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信濤
摘要: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讓學生受益終生,而小學時期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期。小學數(shù)學教學對學生的思維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等都有著重要影響,所以通過小學數(shù)學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可行的。在此,本文闡述了小學數(shù)學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學習習慣
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小學階段的教育對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教師應抓住這一有效途徑,通過小學數(shù)學教學努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課前預習
課前預習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可以大致了解將要學習的知識,所以在學習新的知識之前,學生都應該進行預習,明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然后在課堂上,學生就會集中注意力聽教師講解。另外,預習不是簡單地看書,學生應該用各種不同的標記標出不同的知識點,分出自己已經掌握的內容和還沒有掌握的內容。另外,學生還可以把不懂的內容單獨整理出來,以便上課時能有針對性地聽課。此外,小學生的自制能力有限,難以約束自己,所以教師在上課之前應該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以此保證學生的預習質量。
二、上課認真聽講
上課是否認真聽講,對學生的學習質量有著較大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確保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學到最多的知識。上課時間是教師答疑解惑、傳授知識的時間,在上課的過程中,學生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同時教師也要允許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開小差的話,其學習成績必然會受到影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位學生:在上課時,他老是發(fā)呆,或者玩手里的小玩具,又或者找周圍的同學說話。這就是因為他沒有形成上課認真聽講的意識,也沒有養(yǎng)成認真聽講的習慣。因為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比較強,如果學生長時間不聽講的話,就會出現(xiàn)知識斷層,這對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將產生影響。因此,筆者經常會在學生發(fā)呆的時候請他回答問題,又會有意識地表揚認真聽課的學生,并且督促這位學生完成作業(yè)、上課積極發(fā)言等。慢慢地,他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并且及時改正這一問題。
除了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課的好習慣之外,教師還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引導學生積極探索。事實證明:學生自主探索后掌握的知識,理解會更加深刻,所以教師要給學生表達思想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會有意識地請學生回答問題,也會讓學生進行板書,而板書的過程正是學生表達自己思想的過程。此外,教師還能通過觀察學生的字來檢驗學生的行為,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對于書寫不認真的學生,教師要積極幫助他們改掉這個壞習慣,教學生寫出一手好字。
三、鼓勵學生多閱讀
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所以在小學階段,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閱讀能力,所以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會有意識地給學生布置一些閱讀任務,并且在上課前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必要的時候,筆者還會要求學生記筆記、寫感想。慢慢地,學生就會體會到閱讀的好處,主動進行閱讀。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以后的成長和發(fā)展具有積極的影響,所以廣大教師要對此給予積極重視,通過科學的方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黃啟受.淺議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學生反思習慣的培養(yǎng)[J].內蒙古教育,2013,(12).
[2]林惠娥.淺議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學生反思習慣的培養(yǎng)[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