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蔭平(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qū)五家子小學)
?
小學語文課堂陶冶式教學的道路探索
李蔭平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qū)五家子小學)
摘 要: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需要,新的課程改變也應運而生,新課改內(nèi)容中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有了更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新思路,開啟了陶冶性教學模式新的一頁篇章。所謂陶冶,就是使語文知識內(nèi)容更加生動有趣,使學生在不斷地熏陶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既可以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又可以達到更好的育人目標。針對新課改中小學語文陶冶式教學方法提出拙見。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陶冶式教學
新的課程改革內(nèi)容,“陶冶式教育”是實施教學的一個重要策略。通過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不斷地熏陶,利用屬于語文的獨特文字魅力、語言感染力,使課程內(nèi)容不再無趣乏味,變得輕松有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更加愿意上語文課,期待語文課。
小學生的年齡段在6~12歲之間,正是天性愛玩游戲的年齡。故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抓住學生愛玩游戲的心理,用游戲的方式表現(xiàn)課本教材內(nèi)容,把學生“吸引”到課本中去,使其主動地了解教材內(nèi)容,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的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深入理解。例如,五年級語文中其中一篇名為《田忌賽馬》的文章,教師在對這篇課文教學時,可以結合對戰(zhàn)的方式,制作六張不同的牌,其中三張“上等”“中等”“下等”代表田忌的馬,另外三張代表齊威王的馬,分別給一對同桌,讓同桌之間相互競賽,“怎么樣才能讓田忌贏”是終極目標,讓學生自己主動動腦筋思考。這時,學生就會費盡心思想出各種辦法,如果正面對決,田忌必輸,可是“齊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只有改變戰(zhàn)術,才有贏的可能性。這樣不僅讓學生具有參與感,仔細觀察課本文章,更使學生認識到只有靈活運用,才能取得勝利。這樣的觀念也會不自覺地影響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靈活運用能力。
游戲式的語文教學模式,不僅可以使教師輕易地提出教學內(nèi)容,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同時又能幫助到學生對教材知識深入理解,在游戲過程中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學生。情境教學就是把教材內(nèi)容融入生活中去,或者在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利用已經(jīng)掌握的教材內(nèi)容。用與教材相關聯(lián)的生活場景來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營造或者設置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生活氛圍,也可以吸引學生的積極參與。例如,在學習課文《春天來了》的時候,如果季節(jié)正好是春天,那么組織一次郊游,讓學生自己去感受課文中提到的“草兒綠了,花兒開了”的春天景色,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也提高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文字的深刻理解。
兒童的想象力總是超乎我們的想象,十分豐富多彩。對于一名小學的語文教師,不能以成年人的思維模式來抹殺學生天真爛漫的想象空間。經(jīng)常性地和學生溝通交流,制造出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進行討論,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自我的表達能力,滿足想表達自我的愿望,還可以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的興趣,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教師可以布置一些有趣的作業(yè),例如,簡單采訪自己身邊的一位人物,像父母、朋友、同學之類的,這樣不僅使學生自我的交流能力得到鍛煉,更能促進其對語文陶冶性教學的全面理解。
語文教學過程中,心理暗示是必不可少的,其實也和語文陶冶性教學密不可分。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觀念、情緒、態(tài)度影響的心理特點,采用間接性的方式來對別人的心理和行為產(chǎn)生影響。對于語文科目來說,更多的暗示方式可以應用到日常教學中,比如,環(huán)境、文字、音樂等。比如,在對課文《秦兵馬俑》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提前準備好有關秦兵馬俑的圖片和內(nèi)容,在講解這一課文時,同時播放影像,這就有助于學生對課文中提到為什么兵馬俑是古今中外雕塑史上獨一無二的理解,同時作為中國人所感受到的民族自豪感。又如,在《山雨》這課中,教師以緩慢的朗誦語速,配合深情歡快的語氣,不但使文章變得生動活潑起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更能使學生對文章中所包含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fā)揮。再如《游子吟》這首詩朗讀時,加入琵琶曲《泣》,更能使學生感受到文章中依依不舍的情緒。適當?shù)貙W生進行心理暗示,不但加強了學生對課文情感的更深理解,更可以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總之,陶冶式的教學方法不僅是新課標中的教學要求,更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有著重大影響,使小學生在學習語文時不知不覺地理解教材內(nèi)容,為未來學生更好地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熊莉英.淺析小學語文陶冶性教學[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
[2]李健.“言”“意”兼顧:我的語文教學追求[J].小學教學參考,2010(25).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