萬個,引起了廣泛關注[2]。
翻轉課堂,又稱顛倒課堂、反轉課堂,是指把“白天教師在教室里授課,晚上學生在家做作業(yè)”的教學方式翻轉過來,構建“白天學生在教室完成知識掌握的內化過程,晚上在家學習新知識”的教學方式[3];也有人認為,翻轉課堂,就是由教師創(chuàng)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yè)的這樣一種教學形態(tài)[4]。而真正的翻轉課堂是結合學科特點,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實現(xiàn)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翻轉,從而在課堂上能突出學生主體作用發(fā)揮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
超星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是我國最大的文獻檢索系統(tǒng),收錄我國1348家圖書館的資料文獻,包括中、外文館藏紙質和電子資源,能夠比較全面、準確地搜索中文資源,并且具有提供知識挖掘與情報分析的功能服務。截至2015年12月18日(以下所有統(tǒng)計數(shù)據皆截至2015年12月18日),元數(shù)據及全文數(shù)據量達598 256 270條。
利用超星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檢索翻轉課堂研究相關文獻發(fā)文情況,從發(fā)文時間、文獻類型、作者、機構、學科及相關知識點等方面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一)翻轉課堂研究的發(fā)文時間統(tǒng)計
為了查全、查準翻轉課堂研究的相關文獻,在超星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中,使用高級檢索方式,以“翻轉課堂”及其同義詞“反轉課堂”和“顛倒課堂”為檢索詞,三者的布爾邏輯關系設置為“或”,設置精確模式,檢索項選擇全部字段范圍(包括主題、題名、作者、作者機構、關鍵詞、摘要等),選擇所有文獻類型,時間限定為2009年至2015年的條件下,進行檢索,返回檢索結果為8605條,總被引頻次10 915次。
圖1 超星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檢出翻轉課堂研究發(fā)文量趨勢圖
由圖1可知有關翻轉課堂研究的發(fā)文量(不含信息資訊類文獻),2010年及以前為0篇,2011年僅有1篇,2012年49篇,2013年342篇,2014年2432篇,2015年截至12月實際發(fā)文量已經達到了5592篇,由此可看出翻轉課堂的研究從2012年開始研究到2015年已經呈急速上升的趨勢。
(二)翻轉課堂研究的文獻類型統(tǒng)計
文獻的類型多種多樣,在此次檢出的翻轉課堂研究的相關文獻有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圖書、報紙文章等,共計8605篇,各種文獻類型的發(fā)文量分布情況見圖2所示。
圖2 翻轉課堂研究的各種文獻類型發(fā)文數(shù)量統(tǒng)計圖
1. 圖書文獻統(tǒng)計
由圖1得知,共檢出有關翻轉課堂研究的圖書46種,僅占總量的0.53%,其中,2013年及以前為0種,2014年12種,2015年34種。在2015年不到12個月的時間里,翻轉課堂研究的圖書數(shù)量34種已經是2014年12種的近3倍。圖書文獻不同于期刊論文,其內容相對成熟、系統(tǒng)、可靠,出版周期較長,我國的翻轉課堂的研究者還處在初步研究和探索階段,隨著時間的推移及研究者研究的成熟度提高,他們會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成熟、系統(tǒng)的文字——圖書。可以預見,在未來的數(shù)年中,有關翻轉課堂研究的圖書出版數(shù)將會呈指數(shù)上升的趨勢。
2. 期刊論文統(tǒng)計
檢索到翻轉課堂研究的期刊論文發(fā)文7573篇,占總文獻量的88%,居于所有文獻類型的首位。期刊論文的特點是發(fā)文迅速,內容新穎,所以,相關研究的文章會首先出現(xiàn)在期刊論文中。翻轉課堂研究期刊的種類分布情況如圖3所示。
圖3 翻轉課堂研究的發(fā)文刊種統(tǒng)計圖
從圖3可以看出,有關翻轉課堂研究的期刊論文主要發(fā)表在信息技術與教育類的期刊中,其中,最早的翻轉課堂研究文章是《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雜志2012年3月1日第3期發(fā)表的“本期策劃”欄目中的8篇文章,該刊至今已經刊登了翻轉課堂研究論文84篇,位居所有刊種的第三位?!吨袊畔⒓夹g教育》至今發(fā)表翻轉課堂研究的論文為188篇,位居第一。
3. 報紙文章統(tǒng)計
此次檢出翻轉課堂研究的報紙文章為341篇,占總量的3.96%。報紙文獻與期刊一樣也屬于連續(xù)出版物,但是其時效性更強,而研究深度不如期刊論文。
4. 學位論文統(tǒng)計
檢出翻轉課堂研究的學位論文為186篇,占2.16%,其中博士論文僅為1篇,碩士論文為185篇。學位論文的成熟系統(tǒng)性、創(chuàng)新性、學術性及內容容量介于圖書與期刊論文之間,發(fā)文量和發(fā)文速度也介于圖書和期刊論文之間。
5. 會議論文統(tǒng)計
檢出翻轉課堂研究的會議論文為44篇,僅僅占總量的0.51%。會議論文要求是就相應學科研究的發(fā)現(xiàn)、進展和成就方面提出新的研究課題和新的設想,才能在學術會議上首次發(fā)布,然后在期刊中發(fā)表。然而,翻轉課堂研究的迅猛程度大大超過了一般學科的研究,許多研究還沒有來得及在召開的相關學術會議上發(fā)布,就已經在學術期刊上發(fā)表。這也是為什么翻轉課堂研究的發(fā)展不同于一般學科主題研究的所在。
6.視頻、法律法規(guī)、信息資訊及其他文獻類型統(tǒng)計
檢出翻轉課堂研究的視頻為222個,占2.57%,法律法規(guī)為4條,占0.04%,信息資訊189條,占2.19%,而標準文獻、專利文獻及科技成果類的文獻還未見收錄。隨著時間的推移,有關翻轉課堂研究的其他文獻類型的發(fā)文量也會快速上升的。
(三)發(fā)文作者、機構統(tǒng)計分析
有關翻轉課堂研究的發(fā)文作者統(tǒng)計情況見圖4。
圖4 翻轉課堂研究發(fā)文作者統(tǒng)計圖示
發(fā)文量最高的作者是金陵,發(fā)文36篇,其次為田愛麗17篇,張福濤14篇,杜悅13篇,劉杰、范斌、陳玉琨、李振華等,分別都有10篇以上的文章發(fā)表;其中被引量最大的一篇文獻是張金磊、王穎、張寶輝合作發(fā)表在《遠程教育雜志》2012年第4期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一文,被引量達1251次。
有關翻轉課堂研究的機構發(fā)文量居前10名的統(tǒng)計中,華東師范大學發(fā)表64篇相關文章,名列第一,華中師范大學、西華師范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等機構位居前十,皆為30篇以上??梢钥闯?,翻轉課堂研究發(fā)文量位居前列的研究機構多為在教育教學研究方面具一定深度與廣度的高等師范院校。
(四)相關知識點與學科分類統(tǒng)計分析
有關翻轉課堂研究的相關知識點統(tǒng)計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翻轉課堂研究相關知識點統(tǒng)計表
可以看出,翻轉課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課堂教學及其教學模式上,同時可以看出,在各類學科中,英語學科教學使用的情況較多。
有關翻轉課堂研究的學科分類統(tǒng)計情況見圖5。
圖5 翻轉課堂研究學科分類統(tǒng)計圖
從圖5可以看出,在“文化、科學、教育、體育”類別中發(fā)文量最多,有5424篇,占76.5%,其后依次為“語言、文字”類別610篇,占8.6%,“工業(yè)技術”類544篇,占7.67%,而在其他學科類別中占有量很少,說明翻轉課堂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教育領域,主要應用于語言文字的教學中,特別是英語教學中,這也與相關知識點統(tǒng)計是一致的。
總之,無論從發(fā)文時間、文獻種類,還是學科類別方面來看,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密切相關的翻轉課堂研究進展迅猛,這將會影響和推動我國的教育教學的模式及教育教學的改革。
翻轉課堂進入我國后表現(xiàn)出較強的發(fā)展態(tài)勢,許多學校進行了實踐性的探索,摸索出適合各地校情的模式,同時,有很多的學者對其進行了研究,并就翻轉課堂的實施進行了總結和反思。
(一)翻轉課堂在我國的興起
我國實施翻轉課堂實驗較早的學校是重慶聚奎中學。聚奎中學將美國翻轉課堂模式與本校的高效課堂教學融合,探索出了適合本校教學的“課前四步驟”“課中五環(huán)節(jié)”的翻轉課堂模式。很快,聚奎中學的師生們在翻轉課堂實驗中收獲了自信和成長[5]。深圳南山實驗學校、溫州市第二中學也積極進行了翻轉課堂實驗的大膽嘗試,受到了學生、家長的歡迎?!胺D課堂”之所以得到認可,從技術推動教學來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經常運用視頻教學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信息技術和數(shù)字化設備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一部分,學生能通過自帶的數(shù)字化設備對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進行個性化調整,這為“翻轉課堂”準備了課前自學的前提和信息化技術基礎。
(二)翻轉課堂在我國的研究進展
翻轉課堂在我國的研究較晚,但發(fā)展迅猛。
1. 翻轉課堂的引入介紹
2012年,有關翻轉課堂的文章共有49篇,主要是介紹有關翻轉課堂的概念,并以案例形式進行分析。如張躍國、張渝江的《透視“翻轉課堂”》,就是關于翻轉課堂的來源、概念及翻轉課堂典型范式的介紹;楊剛、楊文正、陳立的《十大“翻轉課堂”精彩案例》,通過案例總結了自己的看法。其中,重慶聚奎中學發(fā)表的有12篇,可謂是一枝獨秀。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被引了1251次,是到目前為止此類文章中被引用次數(shù)最多的。
2. 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比較研究
如馬秀麟等人認為翻轉課堂有利于解決因材施教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習者協(xié)作、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促進作用[6]。董輝認為實施翻轉課堂不僅是課堂時間的重新分配,教師也從課堂上知識的傳授者、管理者轉變?yōu)閷W習合作者、指導者,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變?yōu)橹鲃幼詫W者,同時,學習開展方式、評價方式等都發(fā)生了變化[7]。李海龍等也認為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翻轉課堂具有提升學習者主觀能動性、轉變學習者學習態(tài)度、拓展學習者社交能力等優(yōu)勢[8]。
3. 翻轉課堂與學科結合的應用型研究
如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的《信息化環(huán)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王彩霞、劉光然的《翻轉課堂優(yōu)化中職課堂教學探析》,汪曉東等的《翻轉課堂在大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教育技術學專業(yè)英語課程為例》,陳曉平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被翻轉的端倪——“翻轉課堂”在成人高校商務英語寫作中的實踐與體驗》。學者們多從一門課入手,介紹該課程使用翻轉模式的教學設計,用一兩個學期的實踐應用數(shù)據來證明翻轉課堂取得的教學效果。也有學者將翻轉課程模式引入某一章節(jié)的課程設計,如沙靖的《初中化學翻轉課堂新探——以“物質構成的奧秘”為例》,王忠華、谷躍麗的《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應用研究——以“使用PPT制作電子相冊”為例》,等等。
4. 基于微課、慕課的翻轉課堂研究
隨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不斷介紹和引進及小范圍內的實踐,我國開始掀起對“微課”的研究,有些中小學也開始探索適合本學校一些相關科目“微課”的制作?!拔⒄n”是以教學微視頻為核心載體,基于一個學科知能點(如知識點、技能點、情感點等)或結合某個教學要素和環(huán)節(jié)(如目標、導入、活動、評價等),精心設計和開發(fā)的微型優(yōu)質學習資源[9][10]。另一個掀起的熱潮是對“慕課”的研究。“慕課”是一種大規(guī)模開放式的在線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簡稱MOOCs)?!澳秸n”的載體是“微視頻”,與傳統(tǒng)的 “空中課堂”或45分鐘一節(jié)課的網上教學是不同的。目前,華東師范大學慕課中心與C20慕課聯(lián)盟,正在推出“名師名課工程”,組織全國的優(yōu)秀學科教師,共同錄制覆蓋各學科知識點的教學微視頻,創(chuàng)建高質量的微視頻資源庫,以供全民共享[11]??梢哉f,“慕課”是隨著“微課”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起來的。
(三)翻轉課堂實施中的問題
任何新鮮事物,在被人們認可和應用時必然會遇到許多阻力。翻轉課堂在被教育界接受和應用的過程中經歷了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但在實施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1.學校目前的教學設施
目前,翻轉課堂教學能大面積實施的學校還不多,不少學校辦學條件如經費方面、教師素質方面、技術方面等還不足以支持翻轉課堂的全面實施。另外,還要有大量適合學科教學的微視頻,而這些微視頻通常是由教師錄制完成,錄制的設備和技術就目前來看也有一定的難度[12]。
2.學科的適應性問題
翻轉課堂是否適合所有的課程?就目前來看,翻轉課堂教學的實施更多的是偏向理科類課程,因為理科類課程的知識點相對獨立,教師只需將某個教學重點、難點制作成10分鐘左右的微課,讓學生自行下載來進行學習。而文科類的知識點往往不是獨立的,這就需要教師制作精彩的微課,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觀看微課進行思考。因此,對于不同類型的課程或者同一類型課程的不同內容在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時應采取靈活的教學策略[13]。
3.家校合作的問題
翻轉課堂對學生的自覺性要求較高,而且這種自制力不是短期就能培養(yǎng)出來的。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尤其是與家長相關。家長要在孩子觀看教學視頻時了解他(她)的學習情況,填寫反饋表給授課教師;教師根據學生和家長反饋的情況,在實際教學中以學定教,因材施教。通過長期的家校合作,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讓學生逐漸喜愛課下自學的過程。
4.知識的統(tǒng)整性問題
翻轉課堂所傳授知識是以微視頻為載體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學生獲得的是孤立、零散的知識。如果教師不能將這些知識點很好地串聯(lián)起來,那么知識就不能形成連通,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就會零碎、割裂,不成體系。如果按照一定的體系,圍繞課程的核心知識點創(chuàng)作一系列微課,那么孤立的微課就能系統(tǒng)化,但這對微課的開發(fā)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4]。
(四)翻轉課堂的未來發(fā)展
2014年4月,F(xiàn)LN將“翻轉課堂”重新定義為“翻轉學習”。翻轉課堂定義的“在家庭上課,在學校做作業(yè)”往往過于簡單,不能涵蓋主動參與學習的所有領域。據此,F(xiàn)LN正式定義:翻轉學習是一種教學方法,它把直接教學從群學習空間轉移到個別學習空間。其結果是群學習空間被改造為動態(tài)的、交互的學習環(huán)境,在那里教師將引導學生應用概念和創(chuàng)造性參與主題學習。所謂“翻轉”的新含義是:將原來“班級學習”翻轉為“個別學習”,傳統(tǒng)的教室則被改造為動態(tài)、交互的學習場所。翻轉課堂看重將學習前移為課前視頻自學,而翻轉學習更重視課堂中發(fā)生的翻轉,為課堂教學建立適合深度學習的環(huán)境。
翻轉課堂是一個從國外引進的概念,從超星發(fā)現(xiàn)系統(tǒng)的文獻統(tǒng)計分析來看,無論是期刊論文、報紙文章,還是學位論文、圖書,研究者普遍關注的是翻轉課堂在教學中的實踐應用。從翻轉課堂未來發(fā)展來看,一種是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因為“微課”在形式上以視頻為主,學習時間一般不超過10分鐘,比較符合學生的注意力特點。同時,“微課”還可以反復觀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調節(jié)學習進度。另一種是將原來“班級學習”翻轉為“個別學習”,即翻轉學習。翻轉課堂作為“舶來品”,在實施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許多問題,我們應根據自身的特點,修改并構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讓翻轉課堂成為現(xiàn)行教學方式一種有益的補充,而不是全面推翻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我們在強調翻轉課堂有益的一面的同時,也要冷靜地看到翻轉課堂的不足,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探索,才 能真正尋找出適合我國翻轉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之路。
[1]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2]葉平.從翻轉課堂到翻轉學習的演進——美國中小學翻轉課堂如何關照深度學習[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2):16-19.
[3]金陵.“翻轉課堂”翻轉了什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9):18.
[4]劉榮.翻轉課堂:學與教的革命[J].基礎教育課程,2012,(12):28.
[5]何世忠.科技改變課堂 文化塑魂教育——重慶市聚奎中學以“翻轉課堂”為突破口推動學校整體改革的行與思[J].今日教育,2013,(10):15-17.
[6]馬秀麟,趙國慶,鄔彤.大學信息技術公共課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證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1):79-85.
[7]董輝.翻轉課堂研究及思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3,(5):124-125.
[8]李海龍,鄧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務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9):46-51.
[9]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10]馮智慧,鄭曉丹.微課新界定:從技術開發(fā)邁向有效設計——訪華南師范大學胡小勇教授和佛山教育局胡鐵生老師[J].數(shù)字教育,2015,(4):56-60.
[11]陳玉琨,田愛麗.慕課與翻轉課堂導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
[12] [13]王紅,趙蔚,孫立會,等.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設計——基于國內外典型案例分析[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3,(8):5-10.
[14]鄭小軍,張霞.微課的六點質疑及回應[J].現(xiàn)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2):48-54.
(責任編輯 孫震華)
Literatur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Flipped Classroom Research Based on Super-star Discovery System
CHEN Zhaoxian1,2,LIU Mengmeng1,TAN Hongxiao1,BAO Fangfang1,LI Yimei1
(1.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Anhui,China 241000; 2.The Education Bureau of Huoshan,Liuan,Anhui,China 237200)
Flipped Classroom origin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landed in China in 2012 and triggered tremendous research and discussions. Based on the data retrieved from Super-star Discovery System on the topic of Flipped Classroom,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Flipped Classroom and discuss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class teaching reform in our country.
Flipped Classroom;Super-star Discovery System;literature statistical analysis;literature review
G250;G434
A
2096-0069(2016)06-0022-06
2015-12-01
陳兆先(1976— ),男,安徽霍山人,中學高級教師,安徽省霍山縣教育局教研員,安徽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安徽省教育學會中學化學教育專業(yè)委員會理事,安徽省中高考命題專家,安徽省教育評估專家,安徽省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面試考官,安徽省六安市學科帶頭人,研究方向為學科教學(化學);劉萌萌(1989— ),女,山東菏澤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學科教學(化學);譚紅曉(1991— ),女,海南??谌?,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學科教學(化學);鮑芳芳(1991— ),女,安徽安慶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學科教學(化學);李一梅(1963— ),女,安徽蚌埠人,安徽師范大學研究館員,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文獻信息學和學科教學(化學),本文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