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寧
邵忠誠、馮錫琴,北京師范大學政教系1961級學生。1993年,創(chuàng)辦秦皇島愛輝國際旅游學院,辦學18年,培養(yǎng)了眾多優(yōu)秀學生。2015年6月,回到母校北京師范大學(以下簡稱“北師大”),設(shè)立愛輝獎學金,獎勵貧困學生。
2015年6月26日,筆者敲開京師大廈1620的房門,馮錫琴老師正拿著洗好的長褲,往窗欞上掛,她回頭望著我說:
“住這樣的房間,太奢侈了,我們真不安心?!?/p>
年近八旬的邵忠誠、馮錫琴,為了能找一個更便宜的住處,為學校省一點錢,去學校東門找過原先的招待所,得知已經(jīng)拆遷了,方才作罷。
就是這樣一對節(jié)儉的老夫妻,拿出了自己多年積蓄的25萬元人民幣,在母校北京師范大學哲學學院設(shè)立了“愛輝獎學金”,用于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yè)。北師大教育基金會主任張吾龍說:“個人出資設(shè)立獎學金,這在北師大還是第
一個。”
捐贈儀式上,邵忠誠說:“25萬的捐贈只是搭建一個平臺,他們有信心把‘愛輝獎學金’做大,讓更多像他們一樣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業(yè),這是我倆的責任和心愿?!?/p>
痛失愛子,情系“愛輝”。
邵忠誠、馮錫琴夫婦是哲學學院的老校友。1961年,北京師范大學政教系面向全國招生,來自渤海之濱的邵忠誠,和秀美的江南姑娘馮錫琴成了同學。五年同窗,從相敬到相愛,婚后有了兩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兩個孩子都成績優(yōu)異,長子邵輝在復(fù)旦大學攻讀法律專業(yè),1989年前往美國留學,入讀威斯康星州的馬凱大學。
遠渡重洋的邵輝,每周給家里寫一封信,邵忠誠夫婦從字里行間,細細品讀兒子的異國見聞、人生感悟和思鄉(xiāng)之情。1991年,邵輝在信里高興地告訴父母,他接到了喬治亞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
沉浸在喜悅中的一家人全然不知,命運已經(jīng)悄然向邵輝發(fā)出了另一張通
知書。
災(zāi)難猝不及防,風華正茂的邵輝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白血病,在和疾病搏斗了一年多之后,他帶著對生命的無限熱愛與眷戀,離開了人間。
生離成死別,邵忠誠夫婦幾近崩潰,悲慟、傷感折磨得他們徹夜難眠。他們不敢回家,不能讓一直不知邵輝病情的年邁父母傷心落淚,更怕家里每個角落的觸景傷情。
他們一遍又一遍讀著邵輝生前的信件,仿佛兒子還在耳邊殷殷細語,訴說他對父母的思念和自己未完的理想,更多的是對生命中那些善良人們的感激。邵忠誠夫婦決心振作起來,為了邵輝,也為那么多曾經(jīng)無私幫助過他的人們。
“邵輝在美國的擔保人狄克先生,無私地為邵輝提供經(jīng)濟資助,幫助他完成學業(yè),在他生病之后更是四方奔走,求醫(yī)、求助,設(shè)立了‘邵輝基金會’。美國專家多次會診,為邵輝提出一個又一個治療方案。為了給邵輝做骨髓移植,美國中心血站向全世界75萬個骨髓信息庫查找骨髓。馬凱大學設(shè)立了‘邵輝骨髓尋找中心’,與此同時,中國曾4次派專機把邵輝親屬的血樣送到美國去化驗……”每念及此,邵忠誠夫婦的眼里滿是淚光。
母校恩師程樹禮、袁行榘夫婦勸說:“你們失去了一個優(yōu)秀的兒子,要為祖國培養(yǎng)更多的好孩子?!鄙壑艺\夫婦決心要辦一所學校,回報社會,回報中外好心人!校址就選在邵輝祖籍北戴河,學校由師母袁行榘命名為“愛輝”。
辛勤辦學,北師大是堅強后盾,拿定主意,邵忠誠夫婦便全身心投入辦學。
程樹禮夫婦與北師大的同仁,給予了最大的支持,為愛輝的創(chuàng)建出謀劃策。他們參與規(guī)劃課程、制訂教學計劃,審定教科書,聘請名師授課。
1993年5月4日,秦皇島愛輝國際旅游學院辦起來了,以母校北師大為“愛輝”的堅強后盾,這所民辦大學一開始就在高起點上,一步步邁向新臺階。
當時的北師大校領(lǐng)導(dǎo)赴“愛輝”指導(dǎo),啟功先生還為“愛輝”題寫了校名。北師大圖書館為“愛輝”贈送了第一批圖書。
“65歲的程樹禮先生為了給‘愛輝’講半天課,來回要花周末兩三天的時間。他總是騎著破自行車到積水潭,乘地鐵到北京站,坐火車到北戴河,再步行兩里多路到‘愛輝’,還常常提著給學生買的教材、講義,連五塊錢的出租都舍不得打。”邵忠誠對恩師的情義,至今感懷不已。
“愛輝”成長始終伴隨著北師大人求真務(wù)實的精神,學校將學費的78.6%都投入教學和教學設(shè)備上,根據(jù)國家需要和市場需求,把英語口語和計算機應(yīng)用作為重點學科,邵輝生前好友、愛國華僑鐘世昌教授選送美國英語外教、日本花甲協(xié)會志愿者任日語外教。
邵忠誠夫婦也把母校和師長的關(guān)愛,無私地傳遞給了“愛輝”的學生們,他們把每個學生都看成自己的孩子,細心關(guān)愛,無微不至。對貧困的學生減免學費,對生病的學生悉心照顧,他們用行動,踐行著北師大“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校訓(xùn)精神。
“愛輝”的成績有目共睹,教學質(zhì)量好,社會效益好,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強,參加英國劍橋大學商務(wù)英語考試,合格率達95%,實際動手能力強,在就業(yè)市場上供不應(yīng)求。
學生謝春媚在北京獲“恒源祥10萬元”大獎,獲得了多項國家專利,創(chuàng)辦了春媚有限公司;賈震是國企巴士旅游公司副總;張霞是德國汽車配件公司老總……愛輝的優(yōu)秀學子有一串長長的名單,他們遍布大江南北,走向世界各國,這些昔日“落榜生”,在“愛輝”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走出了自己的精彩人
生路。
秦皇島愛輝國際旅游學院成了全國最好的民辦大學之一,國家民辦高教委授予愛輝先進辦學單位。
在一屆又一屆學生入學、畢業(yè)的循環(huán)往復(fù)中,邵忠誠夫婦華發(fā)漸生。然而,學生們的成功,師生間那種濃濃的親情,讓他們找回了曾經(jīng)失去的東西,而且收獲了更多。
捐贈校產(chǎn),反哺母校與社會。邵忠誠夫婦在辦學之初,就申明“愛輝的產(chǎn)業(yè)不遺子女,歸屬國家”。他們對辦學舍得花錢,學校舉債購置了別墅式圖書館、體育場、語音室、微機室,用于教學的固定資產(chǎn)逐年增加,教學設(shè)備不斷升級改進,而他們對自己,卻“摳門”得緊,出公差,都是坐硬座,到北京來辦事,就住在北師大東門外20元一晚的地下招待所。
2010年,因為國家對民辦大學政策的變化,艱苦辦學18年的“秦皇島愛輝旅游學院”停辦了,邵忠誠夫婦一心想把千萬余元的固定資產(chǎn)—“愛輝”圖書館和兩棟單元招待所捐贈給母校,可惜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未能如愿。時不可待,邵忠誠夫婦在2010年6月8日與北戴河區(qū)政府簽訂協(xié)議,將藏書兩萬余冊的“愛輝”圖書館捐贈給北戴河區(qū)政府。
他們一直有愿望,要在母校北師大設(shè)立“愛輝獎學金”,獎勵貧困生,作為愛輝人對母校的回報。隨著年紀越來越大,這個愿望也越來越迫切?!拔覀冊絹碓嚼狭?,很多事情不做,也許就來不及了。”于是,夫妻把積蓄湊上25萬。在闊別母校55年之后,邵忠誠夫婦回到北師大哲學學院,設(shè)立了愛輝獎學金。
捐贈儀式上,邵忠誠講得很動情:“我倆都出身貧寒,特別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當時老圖書館座位十分有限,我清晨邊走邊咬著饅頭咸菜,直奔圖書館占座,安靜苦讀到深夜。我倆在師大五年,互幫互學,約法三章:‘每周只有兩個自由活動時間,周六晚上在北飯廳北廣場看露天電影,周日上午在圖書館讀書,下午到新街口的舊書地攤上淘書?!敃r為了省4分錢的車費,都是走著去?!?/p>
“愛輝獎學金”的設(shè)立只是一個開始,邵忠誠給自己算過一筆細賬,當時與北戴河政府簽署的捐贈意向書規(guī)定,“愛輝”的兩棟單元招待所由政府出售,所得款項全部用于兩個獎學金,這筆款項一旦落實,就可加大投入。此外,自己和老伴有生之年的結(jié)余,也會繼續(xù)投入,“愛輝獎學金”必定會不斷增加。
夫婦二人下一步,想幫助邊遠山區(qū)辦圖書館,讓鄉(xiāng)村孩子們也能有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同時也為民間圖書館的發(fā)展、為民間文化交流,做更多的工作。
“只要我們走得動,有力量,我們就要盡力而為!”
(本文由北京師范大學校報編輯部供稿)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
責任編輯:任媛媛
renyy@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