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瑛瑛(甘肅省慶陽市環(huán)縣第一中學)
體現類主觀題解題策略例談
劉瑛瑛
(甘肅省慶陽市環(huán)縣第一中學)
高中思想政治考試中體現類主觀題的設問一般有“體現了什么”或“反映了什么問題或現象”“如何反映”“如何體現”等字眼,這類題型能夠實現背景材料和教材知識的有機結合,側重于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描述和闡釋事物、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因此,這類題目是近年來高考考查頻率較高的主觀題目之一。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學生在解答這類試題過程中,由于對設問所要求的知識不夠明確,或者由于對材料的分析不夠全面,容易導致漏答。另外,此類問題在答題過程中容易出現知識歸知識、材料歸材料,知識和材料沒有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形成“兩張皮”的現象,易造成不必要的失分,需要引起重視。針對考生出現的這些問題,筆者總結和歸納了這類題的解題方法,寫出來和大家分享。
根據體現類主觀題的考查特點,這類題具體的解題思路筆者總結為以下四點:
定點——確定考查哪些知識點
↓
聯系——聯系所給材料與所學知識點
↓
梳理——將材料所給的信息與考核的知識點對接,一一對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點,注意分清主次
↓
作答——組織答案時一定要做到觀點和材料相結合
具體答題步驟:(1)審讀材料,分清層次。(2)分析設問,明確主旨。(3)回扣教材,提取信息。(4)有機結合,歸納總結。在最后組織歸納答案時通常采用的理想形式有如下兩種:(1)“材料”體現“理論”(詳細表述對應理論),即“材料+理論”;(2)對應理論詳細表述,“材料”體現“理論”(概況性指出),即“理論+材料”。
例:(2015年全國高考安徽卷第38題,28分)
材料一:中國消費引領中國制造
近年來,伴隨著收入水平提高,中國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以往“你有,我有,人人有”的跟風式消費觀逐漸轉變,國外的高品質產品越來越多地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話語權的愈益凸顯,既對中國制造業(yè)提出了挑戰(zhàn),也引領中國制造業(yè)加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1.根據材料一,分析其中體現的經濟生活道理。(8分)
【解析】通過對設問的審讀可知,本題要求分析材料一中所蘊含的經濟生活道理,屬于體現類主觀解答題。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對“中國消費引領中國制造”的解讀,主要考查了影響消費的因素及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可以結合材料從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消費觀念影響消費行為、樹立正確消費觀、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的角度進行解答。作答時,本題可采用第一種“材料+理論”的理想形式來組織答案,并堅持材料與觀點相統一。
答案:(1)收入水平的提高給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體現了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2)以往跟風式的消費現象逐漸轉變,體現了消費者轉變觀念,避免盲從。(3)消費對中國制造業(yè)的挑戰(zhàn)和引領,體現了消費反作用于生產,對生產發(fā)展具有導向作用。
材料二:“互聯網+”激活中國制造
當前,中國制造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產能過剩等問題突出,亟需實現由低端向高端轉型升級。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與現代制造業(yè)深度融合,促使中國制造包含更多中國創(chuàng)造元素,實現制造業(yè)由大變強的歷史跨越。
2.材料二是如何體現“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8分)
【解析】本題要求考生分析說明材料二是如何體現“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屬于如何體現類的解答題。答此題時,考生首先必須清楚“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原理,對此可以從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本質、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等角度進行分析說明。
答案:(1)辯證法的本質是批判的、革命的或創(chuàng)新的,密切關注變化發(fā)展著的實際,突破舊的發(fā)展模式,提出和推動“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中國制造業(yè)轉型升級。(2)注重研究新情況,善于提出新問題,敢于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積極利用“互聯網+”提升創(chuàng)造力,建設制造強國。
通過對以上材料的分析,我們可以總結出解答這類問題時的策略,即要依據提示呈現我們所學的知識,根據材料找出有效的信息,提煉觀點,并對已提煉出的觀點將材料進行深入的解剖分析,最后要依據材料演繹觀點。答案要點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材料,要對材料加以概括,而不能一味地抄材料;二是理論,即要實現材料與理論的有機對接或是一一對應,以保證解題的完整性與邏輯性。只有將這兩方面熟練運用,才能提高解題的準確率,取得較高的分數。
總之,要提高體現類主觀題的解題效率,保證解題的質量,學生就要在熟練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材料加以分析,深入思考,并聯系理論知識,將材料與理論知識相結合,進而準確地解答問題。
富安興.例談“體現類”主觀題的解題思路[J].考試:高中文科,2012(11).
·編輯楊國蓉
劉瑛瑛(1983—),女,甘肅省慶陽市環(huán)縣人,現任環(huán)縣第一中學高中政治教師,畢業(yè)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本科,法學學士,中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