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花
(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2)
?
加強小組合作,促進高職課程教學改革
周春花
(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2)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模式走進課堂,是高職課程改革實驗的一種新舉措,實現(xiàn)了師生間、生生間的溝通與合作,凸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加強學習,轉變觀念、優(yōu)化組合,強化合作、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優(yōu)化師生關系,當好合作者、“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方面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與交流學習,達到最佳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組合作高職課程教學
1什么是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紀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chuàng)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
小組合作學習,簡單地說就是把班級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有2個或2個以上的學生一起相互討論,相互幫助,相互競爭,相互鼓勵,在積極合作氛圍中共同學習,以提高課堂學習成效。“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模式走進課堂,是高職課程改革實驗的一種新舉措。改變了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中心”的狀況,實現(xiàn)了師生間、生生間的溝通與合作,凸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2合作學習的作用
2.1合作學習,有效地體現(xiàn)了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原則
同桌合作、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更能有效地體現(xiàn)面向全體的教學原則。特別是青少年學生,先讓他們在一個較小的范圍內開始合作學習,這對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有很大幫助。
2.2合作學習,促進學生間的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小組合作學習是同伴間的互助合作活動。它通過創(chuàng)設“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小組形式來改變班級教學結構,其目的就在于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助與合作,并以此作為教學活動的動力。
我們在每個小組都分配有表達能力好和不好的學生、思維能力好和不好的學生、性格愛好不同的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每個同學都從別的同學那里看到解決該問題的另外一些角度,從而修正和完善了自己先前的認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善于從別人身上取長補短的好品質。
2.3合作學習,增進同學間的感情交流,改善他們的人際關系
在合作學習所營造的特殊的合作、互助的氛圍中,同學們在前夕相處的共同學習與交往中,增進了彼此間的感情交流,培養(yǎng)了彼此間的合作與協(xié)作精神。小組中的每個人都必須學會運用適當?shù)募记膳c小組其他成員進行溝通,學會如何清楚地把自己的想法讓其他組員接納,解決在合作過程中產生的意見與沖突。實踐證明,通過參與合作學習,學生們都有了更多的責任感和義務感,相互之間也更加關心,小組成員彼此之間是和諧地運作,積極地互動,并分享彼此學習的心得,進而達成有效的學習。
3如何進行合作學習
要達到最佳的教學目標,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與交流學習,我們應做到以下幾點:
3.1加強學習,轉變觀念
在數(shù)學課堂合作與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職責現(xiàn)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是參與課堂活動的“平等中的導演”。因此,我在學生合作與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時刻要變換自己的身份,有時也根據(jù)學習任務的難度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充當引導者。這時,教師需要觀察小組的活動情況,包括學生個人的參與情況,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情況;需要深入到小組中,了解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分析他們的解法,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失誤,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矯正,并能及時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對個別學生或個別小組有獨到見解或出現(xiàn)創(chuàng)新性思維火花時,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采取的都應是一種友好的、建議性的態(tài)度和行為,既不能過多地干預學生思考的過程和結果,又不能對學生的困難和疑問袖手旁觀。
3.2優(yōu)化組合,強化合作
3.2.1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的組織
合作交流小組的成員的搭配應根據(jù)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學習能力、性別、興趣愛好、家庭背景進行。我班4人一組,盡量保證一個小組內的學生各具特色,能夠相互取長補短,使組內成員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和互補性,保證小組競爭的公平性,即遵循“組內異質”原則,形成互補,從而使小組活動有更多、更豐富的信息輸入輸出,可以激發(fā)更多的觀點,使全班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組建好的合作交流學習小組間力求均衡,無明顯差異,便于公平競爭,體現(xiàn)“組間同質”的原則。
3.2.2小組長的培養(yǎng)
重視小組長的培養(yǎng)。學習要優(yōu)秀,責任心要強,并能管住自己,而且樂于助人,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有一定的組織能力。
在小組選出自制力較強、組織能力較好的同學為小組長后,對小組長進行“崗前培訓”,使其清楚小組長的職責,帶領小組進入角色,開展合作,增強小組競爭力。組長負責小組的合作交流組織、檢查監(jiān)督、表揚批評等,讓學生管理學生,把權利下放,有助于學生間的交流,有利于小組合作交流的順利開展。
3.2.3培養(yǎng)學生一定技能
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教學生掌握必要的社會技能。例如:將組內成員明確分工,運用“手勢”發(fā)揮管理作用,同時使學生參與管理過程,如何傾聽別人的發(fā)言,養(yǎng)成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自己認真思考,大膽發(fā)言,敢于把自己的探索發(fā)現(xiàn)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如何“提建議”;如何說服別人,評價他人等等。
3.3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作為引導者,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設身處地感受學生的所做所為,所思所想,引發(fā)學生合作學習的動機,提出合作學習的目標,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活動前向學生提出合作建議。
3.4優(yōu)化師生關系,當好合作者
在小組開展合作與交流時,教師的角色又變?yōu)橐粋€合作者,要使小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師除適時的組織、引導外,還必須置身于學習小組中,參與到學生中間去,在內容,時間,學生的情緒等方面,適時進行調控,以達到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都要采用一種友好的,平等的,建議性地態(tài)度和行為。
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別差異,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在合作交流學習中,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遵循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了解學生的生活背景,特別對那些平時不善言談、不合群的學生留有獨立思考、大膽發(fā)言的時間與空間。老師可有意識地把焦點引向這些弱勢群體,這樣一來,小組合作交流的中心就自然地轉向弱勢群體,從而增強了這些學生們的自信心和合作樂趣,進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合作學習彌補了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與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3.5“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
我們的評價應注重學習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應圍繞著學生如何提問,如何收集信息,如何解決問題等進行評價,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教師的評價對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鼓勵和導向,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總之,“學習中的合作與交流”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絕不是一種簡單的形式,不應該成為一種外部強加的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內部需要的自然過程,這是二十一世紀對人才的要求,也是新課程所積極倡導和當前課堂教學所必需的。因此,只有充分地鼓勵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每個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這樣“合作與交流學習”才能體現(xiàn)出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楊倩.淺談合作學習[J].學周刊,2012,32(11):108.
[2]趙玉生.合作學習研究述評[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4,10(5):16G17.
[3]李振華.以中澳合作項目課程為載體探索國際化合作互動教學模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12):141G143.
[4]王蓓.合作學習的理論研究及其應用[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151(9):56G57.
[5]王斌,蔡興旺.合作學習法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24(1):126G127.
[6]盧惠民,李迅,徐曉紅,等.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學科競賽中的應用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3,36(3):80G82.
[7]胥寧.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實現(xiàn)先學后教[J].教育教學論壇,2014,21(5):201G202.
[8]謝韶旺,何川,雷志輝.實踐教學中“團隊合作學習”模型的研究和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9):131G137.
作者簡介:周春花(1974-),女,湖北團風人,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學院講師,大學本科學歷,武漢大學計算機技術工程碩士,軟件設計師,高級平面設計師,研究方向:計算機技術。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14-02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