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鑫華
(江西省于都縣梓山中學)
論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溫鑫華
(江西省于都縣梓山中學)
初中課程體系中,物理教學因為參加中考成為課程體系中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而物理實驗教學又是中學物理教學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驗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顯得至關重要。初中物理實驗探究具有很強的問題性、開放性和探究性;選好探究課題是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的基礎;激發(fā)探究熱情是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的關鍵;有效組織實施實驗探究能促進初中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
物理教學;實驗素養(yǎng);興趣
新課程改革呼喚高度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實驗探究是初中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觀察是物理實驗探究教學的切入點;實驗探究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閃光點;思維是初中物理實驗探究教學的發(fā)散點。初中物理從實驗教學入手,將新課程的理念和思想融于實驗教學中,能有效地落實課程目標,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那么應當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素養(yǎng)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一項活動的內驅力,是入門的先導。使學生對科學探究感興趣,就需要老師在課前認真?zhèn)湔n,設計一些演示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利用實驗來演示學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現(xiàn)象,使學生感到新鮮有趣、有吸引力,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探求知識的情境中去。例如,討論光的反射折射這一節(jié),可以利用鏡子、玻璃等常見的道具,課堂上以一種輕松的話題為切入點,教師可以說:“我們知道,每個人早上起來都會對著鏡子洗臉刷牙,那么你們知道為什么鏡子里有一個自己,為什么鏡子里的人和自己是左右相反的嗎?”通過實際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主地去猜想,然后循循善誘,通過課堂上拿出鏡子反射太陽光這個基本的實驗,解釋光線傳播的各種物理知識。
觀察是物理實驗探究教學的切入點,新課程提倡學生應該具備初步的信息搜集、處理交流的能力。在實驗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并使其成為學生的一個基本能力。引導學生從不同渠道獲取知識:通過實驗操作獲取實驗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和結果,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借助多媒體影像,將文字、圖像、聲音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獲取正確的實驗猜想;通過實驗結束后的分組討論,實驗結果的分析,具體的表述實驗原理;鼓勵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了解物理教學中最新研究動態(tài),擴大知識積累。例如,觀察水的沸騰,用酒精燈給燒杯中的水加熱,讓學生觀察杯底和杯子的壁,問他們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學生會觀察到有小氣泡附著在器壁上。接著,讓學生繼續(xù)觀察,學生會發(fā)現(xiàn)氣泡在慢慢變大,再接著會觀察到有的氣泡可以離開器壁上升了,再問上升的氣泡大小如何變化?氣泡最終又怎樣了?繼續(xù)觀察,看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何變化?再觀察氣泡比先前又有怎樣的變化?當水沸騰時,讓學生觀察:溫度計的示數(shù)還變不變?氣泡多不多?氣泡上升的速度快不快?氣泡上升過程中大小又如何變化?上升的氣泡跑到哪里去了?問題提出后,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會積極地進行觀察,通過反復提問、觀察,使學生增強觀察能力,對探究過程中的現(xiàn)象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觀察、提問和思考。
在探究性課堂教學過程中,從問題的提出、方案的設計到實施,再到結論的得出與重審,完全由學生自主完成,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的原則。原來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師,在探究性教學活動中轉而成為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和指導者。
還是前面的例子,光沿直線傳播這一節(jié)有一個很經典的實驗——“小孔成像”。在本章教學中,我們讓學生自主去設計他們的實驗方案,讓每個學生把自己的猜想或假設寫在課本上,接著設計實驗,教師引導學生動腦筋思考,引導他們靈活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從不同方面利用不同方法對同一問題進行思維,提出自己的方案,然后展開討論。從各種合理的方法和可行的方案中找出最佳的實驗方案來檢驗假設的真?zhèn)?。在設計實驗時應考慮: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怎樣的實驗結果才能驗證我們的假設?再把準備好的器材拿到教室,同學分組,分發(fā)給他們。開始實驗后,教師巡視并隨時指導,學生做得積極而認真,做好后根據(jù)測出的數(shù)據(jù)計算。
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與合作非常重要:合作交流是當今世界首選的最佳學習形式,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廣泛交流,形成不同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征等的優(yōu)勢互補,這樣不但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和對成功的渴求。因此,合作交流式實驗教學應該為多數(shù)教師所青睞。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充分的討論使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化,促使學生主動地、開放地學習。同時,它能充分發(fā)揚民主,吸引學生參與,激活思維火花,開啟智慧閘門,給學生以發(fā)展個性、展示才華的機會,使學生的探索能力得到提高與發(fā)展,另外,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何仙華.科學素養(yǎng)教育在我國初中綜合課程變革中的歷史演進[J].上海教育科研,2008(3).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