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凌,許慧英,劉 磊,楊秀文,李 洪,黃 楠
·個案·
急性高原病1例救治體會
楊貴凌,許慧英,劉 磊,楊秀文,李 洪,黃 楠
高原;急性高原病;救治;體會
病例 男,50歲,平素體健,既往無特殊病史。2015年夏由長期居住地南京(海拔約50 m)飛往成都(海拔約500 m),12 h后飛往四川甘孜亞丁機場(海拔4411 m)。離機后步行300 m即感頭昏、頭暈、胸悶、氣促、呼吸困難、心悸、全身乏力,隨即不能前行,坐在地上。接機者發(fā)現(xiàn)后,迅速抱其入車內用氧氣袋吸氧,并含服復方丹參滴丸10粒。約5 min后癥狀稍緩解,但仍感難受。隨后乘車2 h(途中間斷吸氧)到達海拔3600 m的宿營地醫(yī)療所就診。查體:體溫36.3℃,脈搏115次/min,呼吸24次/min,血壓130/82 mmHg;一般情況差,急性痛苦面容,神清,對答自如,面色蒼白,口唇青紫,四肢乏力;頸軟,無抵抗;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濕羅音,心律規(guī)整,心率115次/min。診斷為急性高原?。毙愿咴磻?。立即給予靜臥、持續(xù)低流量吸氧2 h,缺氧癥狀即緩解。囑密切觀察和休息1 w;1 w內嚴格控制體力活動,缺氧癥狀發(fā)作時給予吸氧;做好心理疏導。1 w后高原反應消失。
討論 高原地區(qū)由于大氣壓和氧分壓降低,進入高原地區(qū)后人體發(fā)生缺氧。隨著海拔升高,吸入氣氧分壓隨之下降,低壓性低氧血癥是急性高原病的重要原因。在海拔2400~2700 m,動脈血氧飽和度僅輕度降低;海拔3500~4000時,動脈血氧飽和度降低到90%以下;海拔5000 m時,動脈血氧飽和度降低到75%;海拔5500 m以上時,出現(xiàn)嚴重的低氧血癥和低碳酸血癥。平原人高原習服需要數周或數月,有些甚至完全不能習服[1]。本例15 h內由平原乘機進入高原,離機后很快發(fā)生嚴重的高原反應,是典型的急性高原病患者。追溯病史,患者為軍隊學者,理論上熟知高原,雖離開南京前3 d即開始服用“紅景天”,2粒/次,3次/d,但進入高原下機后10 min左右即出現(xiàn)嚴重的高原反應,經吸氧后缺氧癥狀緩解,但頭昏、頭痛、胸悶、氣促、心悸、乏力、失眠等癥狀在入高原后前3 d仍然明顯存在,活動后加劇,經吸氧后可以緩解。
從本例看出,由平原進入高原者,進入前應接受高原病的防治常識宣教,掌握自救互救、藥物防治等;應進行嚴格的體檢,不適宜人群不得進入高原;應盡量遵循階梯適應原則,降低風險。
[1] 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 923.
R 594
B
1004-0188(2016)12-1520-01
10.3969/j.issn.1004-0188.2016.12.067
615000四川 西昌 解放軍78029部隊衛(wèi)生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