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葫蘆島市第六高級中學 劉月美
淺析高中學生歷史學習中面臨的困境
遼寧省葫蘆島市第六高級中學劉月美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科要求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本文針對高中學生在學習歷史課程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境及其形成原因進行了研究。
歷史學科學習困境成因
高中歷史學科的學習不僅要求學生能夠識記基本史實,更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解讀歷史的能力。面對這樣的要求,高中生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覺得吃力。本文以學科特點為基礎,就高中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做一些探討。
困境一:輕視對歷史學科的學習
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夠,甚至輕視對歷史學科的學習。
一方面,部分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認識仍停留在較低層面,認為歷史學科的學習就是通過聽教師講故事從而了解并掌握相關歷史問題,其知識難度不大,對學習能力的要求也不高。
另一方面,歷史學科在高考中所占分值比例較小也導致學生輕視歷史學習。
困境二:盲目學習,缺乏方法指導
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對于歷史學習方法的掌握與使用存在著種種困境。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只注重知識的機械記憶,而忽視對知識的分析與理解。學生對歷史學科學習方法的理解仍僅僅停留在對知識進行簡單記憶的層面,并未意識到掌握并運用知識才是歷史學科的本質(zhì)要求。
其二,對知識的掌握缺乏連貫性與整體性。學生在對歷史學科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更關注自己感興趣的歷史人物、事件或某一歷史階段的相關知識,從而忽略了對其他知識的學習。這使得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呈現(xiàn)出“點狀”的特點,無法構(gòu)建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
困境三:主觀題應試能力與技巧的缺乏
在高考中,很多學生表現(xiàn)出應試能力與技巧的缺乏。
首先,史料閱讀與理解能力較差。高考試題中的史料以各種類型呈現(xiàn),包括文字史料、圖表史料、漫畫史料及照片史料等等。以文字史料的閱讀與理解為例,學生在對文字史料進行閱讀時往往無法準確提煉有效信息,從而造成答題時無法準確寫出關鍵詞,導致失分。
其次,問題定位不夠準確。“所答非所問”,是學生在解答主觀題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學生在閱讀題干時往往忽視對問題進行準確定位,從而造成對問題的時間范圍、地域范圍及所問對象等沒有精準把握。
再次,知識應用能力的缺乏。試題的分析與解答是以學科基本知識的應用為基礎的,在這方面學生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知識的記憶與知識的應用脫節(jié),各自獨立。
總之,高中生在歷史學科的學習過程中面臨著種種困境,但只要準確找出造成困境出現(xiàn)的原因,并通過正確的指導及自身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必將走出困境。
作者系渤海大學政治與歷史學院教育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