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運義
?
“作文式閱讀”的實踐研究
◎梁運義
在閱讀教學中,從“寫”的角度切入,以作文形式為抓手,引領學生完成自主閱讀這一教學模式,筆者姑且稱之為“作文式閱讀”。簡言之,“作文式閱讀”就是用作文的形式來助推閱讀?!白魑氖介喿x”源自于“讀寫結合”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筆者試圖就此舉例略述,談談自己在閱讀教學中運用“作文式閱讀”的一些實踐和思考,拋磚引玉,期待更多的實踐研究和更深入的思考挖掘,以不斷充實、豐富“讀寫結合”的教學理論。
在閱讀教學中,如何運用“作文式閱讀”呢?“作文式閱讀”可以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大作文式、小作文式。
(一)大作文式
“大作文式”就是在閱讀教學中,用寫一篇大作文的形式來助推整個閱讀過程的教學形式。筆者在教學《孔乙己》時,就是以“大作文”為形式抓手,從“寫”的角度切入,讓學生在作文中完成對《孔乙己》的自主閱讀的。教學過程設計了如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 做鋪墊。先讓學生默讀一遍課文,畫出生字詞,查工具書解決;然后讓學生朗讀一遍課文,要求把課文讀通讀順。
2. 示題目。
請認真閱讀《孔乙己》,以文中內容為素材,以《孔乙己與“笑”》為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盡可能用上原文中適合的材料;②合理安排材料;③可以寫上自己的感想;④字數(shù)在800左右。
3. 列提綱。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列提綱。教師巡堂。學生列好提綱后,教師展示優(yōu)秀作品1-2篇,并引導學生將提綱內容固定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孔乙己其人。(包括姓名、外貌、性格特點等內容,略寫)
②孔乙己“笑事”。(列舉孔乙己被人笑話的幾件事,詳寫)
③作者對孔乙己的評價。(圍繞孔乙己是一個怎樣的人來評價,略寫)
④揭示孔乙己被笑的原因。(略寫)
4. 寫作文。(學生大約耗時45分鐘)
5. 做點評。教師批改學生作文后,從作文和對課文理解、把握的角度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評。
本案例的“作文式閱讀”,是以“大作文”的形式來實現(xiàn)整個閱讀教學的過程?!按笞魑摹笔情喿x教學的主體和核心,“大作文”完成,講評結束時,閱讀教學的過程目標也達到了。
“大作文”的形式在其他課文中同樣有廣闊的運用天地:
課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筆者設計了作文題——《樂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學生學以致用,仿照課文第2段,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的結構,略寫百草園的樂趣,然后用詳盡的材料詳寫三味書屋的樂趣。這樣,在“作文式閱讀”中,學生自然能夠領略到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避免了直接把主旨硬塞給學生的“填鴨式”教學的弊端;
課文《蒲柳人家》,筆者設計了作文題——《一丈青大娘》,讓學生以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材料(一丈青大娘怒扇纖夫),通過對比(一丈青大娘治得了粗野的纖夫卻管不了何滿子),運用肖像、動作和語言描寫來表現(xiàn)中國農民多情重義、爽朗豪放、質樸自然的人情美,使學生在一丈青大娘的引領下,輕松走進劉紹棠的“蒲柳人家”;
課文《信客》,筆者設計了作文題——《我讀信客》,讓學生以兩位信客的親身經(jīng)歷為具體材料,暢談對“信”的理解:首先是做人的底線——誠信,然后是做人要像信客一樣默默奉獻、寬容無私,取得世人的信任和尊崇。
(二)小作文式
“作文式閱讀”還可以用“小作文式”的形式來實施。“小作文式”就是用寫小作文的形式來助推閱讀過程某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形式。如《談生命》的教學,筆者就是用“小作文式”來實施閱讀教學的。以下是教學實錄片段:
師:“我不敢說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說生命像什么”(師朗讀),那么作者為什么“不敢說生命是什么”?
(學生面面相覷,無言以對)
師:“說生命是什么”就是要給“生命”下定義,這是科學家的事情,而作者只是一個作家,所以,作者當然“不敢越雷池一步”了。
師:那么,作者為什么又說“我只能說生命像什么”?
生:因為作者是一個作家,她可以用自己的筆描繪生命。
師:“描繪生命”就是“說生命像什么”。
生:“說生命像什么”是作家分內的事情。
生:科學家的事情她不敢干,只能干自己分內的事。
師:“只能說”是相對于“不能說”而言的;作者是一個作家,雖然不能以科學家的身份給“生命”下一個準確的定義,但是可以用文學的筆調來描述生命的樣子。
師:那么,作者用了怎樣的“文學筆調”來描繪生命?
(讓學生快速閱讀文本,思考片刻后回答)
生:比喻。
師:對。通篇用的是比喻手法。那么,作者是怎樣比喻的呢?
生:“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
生:還有“生命又像一棵小樹,……”
師:回答得好。請齊讀下面一句。
(生讀)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奔騰不息的一江春水,是頑強生長的一棵小樹……
師:生命像一江春水,它是如何“流動”的?生命像一棵小樹,它又是如何“生長”的?請同學們根據(jù)題目作文。
(屏顯)
請認真閱讀《談生命》,并根據(jù)文中內容,以“我不敢說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說生命像什么。生命像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樹……”的結構模式,寫一篇小作文,用簡潔的語言把省略的內容補充完整,字數(shù)在150以內。
本案例的“作文式閱讀”,并不像“大作文式”一樣,一篇作文就可以包打“閱讀”之天下。它只是以小作文的形式來實現(xiàn)閱讀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整體感知,完成小作文的過程就是一個自覺的整體感知的過程。這樣的整體感知,對幫助學生抓住課文內容要點、理清思路、明晰結構大有裨益。
小說、散文等記敘性文體可以運用“作文式閱讀”,實用性文體同樣也可以。如《說“屏”》一文的教學,在最后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筆者就采用了“作文式閱讀”,請學生以“屏”為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說明性文字。要求:以課文內容為基本材料,可適當補充,對“屏”進行簡單的介紹。下面是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
我出生在中國古代。也許是我天生吸引人的原因吧,人們給我取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屏風”,簡稱“屏”。
我的作用可不小。在過去,無論是院子、天井,還是女子的房中,我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的點綴,而且可以擋風,可以緩沖一下視線。因此,連研究古代建筑的學者也慨嘆:這種似隔非隔、在空間中起著神秘作用的東西,實在微妙。
我的兄弟也不少:金屏、銀屏、錦屏、畫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名如其人,不同的名字顯露出不同的經(jīng)濟與文化水平,藝術上亦有雅俗之別。
我的設置是一項藝術而不僅僅是技術。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這種功能與美感相結合的屏風,關鍵在一個“巧”字上。
與上例將“作文式閱讀”置于開始環(huán)節(jié)不同,它放在結尾環(huán)節(jié),用來對全文內容進行梳理與總結。這樣,關于“屏”的名稱、作用、分類、設置等文本內容經(jīng)過概括歸納后,就進入了學生的作文視野。作文完成時,《說“屏”》內容的梳理與總結也就水到渠成了。與《說“屏”》同一單元的《中國石拱橋》《橋之美》《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等課文,筆者都曾使用過“作文式閱讀”的教學模式,深受學生歡迎,效果不錯。
與“作文式閱讀”的基本形式相對應,“作文式閱讀”的教學流程也有“大作文式”教學流程和“小作文式”教學流程之分。
(一)“大作文式”教學流程
1. 鋪墊。主要是掃清字詞障礙,讀通讀順課文,對課文內容有個整體性的把握,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 示題。明確作文題目及要求,讓寫作有的放矢。
3. 構思。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確定立意、選取寫作素材,列好寫作提綱,之后展示、交流、修改,教師指導,最終確定寫作提綱。
4. 作文。學生獨立寫作。
5. 展示。方式是小組內展示交流;目標是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文章的缺點,看到別人文章的優(yōu)點。
6. 修改。如果上一目標達到了,這一環(huán)節(jié)就可以取長補短了。
(二)“小作文式”教學流程
1. 示題。2. 作文。3. 展示。4. 修改。5. 評價。
1. 擬好題目。
題目是“作文式閱讀”的“牛鼻子”,實施“作文式閱讀”的關鍵是設計好作文題目。筆者認為,一個好的作文題目,應該具備“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閱讀引領功效。如筆者教《孔乙己》,之所以要設計作文題《孔乙己與“笑”》,是因為:“笑”是貫穿孔乙己的故事的線索;“笑”是活畫笑者與被笑者形象和靈魂的神來之筆;“笑”是暗藏小說深刻用意的社會環(huán)境和故事情節(jié);緊緊抓住“笑”,就抓住了《孔乙己》這篇小說的靈魂,就好像扣住了《孔乙己》的“牛鼻子”,閱讀教學過程就可以“牽一鼻而動全?!绷?。
2. 適時輔導。
輔導是“作文式閱讀”的“導航儀”?!白魑氖介喿x”的輔導,其實就是作文輔導。作文輔導分為寫前輔導、寫中輔導和寫后輔導。其中至關重要的是寫中輔導。因為作文中,特別是選材構思過程中,總會有學生因平時不重積累“荒”不擇路、誤入歧途。教師要做的就是指點迷津,或施“指路式”援手,或行“糾偏式”引領。
在學生完成作文提綱后,教師及時施以輔導,引導學生將提綱相對固定,就是要“指路”和“糾偏”,用確定的作文內容來引領閱讀方向,用作文提綱來導航,引領學生在閱讀時從文本當中跳出來,結合文本,思考挖掘更深層次的“孔乙己”和“笑”,領會小說的主旨,以期更好地達成《孔乙己》的閱讀目標。所以,在“作文式閱讀”中,教者的適時輔導、指路糾偏、正確引領,既是作文的需要,更是閱讀的需要。
3. 給足時間。
時間是“作文式閱讀”的“點睛筆”。充足的時間可以帶來深刻的閱讀,深刻的閱讀可以生成精辟的思想,精辟的思想可以造就新穎的文章。有了充裕的時間,學生就可以穩(wěn)坐作文之舟,在閱讀海洋中從容不迫地縱橫馳騁,瀟灑游一回,既有“入乎其內”的充足時間,更有“出乎其外”的絕對自由。這樣的學生,無異于握著一支點睛之筆,既可點作文之“睛”,亦可點閱讀之“穴”。反之,時間不夠,倉促上陣,草草收場,學生停留在“入其內”的閱讀層面,無法“出其外”,閱讀淺嘗輒止,半途而廢。膚淺的閱讀無法造就深刻的文章,因此,學生在作文時也就只能做做“表面文章”了。
1. 與“讀寫結合”一脈相承。
“作文式閱讀”與“讀寫結合”一脈相承,它與“讀寫結合”一樣,注重讀寫手段的運用,講究讀寫手段結合的策略。雖然“作文式閱讀”最終目的指向于閱讀,但是,“作文式閱讀”的過程是以作文的形式來呈現(xiàn)的,所以,“作文式閱讀”在達成閱讀的同時也達成了寫作?!墩Z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庇纱丝梢?,語文課程的核心是“語言文字運用”。而“作文式閱讀”的過程,除了通過閱讀獲取作文材料外,就是遣詞造句、連句成段、聯(lián)段構篇的過程。因此,“作文式閱讀”是“語言文字運用”的高級形式,在實踐中,具有實實在在的“讀寫”效果。
首先,從閱讀的角度來看,“作文式閱讀”有利于自主閱讀的實施。閱讀過程是學生閱讀的過程,具有獨立性和不可替代性,即使是教師,也不能越俎代庖。教師只是閱讀的引領者、組織者、監(jiān)督者、評價者,學生才是真正的閱讀主體。只有讓學生潛心于文本之中,閱讀才算真正開始。“作文式閱讀”正是順應了這一教學理念,作文是一種手段,在作文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必須潛心閱讀文本,從文本中挖掘寫作材料。這樣,一個自主閱讀的過程就產生了。
其次,從作文的角度來看,“作文式閱讀”有效地解決了學生“怕作文”的問題。當前的學生學語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樹人;三怕寫作文。怕寫作文,主要原因是無“米”下鍋,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何況學生?而“作文式閱讀”正好為大部分學生解決了“無米之炊”的困擾,因為現(xiàn)成的“米”就在課文之中,只要讀得懂課文,就文取“米”即如探囊取物。在實踐當中,大部分學生能找到“米”下鍋做飯,雖然有時做出來的是“夾生飯”,但也比找不到“米”做不了飯而餓肚子強得多了。
2. 與“主問題”教學異曲同工。
“主問題”是經(jīng)過概括提煉后的一種著眼于整體性閱讀的教學問題。利用“主問題”構建的閱讀教學,能夠吸引師生共同參與,廣泛交流,并進行深入品讀,實現(xiàn)整體性閱讀的效果?!爸鲉栴}”教學與“作文式閱讀”在過程和追求的效果上是一致的。過程上,“主問題”教學借力“主問題”構建教學板塊,生成課堂活動;“作文式閱讀”中的作文題目在內容、功效方面與“主問題”高度一致,一個作文題目就是一個“主問題”。效果上,“作文式閱讀”同樣實現(xiàn)了整體性閱讀的效果,如《孔乙己與“笑”》的作文活動,就能夠調動廣大師生共同參與、全面深入品讀《孔乙己》,在人員參與上和閱讀效果上都體現(xiàn)了整體性。
3. 與“微點作文”同途殊歸。
“微點作文”的發(fā)掘者鄭西銀老師認為,微點作文是將寫作訓練目標化整為零、化難為易、化粗為細,著力從細處指導,使學生寫作能力聚零為整、積薄成厚,全面提升的系列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策略??梢?,“微點作文”是關于作文的教學策略。而“作文式閱讀”所使用的手段是“作文”,過程是“作文”,故“作文式閱讀”與“微點作文”謂之“同途”;“微點作文”的最終目的指向于寫作,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作文式閱讀”是以“作文”為手段,最終目的指向于閱讀,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此謂之“殊歸”。因此,“作文式閱讀”與“微點作文”雖有交集,但“同途”而“殊歸”。
(廣西貴港市東津鎮(zhèn)第一初級中學;53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