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莉
(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梁集小學)
新教育讓學生閱讀出精彩
鄭莉
(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梁集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是通過學生的朗讀、表演、領悟來掌握課文內容,通過不同的方式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如今,徐州市的大中小學校都在如火如荼地推行新教育十大行動,而營造書香校園是其中一項非常重大的活動。學校、教師和學生通過認真踐行這十大行動,大大地改善了學校的學習風氣,為教師指明了教育的方向,也為學生提供了發(fā)展的平臺。孩子們在十大行動的引領下,愉快地學習,快樂地成長。作為教師,特別是語文老師,在營造書香校園的指引下,努力營造全民讀書的氛圍,讓學生在閱讀中讀出精彩,創(chuàng)造奇跡。介紹了在新教育方針的引領下如何指導學生閱讀出精彩,閱讀出智慧。
小學語文;閱讀;情景劇;表演;競賽;辯論賽
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是通過學生的朗讀、表演、領悟來掌握課文內容,通過不同的方式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如今,徐州市的大中小學校都在如火如荼地推行新教育十大行動,而營造書香校園是其中一項非常重大的活動。孩子們在十大行動的引領下,愉快地學習,快樂地成長。作為教師,特別是語文老師,在營造書香校園的指引下,努力營造全民讀書的氛圍,讓學生在閱讀中讀出精彩,創(chuàng)造奇跡。本文筆者介紹了自己在新教育方針的引領下如何指導學生閱讀出精彩,閱讀出智慧。
很多教師在課文學習的過程中經常布置孩子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大型的課本劇、情景劇表演。在課本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加入自己的語言和想法,使課文更具有童真、童趣。幫助孩子們更進一步地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學完小學六年級上冊《負荊請罪》一課后,教師就布置學生分組準備情景劇表演,一人演藺相如,一人演廉頗,一人演韓勃。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語言,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孩子們在表演的過程中,充分表達了自己對廉頗、藺相如的精神的理解,在語言的表達中充分體現(xiàn)了廉頗知錯就改、藺相如寬容大度的精神品質,幾個男同學在對話的同時運用了特有的方言效果,使表演更具形象性,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我們就生活在那個時代。
這種情景劇表演適合于很多的小學語文課文,教師在教學各種成語故事、寓言故事時都可以采取這種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知識,同時提高孩子們學習語文、閱讀課文的興趣。
辯論賽是一種檢測學生在閱讀基礎上對語言的掌握程度,也是對學生口才好壞的一種檢測手段。辯論是正反雙方在理解辯論題目的基礎上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的一種方式。有的孩子僅知道讀書,卻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向大家表達出來,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也有的孩子在辯論的時候根本沒有理解辯題的意思,反而使自己的語言沒有說服力,更有甚者是夸夸其談,卻離題萬里。
如今的語文課已經不是原來的死讀書、讀死書了,有很多的語文老師都會在課堂上舉行小型的辯論賽,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率高,教學效果比以前更好。
讀了《呼蘭河傳》之后,教師就給孩子們提出了問題:讀了這本書之后,你認為“縷縷炊煙”是一天之中的什么時候?
學生經過激烈的討論之后,立馬分成了不同意見的三派:
甲方:我們認為“縷縷炊煙”是中午。
乙方:我們認為“縷縷炊煙”是傍晚。
丙方:我們認為“縷縷炊煙”是早上。
教師看到孩子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適時的引導:孩子們,你們認為的到底對不對,需要大家分別陳述原因,讓大家同意你的意見。
俗話說:理越辯越明。辯論是挖掘孩子潛力的“挖掘機”,是課堂出現(xiàn)爭議時的“緩沖劑”,更是閱讀平臺上的“助推器”,實踐證明,有爭論才有獨到的見解。辯論讓學生提高素質,鍛煉口才,增長知識,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隨機應變的能力。
讀書是為了應用,但是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他們讀書往往都是走馬觀花似的,看完沒有任何印象,更不能對其細節(jié)方面進行細致的研究和理解,這種閱讀其實是浪費時間,沒有任何的效果。
現(xiàn)在,很多學校為了改變這種狀況,紛紛采取不同的應對方式。知識競賽應運而生。在孩子們閱讀了《草房子》等讀物之后,學校就專門組織了一次全校性的知識競賽,內容上完全與孩子們讀的內容息息相關。
1.《草房子》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_______的教授。我們還看過他寫的_______。
2.純凈的月光照著大河,照著油麻地小學的師生們,也照著世界上一個最英俊的少年……這個“最英俊的少年”指_______。
3.書中有個熱愛土地的秦大奶奶,她有兩次落入學校邊上的河水里,第一次是因為_______,第二次是因為_______。
4.桑桑砸鍋賣鐵為的是_______。
5.杜小康一直在桑桑班里擔任_______。
6.桑桑最喜歡的男老師是_____,最喜歡的女老師是_____。
7.《紅菱船》的女主角是十八歲的姑娘_______。白雀的父親是_______。
學生通過這種有針對性的自我測試,明確了閱讀的目的,更進一步提高了閱讀的實效性。
此外,為了更好地幫助孩子們養(yǎng)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學校經常性地組織孩子們進行各種各樣的讀書活動,手抄報,師生共寫隨筆,演講比賽等等,充分地調動了孩子們讀書的熱情,使新教育的十大行動在學校得到充分的踐行。
[1]朱永新.新教育[M].漓江出版社,2014.
[2]趙國忠.今天可以這樣做教師[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06.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