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氨磺必利聯(lián)合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治療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療效*
李軼
(粵北第三人民醫(yī)院,廣東韶關512200)
摘要:目的觀察氨磺必利聯(lián)合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治療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效果。方法將確診的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84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聯(lián)合治療組(44例)和對照組(40例)。對照組患者口服氨磺必利,聯(lián)合治療組患者在服用氨磺必利的基礎上接受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治療。療程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和不良反應。結果聯(lián)合治療組在總有效率上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PRS和SAN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無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氨磺必利聯(lián)合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的臨床效果明顯優(yōu)于單獨使用氨磺必利,且安全有效,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關鍵詞:氨磺必利;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
精神分裂癥作為一種慢性精神疾病有反復發(fā)作、病程易遷延不愈的特點,其中以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以愈后較差、工作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是現(xiàn)臨床治療的難點[1]。氨磺必利作為第二代抗精神病的藥物在治療以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中有較好的療效,在臨床上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仍存在著有效率不高,癥狀改善困難的問題[2];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現(xiàn)臨床研究表明對以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有一定的療效[3]。我院采用氨磺必利聯(lián)合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治療以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取得了良好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確診住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入組條件:①年齡在18~60周歲;②均經(jīng)臨床確診為精神分裂癥;③均以陰性癥狀為主;④陰性癥狀量表(scale for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 SANS)總分不小于60分;⑤未使用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和其它治療;⑥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心電圖均正常;⑦無嚴重軀體、中樞神經(jīng)疾??;⑧無智能障礙;⑨無妊娠、未在哺乳期。
入組患者共84例,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聯(lián)合治療組44例,對照組40例。聯(lián)合治療組:男性女性分別為20例和24例,平均年齡(31.6±8.8)歲;對照組:男性女性分別18例和22例,平均年齡(32.9±8.6)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比較上,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服用氨磺必利,在1周內根據(jù)病情情況,從100 mg/d逐漸增至400~800 mg/d;聯(lián)合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進行rTMS,治療部位為左側前額葉背外側皮質,按照10/20國際腦電圖的標準電極設置法,選取點為F3,參數(shù)設置頻率為10 Hz,時間20 min,治療1次/日,每周5天連續(xù)治療后需間隔2天,連續(xù)治療8周。兩組療程均為2個月。
1.3療效評價評分標準:療效評分采用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和SANS,在治療前和療程結束后進行評定;不良反應用副作用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 TESS)進行評定。
療效評定標準:痊愈為SANS減分率不小于75%;顯效為SANS減分率不小于50%;有效為SANS減分率不小于25%;無效為SANS減分率小于25%。總有效率為痊愈、顯效和有效患者總和所占的百分比。
1.4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療效比較聯(lián)合治療組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分別為79.5%和57.5%,聯(lián)合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n, %)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BPRS和SANS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BPRS和SANS評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BPRS和SANS評分均有明顯下降,與治療前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聯(lián)合治療組治療后的BPRS和SANS評分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均有顯著性的降低 (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PRS和SANS評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治療前比較,#P﹤0.05。
2.4不良反應聯(lián)合治療組和對照組在惡心嘔吐、失眠、嗜睡、頭暈、靜坐不能、肝功能異常、血糖異常等不良反應進行統(tǒng)計學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3所示。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n, %)
3討論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好發(fā)于青壯年的常見精神類疾病,臨床癥狀可分為陽性和陰性癥狀,其中陰性癥狀因治愈率較低且易反復發(fā)作的特點而成為臨床治療的難點[1]。近年來研究表明,陰性癥狀主要致病機制與5-羥色胺和多巴胺活動性下降相關[4]。氨磺必利通過阻斷突觸前的D2/D3多巴胺能受體從而改善以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2]。本文研究表明,經(jīng)過2個月的治療后單獨服用氨磺必利組的BPRS和SANS評分與治療前的相比較均有顯著性的下降(P﹤0.05),證實氨磺必利對改善以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有一定療效,但其有效率僅為57.5%,有效率仍然不高,提示精神分裂癥的陰性癥狀改善通過單獨的藥物治療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近年來,rTMS在治療精神類疾病的臨床中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有安全、無創(chuàng)的應用特點,且在治療以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中療效得到多方的臨床肯定和證實,其機制與通過皮質的興奮性調節(jié)相關[5],在機制上分析與氨磺必利在治療以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上具有一定的協(xié)同性。本研究表明在口服氨磺必利的基礎上進行rTMS的治療,其有效率可以高達79.5%,明顯高于單獨使用氨磺必利組(P﹤0.05),且在BPRS和SANS評分上也均明顯高于單獨使用氨磺必利組 (P﹤0.05)。在不良反應上聯(lián)合治療組與對照組并無明顯差別(P﹥0.05)。
本研究結果表明,氨磺必利聯(lián)合rTMS治療以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在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獨使用氨磺必利,且安全性較高。因此,此聯(lián)合治療方案在陰性癥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癥臨床治療中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進行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栗文靖,許培揚,紀志剛.精神分裂癥研究進展[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1, 15(5): 123-125.
[2]于晶妮,柴萌.新型抗精神病藥氨磺必利在臨床的應用[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 2013, 19(006): 594-596.
[3]王棟,陳曉崗.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在精神疾病的應用[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 2012, 22(1): 54-56.
[4]楊濤,田博,武春建.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發(fā)病機制及治療的研究進展[J].神經(jīng)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 2014, 14(3).
[5]甘景梨,段惠峰,程正祥,等.重復經(jīng)顱磁刺激對精神分裂癥難治性陰性癥狀及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的影響[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 2014, 40(12): 710-714.
收稿日期(2015-09-26)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6.01.032
中圖分類號:R749.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115(2016)01-0082-02
作者簡介:*李軼(1973-),女,湖南邵東人,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精神科疾病的臨床治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