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珍
(河北省陽原縣化稍營鎮(zhèn)化稍營中學)
關(guān)于新課改背景下歷史課教學的思考
馬愛珍
(河北省陽原縣化稍營鎮(zhèn)化稍營中學)
在新課程改革的標準下,如何促進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改革,是每一個歷史教師值得深思的問題。只有教師深入領(lǐng)會了新課程標準和理念,將其融入歷史課堂教學中,積極探索初中歷史教學的新策略,才能適應(yīng)新時代素質(zhì)教育的要求。下面是這幾年來對中學歷史教育教學的一些思考。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進程不斷深化,新課改形勢下的歷史教學課堂也逐漸采用新的教學方式,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深受廣大師生的認可和贊同。師生之間的互動能夠?qū)⒄n堂氣氛推向高潮,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但存在的問題也不少。
1.師生之間主動交流變?yōu)樾问街髁x,交流內(nèi)容缺乏深度和廣度
初中歷史課程教學中,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十分熟悉,在課堂上為了保證課程的進度,師生之間的互動往往是教師引導交流,一般采用提問的方式,這樣的交流既不能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又不能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明顯是一種流于形式的主動教學方式。因此,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師生之間互動目的以及教師主導薄弱
在新課改形勢下的初中課堂教學,教師一般需要在課前對課程的教學和討論的內(nèi)容進行充分準備,在課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夠通過教師側(cè)面引導不斷深入,并且不會使討論偏離主題。但是有些教師在課前未能充分備課以至于師生互動中不能夠及時把握學生探討的主要路線,使學生的探討缺乏目的性,大大降低課堂效果。
新課改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為了適應(yīng)新課改的要求,必須運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主導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去感知、體驗。在活動中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社會實踐中培養(yǎng)其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真正體會到師生之間及學生之間合作與探究的樂趣??鬃釉缇驼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蔽覀円选皹穼W”作為教育教學的最高境界。而和諧的學習氛圍、師生關(guān)系,更能增進師生之間心靈的溝通和知識的交流與合作,從而達到互相促進,共同發(fā)展,使學生愿意“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只有這樣的教學方式,方能充分發(fā)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變“學會”為“會學”。每一位老師時刻要保持清醒,要深刻地認識到,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能更好地學。因此,必須建立起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使用的理念。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素質(zhì),切實培養(yǎng)學生自學、理解、說明問題的能力,不可把歷史教學的課堂變成教師的個人舞臺。只有擺正了主導地位和主體地位的位置,師生活動才能融為一體,才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很多教師的教學效果是高耗低效的,這主要體現(xiàn)在:
1.不充分的課堂引導
過去式是歷史學科的一大重要特點,正因為過去的不可再現(xiàn),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盡可能給學生展現(xiàn)當時的歷史情境和完整的歷史畫面。所以,課堂引導方面,往往因為準備不夠充分,無法在開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如果每一次上課都是同樣的開場,沒有懸念和趣味性,學生就慢慢失去了學習的信心。
2.課堂教師引導不力
盡管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發(fā)揮自主學習,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教師對學生的組織引導不力,致使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了諸多困難。這是因為學生還沒有有效的自主學習習慣,不能有效地通過網(wǎng)絡(luò)或圖書館資料來實現(xiàn)知識的搜集。所以,那些收集知識困難的學生迫切需要教師更多引導,只有這樣的教學才能取得較理想的效果。
《義務(wù)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注意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識水平。了解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基礎(chǔ),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歷史學習,積極參與歷史教學活動?!睔v史課程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初步學會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和思考人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綜合素質(zhì)。要讓學生知道:任何民族的今天,都是由過去發(fā)展而來的。一個民族若只依賴過去是不會有發(fā)展的,但一個拋棄了祖先的民族注定不會有前途。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以上所談僅僅是本人在歷史教學中的一些思考。我知道,隨著新課改的發(fā)展,我們將會面臨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如何上好一節(jié)歷史課,有待于今后永無止境的探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大幅度提高每堂課的效率、效果,才能重塑歷史教學的新形象。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