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健華
作者:吳凌峰(江蘇省常州市光華學校)
微課以視頻為主要載體,使用多媒體技術在五分鐘左右時間就一個知識點進行針對性講解,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交互式教學,本文指結合現代電子技術、軟件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等開發(fā)研究的一套系統(tǒng),以觸摸屏電腦為教學載體,讓學生通過人機互動的方式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模式。隨著現代科技的發(fā)展,我校結合現代多媒體技術,開發(fā)交互式微課資源,優(yōu)化教學過程,給傳統(tǒng)的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快樂的課堂應該是互動的課堂,只有交流互動的課堂才更具有生命力。但目前不少培智學校日常教學模式仍為教師使用PPT等方式演示課件來展示教學材料,學生大多數時候處于“觀望”的狀態(tài),被動地接收教育,不能及時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導致學習興趣下降、注意力得不到很好的維持,學習效果大打折扣,沒有真正實現師生互動、人機互動。
因此,制作交互式微課,能讓學生在觀看微課過程中動手操作,如以手代筆在電腦屏幕上點擊、書寫、完成自測題,及時對自己所學知識進行檢測,教師也能及時了解學生觀看微課后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真正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使學生由“觀望者”轉為“參與者”“操作者”。同時,通過電腦終端系統(tǒng)的操作,教師除了可以利用主機控制學生分機進行集體教學外,還可以通過主機分別對不同的學生分機進行個別輔導,控制學生分機之間的橫向聯系,靈活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
智障學生因大腦損傷導致智力水平低下,存在注意力集中困難、學習動機低、缺乏學習興趣等問題,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讓他們接受抽象的知識較為困難。因此,結合交互式觸摸屏技術制作出的微課,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單維性,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形象,呈現的方式更加多元化,能夠極大地吸引智障兒童的注意力,有利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
如制作“認識水果”這一微課時,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卡通人物(喜羊羊)給學生送小禮物的教學情境。首先,讓喜羊羊展示送給小朋友們的各種漂亮禮盒,禮盒里裝著各式各樣的水果,讓智障兒童猜一猜禮盒里面有什么東西,一下就激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充滿興趣和期待。接著,讓智障兒童點擊屏幕上方的透視鏡打開送給他們的禮盒,當他們把透視鏡移到禮盒上時,神奇的事情發(fā)生了——禮盒里顯現出一個鮮紅的草莓,點擊水果的圖片還會出現水果相應的名稱和讀音,從而加深智障學生對草莓的實物、讀音和名稱的認識。就這樣通過一一揭開禮盒認識水果,認字、讀字,使學生輕松地認識了草莓等多種水果。
巧妙運用觸摸屏電腦的交互性功能設計微課,讓課件上的所有操作都通過觸摸、敲擊來完成,創(chuàng)造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的機會,主動地學習,從而完成教師設定的學習目標。
如在常識課《整理房間》微課中,分別設計一個電話機、鞋架、遙控器、花瓶和茶幾等家庭物品位置擺放錯誤的客廳生活情境,讓學生去思考物品擺放位置和功能等問題。然后,在觸摸屏電腦上用手指拖動房間里堆得亂七八糟的物品放到合適的位置,在師生共同合作下把房間收拾得干干凈凈、井然有序。此外,還可結合生活適應課教學內容制作“超市購物”“醫(yī)院看病”“乘坐地鐵”“交通安全小知識”“怎樣保護水資源”“怎樣愛護我們生存的地球”“我的美麗家鄉(xiāng)”等微課資源,讓學生在生活微課中思考、操作和實踐,學會本領。
事實證明,這樣的學習方式,很快就把學生帶入具體的問題情境中,喚起學生參與解決問題的欲望,點燃了他們的思維火花,極好地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熱情,更重要的是在微課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學會生活知識和技能,為融入社會、適應社會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堂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通過大量的課堂練習才能實現。由于課本上的練習題較為單一,往往不能提起智障學生練習的興趣。因此,要根據每個課程的學習內容設計有趣的微課練習,通過互動游戲讓學生進行不同形式的操作,如寫、畫、填充、拼圖、游戲闖關等,把機械、枯燥的練習變得更加趣味化、多樣化。
如在教學“20以內加減法”時,以游戲的形式設計學生喜歡的美羊羊和懶羊羊同心協(xié)力采蘑菇的練習微課。學生用手觸摸課件中的蘑菇,發(fā)出“叮咚”的音樂后跳出一道數學題,只有寫出正確答案,蘑菇才能移動到籃子里面。通過游戲式的微課練習,使課后作業(yè)變得更加生動活潑、簡潔明快,提高了學生完成作業(yè)的興趣,使他們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
微課以聲像結合、圖文并茂的方式展開教學,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可以為孩子提供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并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濃厚的興趣。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中,無論有沒有老師、家長的陪伴,學生都能通過觀看微課視頻,進行自主性學習。因此,可以利用學校官網或者微信平臺發(fā)布微課作品,讓家長點擊下載相關的微課作品,從而了解孩子在學校里學習的內容,同時還可根據微課中的學習內容對孩子進行親子學習和練習,鞏固學習的效果,實實在在地幫助家長提高家庭教育技能,使家校合作不流于形式,增強家校合作的凝聚力。
例如結合母親節(jié),將各種各樣賀卡的制作過程拍攝成視頻,然后制作不同的《送給媽媽的禮物》微課,放到學校微信平臺上供家長和孩子點擊觀看、共同制作賀卡。這樣不但可以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又可以增進親子關系。
綜上所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制作“互動式”的微課,不僅形式新穎、圖文并茂、直觀性強,互動性強,與傳統(tǒng)教學相互補充,優(yōu)化了培智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在微課中進行自主探究,主動地構建知識,形成基本技能。因此,我們應掌握好這些技術,并在教學中尋找最佳契合點,使它更加適應智障兒童的教學要求,實現教和學的和諧統(tǒng)一,讓培智的課堂都充滿樂趣,讓智障學生都愛上學習,學會學習,學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