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超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研究生院,河南 鄭州 450045)
?
比較視角下社會核心價值觀解讀
朱超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研究生院,河南 鄭州 450045)
摘要: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都有各自的社會核心價值觀,它們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本質區(qū)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黨章和國家憲法高度契合一致,其靈魂是人民利益至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兩者是知行合一、相互促進的關系,“培育”重在把握精要、領悟內涵、內化于心,“踐行”貴在人人參與、落到實處、持之以恒。
關鍵詞:社會核心價值觀;個體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民利益至上
黨的十八大提出并確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價值體系,回答了今后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含“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盵1]11雖然只有簡短的24個字,但內涵極其豐富,它高度凝練了當代中國人的社會價值共識和價值追求,科學回答了在當今條件下,如何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重大問題,對我國今后堅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具有重要的精神支撐、理論引領和現實指導作用。這是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大貢獻,是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又一偉大成果,具有深遠歷史意義和重要現實意義。本文試通過對各個社會發(fā)展階段社會核心價值觀的縱向比較和社會核心價值觀與個人價值觀的橫向比較,來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解讀,以期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一、社會核心價值觀的歷史演進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靈魂
社會價值觀是人類在認識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在特定的時代、特定的社會條件下逐步形成的。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社會價值觀,其目的都在于維護社會群體或社會統(tǒng)治階級階層的核心利益。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古代還是現代,雖然其社會形態(tài)、文化、理念、語言、生活方式以及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容有很大差別,但是這一本質特征卻概莫能外。從原始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不同社會倡導的社會核心價值觀可通過圖1加以總結和比較:
圖1五種不同社會制度下的價值觀特征分類
原始社會的社會核心價值觀是原始氏族部落得以生存和發(fā)展所必需的,而且看上去純樸美好,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它逐漸顯現出不適應性,后來自然被奴隸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所取代。
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統(tǒng)治階層積極倡導的社會核心價值觀,無不致力于維護剝削階級的既得利益,推崇剝削階級利益至上、剝削有理的觀念。雖然它們在各個社會的前期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但很快就顯露出其消極性和局限性,束縛了生產力的發(fā)展,加劇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由此引致社會動蕩、朝代更迭、戰(zhàn)爭、社會變革等。
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建立和實行了社會主義制度,中國共產黨作為執(zhí)政黨始終奉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宗旨。黨的十八大修訂后的黨章總綱部分第三條寫道:“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眾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聯(lián)系,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不允許任何黨員脫離群眾,凌駕于群眾之上。黨在自己的工作中實行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yōu)槿罕姷淖杂X行動。”[2]3
2004年3月15日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的第二十七條、第二十九條分別指出:“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經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lián)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jiān)督,努力為人民服務?!薄爸腥A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屬于人民。它的任務是鞏固國防,抵抗侵略,保衛(wèi)祖國,保衛(wèi)人民的和平勞動,參加國家建設事業(yè),努力為人民服務?!盵3]5
用黨章和憲法的形式把“為人民服務”規(guī)定下來,要求所有的共產黨員、國家工作人員和武裝力量必須踐行,這在世界各國的政黨綱領和國家憲法中是絕無僅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新中國走過66年歷程,在我國持續(xù)改革進入深水區(qū)之后,十八大提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科學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的重大問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共產黨的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宗旨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都把服務和維護人民最大利益奉為行動綱領和指南。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靈魂和精髓就是人民利益至上。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確立,為我國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內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實現經濟持續(xù)發(fā)展和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涌現出了焦裕祿、雷鋒等眾多英雄人物,他們將自己定位成人民公仆,在平凡的崗位上,奉行人民利益至高無上的宗旨,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為人民服務的莊嚴承諾。雷鋒在日記中寫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盵4]4雷鋒的價值取向和英雄事跡,彰顯出優(yōu)秀共產黨人奉行人民利益至上原則和宗旨的崇高境界,是當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楷模。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高懸反腐利劍,查處了一大批貪腐分子,凈化了社會環(huán)境,為深入開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chuàng)造了良好社會氛圍。雖然被查處的貪腐分子違法違紀的具體事實細節(jié)可能會有很大差別,但他們違法違紀的基本特征卻驚人的相似。那就是他們都背離了“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宗旨,踐踏了黨紀國法的尊嚴與權威,拋棄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而把人民賦予的權力作為攫取個人利益的工具,最終走到了人民的反面,身敗名裂,為時代和人民所唾棄。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個體價值觀的關系
所有社會制度下的價值觀都可以劃分為核心價值觀和個體價值觀兩個部分,每個部分又可以細化為若干層面。同樣,社會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價值觀也可以劃分為核心價值觀和個體價值觀兩個部分,每個部分又包含若干層面,如圖2所示:
圖2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社會價值觀分類
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個體價值觀是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個體價值觀精華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代表了當今社會主流群體的價值取向和價值追求,對個體價值觀具有重要指導和引領作用。
個體價值觀念是后天形成的,是人們在融入社會活動過程中逐漸培育起來的。每個人所處的社會生產方式及所處的經濟地位對其價值觀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個體價值觀在形成過程中,家庭、學校等群體對個體價值觀的形成具有關鍵作用。互聯(lián)網、現代通信手段的應用與普及等社會環(huán)境的改善,對個體價值觀形成也具有不可忽視的重大影響。
形成后的個體價值觀通常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但是在變化了條件下,放棄原有信仰或價值標準,選擇新的價值觀或價值標準也是完全可能的。如和平年代的貪腐官員,戰(zhàn)爭年代、艱險環(huán)境中背叛革命信仰的叛徒、漢奸等,都是受腐朽、沒落、反動的價值觀的影響而放棄了原有的正確價值觀。當然,無論是戰(zhàn)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摒棄腐朽落后的社會價值觀,接受新思想,實現價值觀革命和徹底轉變的事例更多。這說明人的個體價值觀在一定的條件下,具有 “可變遷”的明顯特征。該特征表明,通過持續(xù)的積極教育和引導,可以改變人們的價值取向,將其引領到正確軌道上來。這正是我們大力倡導、積極培育、宣傳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的所在。
社會核心價值觀是人們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核心內容,是判斷日常價值取向和引領行為的基本準則。由于個體所處的環(huán)境、閱歷、受到的教育、從事的職業(yè)各不相同,因此形成個體價值觀的時間段和堅定程度可能會有很大差異。持有不同價值觀的人,在同一條件下,對同一個人或同一件事的評價和結論,可能會大相徑庭。
社會核心價值觀對個體價值觀具有重大的引領作用。不同時代的社會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的個體價值觀會有很大差異。譬如,古代婚姻價值觀倡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尊女卑、夫唱婦隨,而現代婚姻價值觀則倡導自由戀愛、男女平等、互敬互愛、攜手共進。而西方的婚姻價值觀更側重于愛在當下、精神刺激、肉體享受,至于婚后是否幸福,是否能夠白頭偕老與婚姻無關。顯然,古代和西方倡導的婚姻價值觀,是剝削階級社會價值觀在婚姻個體價值觀層面的折射。其深層次原因,就在于那個特定的時代、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下倡導的社會核心價值觀引領所致。
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人們逐漸形成了多元個體價值觀。如婚姻價值觀,家庭價值觀,個人與他人、集體、社會、國家層面關系的價值觀,職業(yè)價值觀,財富利益分配價值觀,文化教育價值觀,幸福價值觀等等。當前在處理個體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用核心價值觀引領個體價值觀,以此判斷我們個體價值觀的正確與否,而不是用個體價值觀顛覆核心價值觀。
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作家魏巍到前線采訪。有一次,他見到一位小戰(zhàn)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就問道:“你不覺得苦嗎?”小戰(zhàn)士笑了笑說:“怎么不覺得!咱們革命軍隊又不是個怪物!不過我們的光榮也就在這里。拿吃雪來說吧,我在這里吃雪,正是為了我們祖國的人民不吃雪。他們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壺茶,守住個小火爐子,想吃點什么,就做點什么?!薄霸俦热缍追揽斩窗桑啾飷灥没帕?。眼看著外面好好的太陽,光光的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國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們就可以在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們想騎車子也行,想走路也行,邊溜達邊說話也行。那是多么幸福的呢!”[5]小戰(zhàn)士樸實無華的語言,生動體現了個體價值觀的正確取向,更體現了時代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
2014年六一兒童節(jié),習近平在參加北京市海淀區(qū)民族小學的少先隊主題隊日活動時,指出培育少年兒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是要做到“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6]當我們對人、事、物在價值取向判斷上發(fā)生困惑時,最好的解決途徑,就是把難以確定價值取向的問題和時代推崇的榜樣范例、推崇的精神進行比較,模仿參照,必能領悟到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必能找到融化內心糾結的鑰匙。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于其根植在廣大人民群眾之中,根植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之中,根植在中華民族優(yōu)秀歷史文化精髓之中,并借鑒了西方文明的健康元素,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即當代的中國精神),反映了當今社會的價值取向與價值共識。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要做到熟記內容、把握精要、領悟內涵,即要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深刻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內涵與外延價值,準確把握其實質精要。只有真知真懂才能真正認同和接受,內化為精神追求,并且外化為實際行動,做到自覺持續(xù)踐行。
其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動員廣大人民群眾。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國家黨員干部或機關工作人員某些社會群體和個人的事情,而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只有動員全體社會成員,廣泛參與,積極踐行,才會形成強大的合力,撮土成丘,匯流成河,偉大的中華民族復興之夢才能成為現實。
再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必須落到實處。習近平同志指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貴在堅持知行合一、堅持行勝于言,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個人都能感知它、領悟它,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實際行動,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盵7]189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空洞的理論說教,而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例如:當你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讓座時,當你為生病同學端上一杯熱水、在運動會上為參賽同學吶喊助威時,當你向一位需要關愛的朋友展示一個微笑時,你就在公民層面踐行了“友善”的價值觀。如果你在學習過程中做到了考試不作弊,經商過程中做到了貨真價實、不欺不詐,你就在公民層面踐行了“誠信”的價值觀。所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體現在宏觀遠景大事上,更多的則是體現在日常小事中。在實際生活中,每個人每天都要與他人打交道,都要工作,怎么做呢?雷鋒在他的日記中寫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生活的崗位?”[4]雷鋒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一個樸素的道理:無論做什么樣的工作,都要發(fā)揮最大的能力,使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最大體現。如果你努力做到了,你就是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每位公民都應結合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本職崗位,以雷鋒、焦裕祿等楷模和身邊的優(yōu)秀人物為榜樣,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根于日常細微,引為準則,率先垂范,才會感化、引領周圍的人,產生持續(xù)社會化、大眾化、日?;难┣驖L動效應,引領廣大社會成員認同、共鳴和仿效,人們期望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和諧社會才能真正實現。
最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zhàn)略任務,是一項參與人員廣泛眾多、社會環(huán)境錯綜復雜、意義深遠、任務艱巨、耗時彌久的宏偉工程。我們必須對此保持清醒的認識,從思想上做好打持久人民戰(zhàn)爭的準備。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堅持陽光思想引領;從制度上提供有力保障;從環(huán)境方面加強凈化與建設;從社會層面進行全員發(fā)動;從實施環(huán)節(jié)方面因地制宜,進行精細設計和操作;用法律的權威來增強人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等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循序漸進教化人心的過程,切忌急于求成,要防止強制推行、一陣風、時緊時松、形式主義、大呼隆等不良傾向。期望今天播種,明天就能收獲的短視行為,必將無功而返。要因地制宜,選擇恰當的途徑、方法和方式,通過教化人心,啟迪心智,因勢利導,榜樣示范,循序漸進,才能收到成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個模板就會萬事大吉;只有充分估計到不同對象與活動的復雜性,采取不同的策略、路徑和方法,讓社會公眾自覺接受認同、植根于心,才能做到在生活中自覺踐行。 對于一個人而言,在某個時段、某件事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事事處處都能夠踐行,這就需要堅持。
一個民族有了崇高的價值追求,就擁有了走向繁榮振興的航標;一個國家有了崇高的價值追求,就擁有了立于不敗之地的精神支柱。今天的中國,是幾千年來特別是近代以來發(fā)展最好的時期,我們有充分理由相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必將極大地推進中國揚帆遠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的實現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
[2] 中國共產黨章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04年修正)[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
[4] 雷鋒.雷鋒日記[M]. 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63 .
[5] 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N].人民日報,1951-04-11(3)
[6] 習近平.從小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市海淀區(qū)民族小學主持召開座談會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31(2).
[7] 本書編寫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員干部讀本[M].北京;紅旗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師連枝
中圖分類號:D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9824(2016)01-0108-04
作者簡介:朱超(1979-),男,河南中牟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
收稿日期:201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