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連文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第二中學 吉林 白城 137205)
摘 要: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并且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關鍵詞:合作學習;初中英語;教學;意識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4-063-01
一、合作學習的起源與發(fā)展
合作學習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它的發(fā)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初創(chuàng)階段。時間為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這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研究者們研究合作學習的理論問題。他們從社會心理學尋找理論依據(jù),探索并形成一些合作學習的策略:第二階段是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階段。時間為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這個階段的特點是研究者們通過實驗研究,提出了許多行之有效的合作學習策略,關于合作學習的理論日臻成熟,合作學習已成為一種十分有前途的教學流派。合作學習的大部分策略都是這個時期提出來的。如“學生小組成績分工”、“小組輔助個人”、“小組調查法”、“共學式”等等;第三階段是合作學習與其他相關理論相互融合的發(fā)展階段。時間為20世紀中期至今。這個階段的特點是,一方面合作學習繼續(xù)向著成熟的方向發(fā)展,另一方面是,與其他相關的教學理論出現(xiàn)了融合的趨勢。
但是這些合作學習理論大都從施教者的角度出發(fā),把合作學習作為施教者的一種教學策略而忽視了學習者自主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目前,在初中英語新課標的要求下不少英語教師在課堂上已經(jīng)采用了合作學習策略,但是實際效果卻和理論有很大出人。筆者認為,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學生的自主性合作學習能力沒有培養(yǎng)起來。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雖然形式更為新穎,增添了課堂活動的機會,可是其本質沒有改變:仍然是“要我學”,不是“我要學”。一般來說,合作能力培養(yǎng)中的問題一般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教材的使用?,F(xiàn)在,很多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將教材進行改編。一般將每個單元改成四個內容:1.對話:2.對話與聽力:3短文:4.作文。實際上就是將每個單元分成四個課型上:口語課、口語聽力課、閱讀課和寫作課。這四種課型中大部分的生詞、短語、句型和閱讀材料來自于課本,而小部分來自于教師的改編和適當添加。剛開始,學生對這種教材改編的方式很有興趣,但時間一長就會覺得和傳統(tǒng)按照教材上課的方式?jīng)]有差別。
2、小組劃分。小組劃分一般也由教師決定,而且劃分好之后除非遇到特殊情況一般不會進行任何更改。劃分的依據(jù)是每組男女生數(shù)量相同或者相近。每個小組中有一名學習優(yōu)秀者,一名差者,兩名或三名學習中等者。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很多教師考慮到了學生的性格因素把性格內向者與外向者搭配分在一組。同時,教師給小組成員分配了職務,有的是每個小組中分派一個小組長,有的是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職務。其目的讓每個組員在小組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但這種方法卻不能穩(wěn)定持續(xù)地發(fā)揮作用。初中階段的學生個性上不成熟,也無法像成年人那樣理性。因此,學生之間一旦有矛盾就可能影響整個小組的學習效果。如果只是按照老師的意愿劃分小組,即便在課堂上能夠完成任務,下課后可能就無法繼續(xù)進行小組學習。
3、小組活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般鼓勵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在小組活動中,有組員遇到學習的障礙是自己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時,小組長不必請教老師而直接提供幫助,扮演“小老師"的角色。小組長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一種成功的喜悅和滿足,同時自身也強化該知識點。對于接受幫助的學生來說,則少了一種緊張感和恐懼感。但是,這種策略弊大于利,違背了合作學習的初衷。合作學習力圖讓小組中的每個人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強調的不是解決問題這個結果,而是如何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果只是需要正確答案,由小組長來解答與老師解答沒有任何差別,有問題的學生仍然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者自己的參與來解決問題的。
4、及時糾正。在知識講解和小組任務布置完成后,教師通常要開始教室內巡查,檢查各小組完成任務進行活動的情況,并且在小組進行活動遇到無法解決的困難時提供幫助。例如,在口語課上,學生主要存在發(fā)音和語調方面的困難。學生們在進行口語活動時,教師仔細傾聽學生們朗讀語句時的語調和單詞發(fā)音的正確與否,并進行及時的糾正。表面上看,學生們遇到的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可是很多學生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或者相似問題時又只能求助于老師。
二、合作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積極對策
實際上,合作學習能力培養(yǎng)是意識的培養(yǎng)。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從而意識到教師并不是知識的本身而且獲取知識的引導者,教師的作用是用自己和他人的學習經(jīng)驗、借助各種工具和手段去激發(fā)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鼓勵學生成為知識寶庫的探索者,而不是只會聽從安排的挖掘者。所以,上面出現(xiàn)的問題只要教師能夠轉變觀念,重視和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就能夠獲得很大提高。例如,讓學生參與教材改編中來;遵循自愿和組員意愿來挑選或者更換組長,教師僅僅給出建議;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或者好的例子來啟發(fā)學生尋找解決方法等等。
三、結論與思考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初中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尤其重要。新時代注重效率和成果,要在某一領域取得重大成果絕對離不開團隊的合作。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自律能力,而且自尊心也在逐步形成,小學階段的強制性學習不能適應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獲得合作學習能力、熟練應用這種能力以及更早地建立起團隊合作意識能夠幫助這些處于思想上不夠成熟的青春期同學們取得更優(yōu)異的成績,同時樹立起良好的自信心少走彎路。但同時,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新觀念下的教學模式必然會使一部分教師和學生在開始階段感到不適應,自然地產生排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