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武
(甘肅省隴西縣鞏昌柴家門小學)
改進作文教學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李學武
(甘肅省隴西縣鞏昌柴家門小學)
如何走出學生作文陷入的應試怪圈,只有改進現有的作文教學,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必要的物質基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有意地觀察生活,并主動借鑒他人作品,學習寫作方法,變被動作文為主動作文。
作文教學;智力背景;觀察;借鑒;創(chuàng)造
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一直是“重中之重”,雖然語文教師把整個身心都投入作文教學的實施和實踐中,但結果卻收效勝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作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些粗淺的認識。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我們要發(fā)現和確立學生的各種能力、天才稟賦和個人愛好,一個極其重要的條件就是為掌握知識創(chuàng)造一個豐富而廣闊的智力背景?!弊魑氖且环N綜合的智力活動,小學生寫作文,需要創(chuàng)造哪些智力背景?我們可以從作家浩然的觀點里得到啟發(fā),浩然認為:“生產必需的東西叫做生產資料;生活必需的東西叫做生活資料;作學問必需的東西叫做學術資料?!边@種資料來源于兩條渠道:“第一條是社會生活渠道,第二條是書本知識的渠道?!睂Φ谝粭l渠道此處暫且存而不論,現僅就如何開掘第二條渠道談一些想法。
首先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智力背景的閱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句老話道出了讀與寫的緊密聯系??伞叭f卷書”從何而來,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學校自然是尋求知識的搖籃,然而農村小學的實際情況是學生人均圖書擁有量太低。這樣枯竭的“源頭”,“水”從何而來?為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單靠“等”,應該立足“創(chuàng)”,萬卷書也許太遙遠,但百卷書、十卷書總是可以實現的。如讓班內學生不重復地每人購買一本書,訂閱一種報刊,一年下來就會有上百種。
開放式作文教學,并非單純地指導學生寫一篇作文,而是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社會生活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和興趣,讓他們有感而發(fā),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記錄下來,覺得有東西可寫,寫作便水到渠成。要想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完成作文,根據本人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經驗,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訓練:
1.引導學生有意觀察,解決“寫什么”的問題
我國傳統的作文過程最常見的模式,是由命題、指導、批改、講評四個階段構成的。如何把這種單純注重教師教的作文教學,轉移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上來呢?我認為應突出“寫前指導”“寫中指導”“寫后指導”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在這三環(huán)節(jié)中,“寫前指導”尤為重要?!皩懬爸笇А逼鋵嵤亲寣W生將平時積累的素材進行篩選,指導他們有目的、有意識地觀察、實踐或指導他們完成一定的活動,并強調活動的準備,活動的順序、過程,活動的場面,人物表情以及自己的感受。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經歷體驗。
總之,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的角色只是一個引導者,重點是讓學生去理解、去發(fā)現,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活動設計成學生喜歡參與、興趣濃厚、活動后回味無窮的事。
2.指導學生主動地借鑒,解決“怎么寫”的問題
可以借鑒名人佳作,也可借鑒教師的“下水文”,還可借鑒優(yōu)秀學生作文,總之,在閱讀他人作品中,學習范文的布局謀篇、寫作順序、表達方式、開頭、結尾等。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盡可能多地提供“范例”,“范例”應是既接近于學生,又高于學生的作文水平。由于學生是帶著“人家是怎樣寫的”心理來閱讀,他們會主動地去發(fā)現,找出規(guī)律。如,小學課本中《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學生通過閱讀,知道了作者的寫作順序,將小興安嶺的景色分成春、夏、秋、冬四季來描寫,他們便會模仿寫《美麗的家鄉(xiāng)》《美麗的校園》,文筆流暢,表述有序,有了內在動力,才會有所創(chuàng)造。
3.倡導學生有所為而作,解決“為什么寫”的問題
“我為什么要寫作文,我寫作文是給誰看的?”對這一問題,也許至今我們也不能給學生一個滿意的答復。因為學生為老師而作文,老師為完成教材上規(guī)定的內容教作文的現象由來已久,這種“任務式”的教學帶來的結果是“要我作”而不是“我要作”,使學生作文長期處于被動局面。高爾基說過:“在生活中沒有任何東西比人的動機更重要,更珍奇了?!眲訖C是推動人進行活動的內部動力。寫作活動總是從一定的寫作動機出發(fā),并指向一定的寫作目的。動機是寫作活動的原因,目的是寫作活動的結果。但是,寫作目的又常常是引起寫作動機的誘因,對寫作動機的激發(fā)、維持起支配和調節(jié)作用??梢娮寣W生有所為而作,是解決“為什么寫”問題的關鍵。因此,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fā),讓學生用筆參與交際。
學生面向實際,以一定的對象而寫作,以傳遞思想、交流信息為根本目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作文的對象觀與目的觀,有利于作文動機的激發(fā)和作文能力的提高。為學生創(chuàng)造作文的智力背景,實施開放式作文教學,說到底是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服務的。在作文教學這個大系統里,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只是一個小系統,屬于起步階段,我們必須扎扎實實地讓學生打好基礎。
[1]王德勝.改進作方教學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J].甘肅教育,2011(4).
[2]劉世邦.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6(6).
·編輯 王團蘭
李學武(1969—),男,就職于甘肅省隴西縣南安柴家門小學,職稱: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