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必權
(湖南信息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0)
探討提升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途徑
張必權
(湖南信息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0)
在大學生的四年在校生涯中,體育課是一門必修課程。在大學中開展體育課程的實踐中,在校學生們進行各種運動項目,即培養(yǎng)自身興趣愛好的同時,也極大的鍛煉了身體,增強身體素質,建立起學生們終生運動的理念。因此,提升教學質量,發(fā)展高校體育教學水平是必不可少的。當前,國內眾多高校在實踐體育教學過程中仍舊存在很多阻礙和問題,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水平的發(fā)展。本文在立足國內高校體育教學情況的背景之下,對其相關不足和影響因素進行探究,針對提升高校體育教學水平和質量提出解決方式和建議。
體育教學 體育教育方式 體育教學質量
一直以來我國高校高等教育工程都處于不斷地發(fā)展和改革階段,在高校課程體系中體育課程是組成的一個部分,所以也要做到緊跟時代潮流,針對教學方式和理念進行更多的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才能跟隨歷史前進的步伐和發(fā)展的潮流。但是,高等教育中對模式的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往往牽扯到與學校環(huán)境相連接的方方面面,如果要樹立出符合現代社會需要、符合高等教育發(fā)展方向的新型教學模式,則要做到了解高校自身的優(yōu)勢和不足,認清現狀,掌握好教學的每一個細節(jié),徹底而深入的探究實踐教學中的問題,方能促使現代高效體育類教育工作獲得更多的進步。[1]
1.教學內容陳舊和缺失
教學課程內容是影響體育教學水平的第一因素。課程無趣單調,直接會導致學生的積極性降低,進而呈現整個教學氣氛陷入死氣沉沉的狀態(tài)。現如今,社會各界對于高校中體育課程的改革呼聲越來越高。也逐漸使得高校教學工作者認識到體育教學的未來發(fā)展趨勢是多元化發(fā)展,其最終的目的是要使大學生群體形成良好的體育素養(yǎng)和終生鍛煉的理念。但是,在現在的高校課程中,往往僅強調技術內容教學,完全不重視對于學生體育理念和習慣的培養(yǎng)和教育,無法達到提升綜合素質的課程目的。因此,可以說是體育教學課程的內容單調和陳舊阻礙了學校中體育實踐課程的發(fā)展。[2]
2.教學方式的僵化與保守
教學課程的方式是影響高校體育教學水平的主要因素。我國高校的課程教育教學模式一直是“填鴨式教學”。在課堂上,往往都是教師進行相應的示范之后,學生則開始模仿,然后不斷的練習,互動型教學內容很少,導致了學生的主觀學習積極性較差。同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大搞“一言堂”,不能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實際意義上的差別教學,打壓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直接影響體育課程教學結果和質量的提高。[3]
3.單一的體育教學考核體系。
考核體系將能夠為高校的體育教學水平規(guī)范各項標準,進一步影響教學質量。體育課作為高校課程體系當中的必修課程,每一名學生都必須考試合格。當考核體系的設立趨于合理,則會促使學生的課程積極性提高。間接促使教學質量和教學結果的提高。但是目前來看,國內大部分高校均是以早些年國家頒布的《中國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來制定相應的體育教學課程。以是否達到相應標準作為判斷來體現學生體育成績是否合格。但是這樣的做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差異。在實際情況中,學生的體格體質往往有較大的懸殊,不需要太多的上課就可以獲得良好的成績達到合格。而部分學生則因為先天的體質弱勢,無法達到相應標準,則拿不到合格的分數,久而久之甚至產生對體育的恐懼心理。這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整體體育教學體制中亟待調整的地方。
4.校園內部的環(huán)境原因
高校校園內部的各種類因素中,除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體系等一系列原因之外,也不能忽略大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人作為環(huán)境與社會的產物,無法脫離社會單獨存在。當高校內部的整體學習環(huán)境良好,運動氛圍濃烈,學生們大多都喜愛體育運動,則在體育課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也能開展良好的課程互動,增強教學質量水平。但是假如校園內缺乏運動氣氛和環(huán)境,則會嚴重影響師生的體育積極性,提高體育教學質量也就無從談起。
1.豐富校園體育課程體系內容
高校應該在加強鞏固目前傳統教學的優(yōu)勢的基礎上,豐富和革新校園內體育教學內容,使其體育課程符合新時代社會的需要和適應學生的發(fā)展,同時,還可引進國外先進的體育教學理念和項目,依據各地方高校所處的地方特色和經濟環(huán)境選取相應的課程項目。
2.大力發(fā)展教師的體育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體育教師的能力和理念將會極大的影響學校的體育教學質量與效果,這一點尤其是在高校體育教學課堂當中顯得極為明顯,一位滿身正能量、專業(yè)能力過硬、教學理念先進的體育教師將會受到學生的喜歡,而當教師能夠運用自身人格魅力,活躍課堂氛圍,真正地與學生切實的互動交流,讓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感受到輕松愉快地氛圍的時候,體育課將會擺脫傳統的模式,成為大家爭相喜歡的大聚會。[4]
3.大膽放手,革新授課方式
在體育教師因班級規(guī)模太大而難以顧忌到每一名學生的時候,可以選擇在學生群體中培養(yǎng)中間力量,搭建干部體系,大膽放手,讓學生來協助協調班級的教學行為活動管理,一方面能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量,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學生的管理能力,增加對體育課程活動的興趣。最終形成特色化的班級體育教學模式。
4.對現行考核體系的調整和改革
高校校園教務管理者在制定考核體系的時候,應該注重對學生平時表現和學習態(tài)度的衡量,標準平衡多樣化。兼顧先天身體素質較弱學生的實際情況,開設豐富的選修課程,讓學生可以盡情的依據自己的興趣和優(yōu)勢進行學習,方可引導學生們對體育教學的重視,激發(fā)興趣,減低門檻,達到提升教學質量水平的效果。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高校校園體育教學的發(fā)展也從來不是短期內能夠見到成效,這需要高校教學工作者不斷的實踐和探索,持續(xù)的創(chuàng)新理念和思維。處理好方方面面的影響因素。目前,國內體制下的高校體育教學工作仍舊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改進的地方,高校應該明確問題,認識不足,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循序漸進,不斷加強,才能最終達到從整體上增強高校體育教學的質量水平。
[1]孫晉海.我國高校體育學學科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蘇州大學,2015.
[2]吳江萍.校本教研:提升高校體育教師教學能力的新途徑[J].大學教育科學,2010,03:97-100.
[3]于雅光.高校體育教學質量有效性提高途徑研究[J].成功(教育),2013,18:166.
[4]劉成維.對高校體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分析與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