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玉紅
(黑龍江省綏芬河市阜寧幼兒園 黑龍江綏芬河市 157399)
淺談小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萬玉紅
(黑龍江省綏芬河市阜寧幼兒園 黑龍江綏芬河市 157399)
人與人之間的交際需要語言來進行,作為基本的交際工具—語言,被我們十分重視。幼兒期是語言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期,在此階段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尤其是口語表達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對幼兒而言,他語言能力的發(fā)展都是伴隨著傾聽和表達的,成人間的溝通以及對幼兒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無疑不是在熏陶和影響著他們。
小班 幼兒 培養(yǎng) 語言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初期,有大部分的幼兒都不愿意主動去語言來表達自己的需要,大腦思維的發(fā)展也達不到一定的水平,因而導致他們的口語表達水平是簡短的,缺乏流暢性、連續(xù)性和邏輯性,他們常常只是會說幾個字或者一個詞,來代替他們所要表達的語句意思。有的時候,當語言不受思維支配的時候,他們干脆就采取動作的直白表達方式來代替語言表達。因此,我開始對幼兒園小班年齡段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鉆研。
每年的開學季,我們都會迎來一批小班的可愛寶寶,難題也就出現(xiàn)了:師幼間的溝通障礙。例如:如廁的時候,內(nèi)急要命,寶寶自己卻不會脫褲子,也不知道通過語言表達來求助,導致小便便在褲子上;用餐的時候,看著飯不吃,因為不會使用餐具,不能獨立進餐,導致餓著肚子也不求助等等??偟膩碚f,幼兒的口表達能力達不到他們的需要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后果。因此,對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老師們的重要任務。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fā)出,才能到達內(nèi)心深處。”對于剛剛離開家庭進入到幼兒園的小班小朋友來說,在心理上并不能像信任媽媽那樣接納老師,所以與老師的溝通幾乎沒有。作為老師,就要像他們的媽媽一樣,了解他們的需要,時刻的關注他們。給予幫助,這樣,相互之間有了頻繁的接觸,寶寶會慢慢的接納老師,之后的溝通也會多起來的。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尤其是3歲左右的孩子,正是語言發(fā)展的敏感期。兒童的思維是直觀,那么模仿便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學習語言的方式。我們要在平時的活動中多開展談話活動,讓幼兒感受這樣的語言氛圍,從而喜歡說,并能大膽的表達。
1. 傾聽后的說
小班孩子往往會被事物的顏色所吸引。例如:老師可以利用點名字的時候,來表述一下話題。師:“我穿了一件黑色的裙子,小朋友你們穿的是……”之后孩子們一定會爭搶著說出自己衣服的顏色;
在雙休日過后,我組織了談話活動:說說周末你都做了什么。我先向幼兒示范:星期六的時候,我和姐姐去商場,買了一件漂亮的裙子,我非常喜歡。寶寶們,你的周末是怎么度過的呢?和誰在一起?做了什么呢?這個話題對于幼兒來說很熟悉,也一定會很感興趣,這樣就會喜歡說了。
傾聽,是讓幼兒很好的感受語言完整表述的一個重要手段,并為他們以后去說完整話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條件。當然,說的時候要盡量用完整的詞匯和句式來表述,是為了更好的讓幼兒來感受語言的氛圍。
2. 觀察后的說
在集體的語言教學活動中,我會故意強調(diào)一些語句。例如:“我在講故事。”然后請幼兒用完整的話來復述,老師在做什么。這樣的環(huán)節(jié)幼兒會感到很有意思,他們會爭搶著來重復,還有的幼兒會說點別的內(nèi)容的句式出來。
當然了,我還會在集體教學活動中運用多媒體,通過播放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先請幼兒仔細的觀察,之后,我會提出指向性很明確的問題:剛才看到的故事叫什么名字?里面都有誰?他們之間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這樣,逐步的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話來講述故事。
觀察后的語言表達會更有說服力。因為只有當幼兒看了以后,他才有想表達的欲望。
3. 一日生活中的各種“說”
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例如:入園的時候,我們可以引導寶寶說:“老師早上好,小朋友早上好!”老師還可以借此機會來夸贊寶寶的衣服漂亮,或者今天自己走路,沒讓媽媽抱等。也許在初期,有的寶寶過于靦腆羞于表達,那么寶寶的家長就可以引導孩子與老師打招呼,這樣的過程,雖然孩子并沒有用語言的方式來參與,但是他也是能感受到這樣的語言氛圍的。
在區(qū)域活動時間里,我常常會引導幼兒去和小朋友主動溝通,把他們的需要用語言來表達,而不是生硬的去爭搶任何的玩具或者角色。還會將一些禮貌用語教給孩子們。如:謝謝、不客氣;對不起、沒關系等。區(qū)域活動時間,經(jīng)常會發(fā)生一些爭搶玩具的現(xiàn)象,此時的老師不僅要及時制止,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幼兒如何去溝通。通過語言表達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詞匯是一種語言里所有詞的集合體。詞匯量的積累直接影響和決定著幼兒語言交流以及思維的發(fā)展。3歲左右是兒童詞匯數(shù)量增長的高速期,是詞匯發(fā)展的飛躍階段。所以在這一時期對于詞匯量的豐富和積累是很重要的。詞匯的積累也不是集中時間來完成的,而是要滲透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
1. 日常生活的積累。教師和家長都要抓住生活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來向幼兒傳達不同的詞匯量。例如:寶寶在看動畫片的時候,會看到動畫片中的人物在哭,媽媽就可以引導幼兒說:她很傷心,所以她哭了,借此契機,也可以詢問寶寶,你要對他說點什么來安慰他嗎?這樣不僅能讓幼兒了解故事主人公的情緒變化,還能激發(fā)幼兒的語言表達欲望。家里來客人的時候,也可以引導幼兒向客人問好:“叔叔好,阿姨好”;走時說“再見”等。小班幼兒由于年紀較小,他們在與同伴的相處中,語言的溝通是很匱乏的。所以,需要家長和老師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語言環(huán)境,讓幼兒去感受,在切身體會以后,他們回去模仿,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口語表達水平。例如:老師間的溝通,可以當做范例來引導幼兒,某某老師剛才說什么了?他想請誰幫忙?另一位老師又是怎樣回答他的呢?連續(xù)的追問,讓有有了興趣,就會對之前老師之間的對話進行模仿,來變成自己的口語表達出來。
2. 閱讀圖書來積累詞匯。書,是寶寶學習書面語的一個重要途徑。應多為幼兒提供適合其年齡的圖書,陪他一起閱讀,通過色彩鮮艷的圖片,讓幼兒感興趣,喜歡看,這時,再配合著老師和家長的講述,從而使幼兒喜歡表達,同時,還能增進親子感情,何樂而不為呢?
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需要我們成人給予最多的幫助和創(chuàng)設條件去感受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來進行模仿表達。在不斷的鼓勵和影響的語言環(huán)境下,這樣幼兒會喜歡說,從而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