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第三師第一中學 向 梅
思維導圖在高中物理復習課中的運用
新疆第三師第一中學 向 梅
高中物理 復習課 思維導圖
很多高中學生在物理課程上對于老師講的好像一聽就懂,但回到課后又是腦子一片空白,不能靈活地把書本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在今年暑假繼續(xù)教育中聽了金美芳老師介紹思維導圖,受益匪淺。下面是我在高中物理復習課中運用思維導圖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的心理學家、教育家托尼·布贊(Tony Buzan)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種圖解形式記筆記的方法,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xiàn)出來,將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協(xié)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fā)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它的應用領域非常廣。
作為一種教的策略,在多次復習課的教學實踐中,思維導圖能夠清晰地展現(xiàn)知識脈絡,能夠清晰地表達重點、難點,使學生的學習和復習變得高效、迅速。
現(xiàn)今時代高三學生壓力很大,他們往往不能專注于學習,借助這樣一種方式能有效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減輕他們的學習壓力,使他們學習更主動,更高效。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將頭腦中抽象的思維轉化為形象可感的畫面,有助于訓練學生形成整體把握問題的能力。正因為思維導圖可以將無形的思維有形化,便于學生溝通交流,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觀摩不同的思維方法,交流學習不同的思維角度,接受并且學會不同的、更有效的、更先進的思維方式,從而促進學生智力的開發(fā),思維能力的提高。思維導圖可以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學生群體發(fā)展,班級學習效率不斷提升。生成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教師實現(xiàn)預設與生成的有機結合:教師往往先提供給學生一個大體框架,具體的內(nèi)容需要在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的過程中完成,形成的結果往往吸收了學生的觀點和理解,這樣的思維導圖作品源于教學生成,與教師的預設一起,共同構成了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在指導學生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學習實踐的過程中,我深深地認識到:思維導圖不僅是一種能幫助學生學習和思維的有效工具,而且是一種理念和思維方式。它能夠幫助學生將頭腦中的想法外化在紙上,并用線條將其連接起來,通過這樣的方式,訓練和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因此被激發(fā)和調(diào)動起來,整體的學習成績也隨之提高。
我在嘗試有效地、系統(tǒng)地指導學生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學習實踐,使其直接作用于高三學生各學科的學習,以期提高高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我認為這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具有很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