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坪山新區(qū)坑梓中心小學 羅建嬋
體驗感悟,精耕細作
——小學作文教學的實踐研究
□深圳市坪山新區(qū)坑梓中心小學 羅建嬋
寫作不僅是一種便于思想交流的方式,也是一種傳遞文化的重要工具。自人類有了語言以來,優(yōu)美內涵的文字魅力成就了祖國的燦爛文化??梢哉f一個個活躍的文字里面包涵著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要讓這樣的文化得到很好的延續(xù),我們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承擔著重要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其中,以“生活體驗”為主題的作文教學研究是個很好的平臺。
寫作興趣 生活體驗 靈巧選材
據了解,在小學作文教學上,教師還不敢轉變固有的思想,普遍還停留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上,這種傳統的教學形式對于學生而言是舉步唯艱,寸步難行?!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的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也就是說,當學生對現實生活有了真切的體驗,他才會將這種體驗用文字記載下來,真實地寫出反映平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形成富有濃厚生活氣息、具有豐富情感的作文。如何讓學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尋找寫作的源泉,是我們所要思考的問題。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實踐,我們發(fā)現,導致這種情況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生活體驗尚有不足,或熟視無睹。當然,要讓學生言之有物,真實地抒發(fā)自己的感情、流暢地敘述,我們必須要有系統的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學思路與教學方式。經過實踐、探索,筆者認為作文教學需要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
內容來源于生活,生活處處有作文,生活處處有精彩。《語文課程標準》提到作文“是生活的再現、反映和創(chuàng)造”。而“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是寫作教學的目的?!吧睢庇泻茇S富的描述,有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兩大類。平凡、真實的生活有境界高低、價值意義上區(qū)別,如人生的夢想與追求,處事態(tài)度的圓融與豁達,平常心平凡事的認識等。而小學生的“生活”比較單純,生活中所經歷的事物不多,內容貧乏。葉圣陶先生也指出:“作文這件事永遠離不了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背鋵嵉纳钍菍W生作文的源頭,關注了生活后,我們要讓學生懂得體驗生活,通過親身實踐來認識周圍的事物,達到言之有物的效果。平常,我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交流平臺;有意識地讓學生學會感受生活;在班上開展系列的主題活動,如學校運動會、讀書節(jié)、家務勞動等主題學習活動,讓學生針對體驗過的生活,自由地交流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為寫作積淀生活素材。
美國教育家杜威十分強調學習過程中體驗的重要性,他提倡“教育就是生活”。為了讓學生對生活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受,筆者在實施作文教學時,重視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享受生活的意識。著名思想家羅丹曾說過:“生活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美的眼睛。”只有讓學生學會發(fā)現美的東西,他們才會找到寫作的內容。如筆者組織學生開展“每日發(fā)現”的學習活動,創(chuàng)建《生活發(fā)現》留言本等方式,多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將自己的發(fā)現跟同學分享、交流。持之以恒,堅持一段時間后,學生肯定會有明顯的轉變:漸漸地養(yǎng)成愛發(fā)現、愛思考的好習慣,能隨口說出自己對一些事物的判斷評價與認識理解,還能對生活事例加以辯論或交流、碰撞。這樣,讓學生認識到了“寫作來源于生活”后,學生想說的話題就自然多起來,掃除了學生“言之無物”的習作阻礙,文章內容就顯得豐富有個性了。
當學生已經善于發(fā)現、善于捕捉生活素材,并有表達欲望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引導學生養(yǎng)成勤動筆的習慣。著名教育家葉老在《葉圣陶論語文教學》中指出:“寫作的根源是發(fā)表的欲望,正如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強調了作文的兩個前提:一是有所積蓄,打算發(fā)表;二是交際環(huán)境的需要。在“生活作文”教育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中,日本諸多教育專家的“隨意選題”思想、兒童本位作文指導思想、課程對生活教育及生活作文的構思等教育理念的提出,無疑為生活作文教學在實踐中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為此,我們鼓勵學生自由地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寫下來,因為積累是寫作基礎。
離開閱讀基礎,寫作可以說是一種空談。山東煙臺的“大量讀寫,雙軌運行”作文教學實驗,就是以課堂為基礎,以擴大閱讀量為突破口,使學生的作文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為此,我們?yōu)榱俗寣W生更好地尋找寫作素材與方法的同時,也要讓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課外書籍充實自己,從書中汲取語言,掌握寫作技巧,積累詞匯,加以運用;學習作家的獨特視野,抓住生活中有價值的寫作素材,并學會運用。我們可以在班上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課型可以多樣化,如好書推薦課、親子共讀課、讀書交流會、讀后分享等,充分利用好課前三分鐘誦詩等。如果這樣特別的讀書活動能讓學生自主參與,精心設計,那每一次的讀書或誦詩活動中他們肯定有深刻的體會,他們活躍的思維與閱讀感悟肯定是寫作的最好源頭,也就是說他們已經有了創(chuàng)作的具體表現。
1.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所說的作文方法指導既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導,也不是泛泛而談寫作形式,要說方法就是有意識地營造一種輕松、寬松、和諧、自由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帶著一顆平常心來,不產生任何畏懼與壓力,也不需要故意捏造,只要求真真實實地說真話、吐真情。結合教學實踐,我不斷地在作文教學中總結經驗,感覺到指導學生寫作,也需要一個完整系統的過程,強調“磨刀不誤砍柴工”,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長;要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與發(fā)展規(guī)律,有層次、有計劃地推進作文教學,穩(wěn)步前行。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毙抡n標提出“小學三年級是培養(yǎng)寫作興趣的重要階段”,我們不能讓學生“談作色變”,一定要在這道門坎上精心設計好指導寫作的方案。要知道,如果我們讓學生在寫作入門時就被條條框框所限制是最不可取的,也違反了課標的“不拘形式”讓學生自由抒發(fā)情感的要求。著名文學作家肖復興前輩曾在《羊城晚報》上答一記者的問題,他強調小學作文教學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應該創(chuàng)造更多的學習空間,讓學生無憂無慮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因為是有心人,我被這不經意的一則專題報告上的內容深深吸引了。再一次反思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學,確實如此,如果我們給了學生無限的創(chuàng)作空間,學生的潛能將得到無盡的發(fā)揮,甚至會讓我們老師有意想不到和刮目相看的感覺,因為學生的內心世界是五彩的,是純真可愛的,他們的視野有無數個不一樣,寫出來的文章就不是無情物了。
3.厚積薄發(fā)。有了積蓄才有噴薄欲出的可能,如果學生能在平時掌握生動的詞語,寫起作文來肯定是水到渠成。我班上孩子有詞語積累本,并在課堂上開展多種形式的詞語聯想寫話、說話活動。正所謂是“一根紅線串珍珠”,我還經常讓學生憑借幾個表面上感覺不相關的詞語串聯起來,編成生動有趣的故事,不斷補充,完成小段作文。學生對這種別出心裁的課堂十分喜愛,無形中,我們的學生不知不覺就已經掌握了巧用詞匯的能力,對于作文創(chuàng)作信手拈來。
總之,作文教學還需要不斷地探究和實踐,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語文課程標準》新理念的指導下,只要我們勤思考,善總結,關注學生,關注生活,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給學生空間,尊重學生,發(fā)現學生,并在教學中努力改進作文教學思路,搭建平臺,致力于生活感悟,在豐富的生活中精耕細作,相信,我們一定能描繪出“生活體驗作文教學”的絢麗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