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凡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關注的重點從物質層次上升到了精神層次。本文從主觀幸福感和社會支持概念入手,闡述了技工學校學生主觀幸福感和社會支持的累加效應、社會支持緩沖效應,以及其對學生主觀幸福感預測作用的關系,最后分析了技工學校學生主觀幸福感與社會支持的影響。
關鍵詞:技工學校學生 主觀幸福感 社會支持
一、主觀幸福感和社會支持的相關概念
主觀幸福感是指人們綜合衡量生活狀態(tài)、情感價值等方面的結果,能有效反映出目前生活狀態(tài)的滿意程度。通常來說,主觀幸福感越高,代表人們對生活質量越滿意,對家人、朋友和社會都有積極作用。
社會支持一般有兩個方面:一是物質支持,即社會中的個體或集體給予物質的支持或幫助。如貧困學生因家庭困難無法繼續(xù)上學,社會個人捐款或協(xié)會捐款能幫助貧困學生就學;二是精神支持,它包括社會整體的認可度和尊重度等。
人類在社會生活中的行為離不開社會支持,人與人的幫助、社會與人的幫助都支持著和諧社會更好地建設和發(fā)展。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生活質量提高,對人類主觀幸福感和社會支持的研究逐漸受到重視。
二、技工學校學生主觀幸福感和社會支持的關系
1.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和社會支持累加效應的關系
學生的主觀幸福感離不開學校教育和社會支持。積極的社會支持和消極的社交行為都與主觀幸福感有關,積極的社會交往可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意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消極的社會交往會使學生產(chǎn)生懷疑和畏懼的情緒,降低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在情感支持、物質支持和交往支持方面,學生會發(fā)生累計效應,在感受社會美好的同時,也能增進學生的主觀幸福感。
2.學生主觀幸福感和社會支持緩沖效應的關系
積極的社會支持可以緩沖消極的社會支持對學生帶來的不良感受,使學生樹立真誠、美好、和諧的價值觀;消極的社會支持經(jīng)歷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害怕和孤單的情緒,加重學生的社會壓力,使學生樹立悲觀的人生價值觀,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3.社會支持對學生主觀幸福感的預測作用關系
美好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擁有情感物質的社會支持,造就了學生健康的人生觀、美好的社會信仰和滿意的主觀幸福感;而負面的社會支持,會增加學生的學習壓力,對未來失去自信。因此,教師應從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為學生營造出積極的社會支持環(huán)境,使學生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樹立科學的人生觀。
三、技工學校學生主觀幸福感與社會支持的影響分析
1.男女生的主觀幸福感和社會支持
研究表明,男女生的主觀幸福感沒有太大差異,但是在社會支持上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為社會整體觀念認為女性處于弱勢,所以在社會支持上給予了較多幫助,如“女士優(yōu)先”等。而傳統(tǒng)觀念要求男性擔負責任和義務,維持家庭、幫助弱小等。
2.學生來源不同的主觀幸福感和社會支持
學生的來源包括城市、農(nóng)村、礦區(qū)等,所以導致社會支持和主觀幸福感不同。城市的學生自小教育程度較高,與人交往具備優(yōu)勢,從和諧的社會交往關系中獲得社會支持和主觀幸福感強;農(nóng)村學生較內(nèi)向,交往存在劣勢;礦區(qū)學生交往范圍窄,容易產(chǎn)生相對弱的主觀幸福感。
3.獨生子女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和社會支持
獨生子女受家庭關注和重視程度較多,在社會上獲得的物質和精神關懷也較多,能有良好的主觀幸福感;非獨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與兄弟姐妹相處,性格更開朗,容易產(chǎn)生社會交往行為,獲得更多的情感支持。
社會發(fā)展促使人們追求幸福,追求自我價值的提升和主觀幸福的增加,技工學校的學生也是如此。學校不僅是傳授知識的講堂,更是增強學生心理幸福感、塑造高品質人才的場所,因此,學校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支持,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梁彥紅.大學生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J].商洛學報,2010,(12).
[2]楊鳳娟,張靈聰.大學生幽默風格與社會支持、主觀幸福感關系研究[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