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靈芳
優(yōu)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伍靈芳
文章就如何優(yōu)化初中語文教學策略,從激發(fā)興趣、強化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與鍛煉、因材施教、自主探究合作、師生互動5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初中語文;優(yōu)化教學
語文,是衡量人才知識與素質的標準之一,是中華文明傳承的橋梁,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因此,教師要重視優(yōu)化語文教學策略的探究,開展好教學教研工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夠調動學生的主觀學習動機,不斷強化其求知意識和求知欲望,提升學習潛能。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宜因勢利導,幫助他們及時排除阻礙興趣發(fā)展的因素,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熱情,從根本上促進教學效果提升。具體措施如下:
1.關愛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無論課上課下,都應關注、關愛每一位學生,當他們在學習、生活上遇到困難,要及時了解并給予應有的幫助,使他們感受到教師的溫暖與真情,并成為他們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知心人。這樣良好的師生關系,貼近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學生自然也就“尊其師,信其道”,從而期待教師對他們的引導并積極學習教師傳授的知識,大大激發(fā)了學生求知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語文教學效果。
2.巧設問題,點燃學生求知欲
巧妙地設問能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不斷提升,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因此,在設計教學時,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新知識的問題情境,牢牢地掌握具體問題和知識的分化點、生長點和交叉點,提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鞏固程度,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好的語文問題要具備3個要素,即未知事物、思維動機和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遵循兩個原則,即最近發(fā)展原則和循序漸進原則。
3.貼近生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與生活有緊密的聯(lián)系,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的影子。所以我們提出:讓語文課堂更加貼近生活。在平常的教課中,教師可以將生活投影到課堂中,一邊講授知識,一邊通過再現(xiàn)生活中的具體實例來詮釋,實現(xiàn)語文與生活的關聯(lián)性,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語文學科基礎性較強、應用性較強,對于今后生活工作、學習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學習好語文有助于幫助我們表達自己的情感,陶冶情操,達到自己的心靈的升華。因此,在初中語文授課階段,老師必須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和能力的提高,加強學生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鍛煉,使學生可以掌握合適的學習語文的方法,學會靈活使用,并形成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老師也應該注重學生對于一些生詞的掌握,以及一些字詞的理解和認識。所以,筆者認為,重視對學生的基礎的知識和一些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不僅可以加強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鍛煉,對學生以后的成長也極有幫助。
每個學生的語文水平各不相同,理解能力,閱讀能力、語言能力也很不一樣。在教學中,我們要尊重這種差異性。比如,有的學生擅長口頭表達,就要給他提供表現(xiàn)的平臺;有的學生喜歡思考,就要激發(fā)他們思維能力;有的學生喜歡文學寫作,就應該鼓勵他的創(chuàng)作并提出建議??傊瑢W生的情況都不同,教師要采取不同方式來教導學生,因材施教,引導學生,使學生得到應有的發(fā)展。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極強的學科,涉及面廣,知識量大。引導并且?guī)ьI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合作式學習,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各種信息材料,并且設計好對問題探究的多個思路,組織好學生的討論以及辯論活動,促進學生快速地投入到探究合作活動中。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認知矛盾和強烈的求知興趣,還能拓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思考能力,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應該具有方向性,對于一些不能理解的難題和知識點,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網(wǎng)絡或師生共同合作探究等方式來解決。
在教學中,要開展以學生為主,師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師生互動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本身的關聯(lián)性和互動性,增進師生關系。遵循“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原則。保證語文教學課堂的開放性,努力讓學生做到可以自主設計并實踐綜合性學習活動,最終形成師生共同進步和發(fā)展。
語文教學在我國的教育教學中占據(jù)著不可動搖的主導地位。因此,合理、有效地開展優(yōu)化語文教學策略的探究,提高教學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對我國文化傳承起到了重要的促進意義。
(編輯:楊 迪)
G633.3
A
1671-0568(2016)24-0073-01
伍靈芳,福建省南平市浦城三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