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摘要】 目的 探討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精神分裂癥的患者, 按住院單雙號順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30例。研究組接受氨磺必利治療, 對照組接受利培酮治療。對比兩組治療前后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評分(PANSS)以及服藥期間的不良反應。結果 兩組治療前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評分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評分結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利培酮相比, 氨磺必利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療效肯定,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少,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氨磺必利;利培酮;精神分裂癥;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082
精神分裂癥(schizophrenia)是一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 多在青壯年緩慢或亞急性起病, 臨床上往往表現為癥狀各異的綜合征, 涉及感知覺、思維、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以及精神活動的不協(xié)調。氨磺必利與利培酮均是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1]。本文選擇2011年2月~2013年5月本院診斷為精神分裂癥的患者60例, 比較氨磺必利與利培酮的治療差異,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2月~2013年5月本院診斷為精神分裂癥的患者60例, 按住院單雙號順序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 各30例。研究組平均年齡(25.6±4.8)歲, 男15例, 女15例;對照組平均年齡(26.8±5.8)歲, 男16例, 女14例。入選標準:①參考《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4版制定的精神分裂癥標準。②患者入組前未用過抗精神病藥。③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60分。排除標準:①非首次診斷為精神分裂癥者。②嚴重肝、腎等臟器功能不全者, 心電圖明顯異常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④對氨磺必利或利培酮藥物有過敏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1. 2. 1 研究組 服用氨磺必利(國藥準字H20113231, 齊魯制藥有限公司), 100~800 mg/d, 最大劑量≤1200 mg, 然后根據患者的反應調整劑量至最小有效劑量。劑量<400 mg/d時, 一次服完, 劑量>400 mg/d, 分兩次服用。療程為3個月。
1. 2. 2 對照組 口服利培酮(國藥準字H20010309, 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1次/d或2次/d。起始劑量1 mg, 最適劑量為2~6 mg/d, 最大劑量≤10 mg/d。療程為3個月。
1. 3 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PANSS評分、服藥期間的不良反應。參考文獻標準[2], PANSS評分主要評定精神分裂癥的陽性和陰性癥狀, 共有33項, 7個等級評分, 分值與癥狀嚴重程度呈正比。不良反應主要有震顫、體重增加、肌強直、靜坐不能、便秘等組成。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前后PANSS評分對比 兩組治療前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評分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評分結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服藥期間的不良反應 研究組和對照組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小結
本研究發(fā)現服用氨磺必利的研究組在治療結束時PANSS評分明顯優(yōu)于服用利培酮的對照組(P<0.05)。同樣有學者對132例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雙盲對照研究, 結果發(fā)現氨磺必利組在治療2周時精神分裂癥的陰性癥狀控制療效明顯好于利培酮組, 在服用8周時氨磺必利組的精神分裂癥陽性、陰性癥狀大幅優(yōu)于利培酮組。可能機理與氨磺必利優(yōu)先阻斷邊緣系統(tǒng)而非紋狀體的D3/D2受體有關[3]。
利培酮與5-HT2受體和多巴胺D2受體有很高的親和力。研究[4]指出服用4 mg利培酮4~6周即可明顯改善精神分裂癥的陽性癥狀, 但是相對于氨磺必利, 利培酮所引起的運動功能抑制、強直性昏厥發(fā)生率均要明顯增高。同樣本次研究發(fā)現研究組的震顫、體重增加、肌強直、靜坐不能、惡心嘔吐發(fā)生情況要少于對照組(P<0.05)。還有研究指出氨磺必利對空腹血糖、胰島素抵抗的影響小于利培酮[5, 6]。
總之, 與利培酮相比, 氨磺必利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療效肯定, 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少, 臨床可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洋, 李敏, 侯悅, 等.精神分裂癥的藥物治療選擇: 第一代與第二代抗精神病藥比較.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 2012, 6(12):3374-3376.
[2] 王東平, 衛(wèi)世強, 詹合琴.兩種藥物對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觀察.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3, 7(13):8-9.
[3] 劉林晶, 劉家洪, 唐偉, 等.氨磺必利與利培酮治療首發(fā)精神分裂癥療效和安全性對照.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 2012, 38(4):249-252.
[4] 張英輝.氨磺必利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的研究. 安徽醫(yī)藥, 2013, 17(9):1587-1589.
[5] Canuso C, Carothers J, Dirks B, et al. A double-blind placedo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paliperdone and quetianpine in patients with a recent acute exacerbation of schizophrenia. Schizophr Res, 2012, 2(3):252.
[6] Leucht S, Busch R, Hamann J, et al. Early-onset hypothesis of antipsychotic drug action:a hypothesis tested, confirmed and extended. Biol Psychiatry, 2013, 57(12):1543-1549.
[收稿日期:201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