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外高職學院與四年制大學學分轉換的典型模式及對我國的啟示
李作章在《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6年第3期中撰文,闡述了高職學院與四年制大學學分轉換的重要意義,并描述了國外高職學院與四年制大學學分轉換的三種典型模式,借此提出了對我國高職學院與四年制大學學分轉換體系和標準建立的啟示。
首先,作者簡明的闡述了高職學院與四年制大學學分轉換的內涵和現(xiàn)實意義,即高職學院與四年制大學學分轉換過程中,高職學生所修學分能夠被一所簽訂學分轉換協(xié)議的四年制大學所承認和轉換。隨后作者總結了三種國外高職院校和四年制大學學分轉換的典型模式:1.端向模式。從內涵、代表的大學和標準三個方面來描述這種模式在美聯(lián)邦的政府管理體制下的運行機制。2.嵌套模式。主要從英國職業(yè)教育資格框架入手,以繼續(xù)教育學院中職業(yè)資格課程為載體,積極推進高職教育與四年制大學的學分轉換和互認,通過建立國家職業(yè)資格框架、制定國家證照架構和高等教育辨識方案來打通高職教育與四年制大學之間的通道。3.交互模式。這種模式以澳大利亞為典型,學生在高職學院與四年制大學之間存在交叉重合的學習時間,它并不要求高職學生或四年制大學學生在進入合作機構學習前必須完成先前的學業(yè)。交互模式還可細分為三類:高職教育在前、本科教育在前和兩者同時進行。澳大利亞政府通過制定統(tǒng)一國家體系和創(chuàng)立學歷資格框架為建立學分轉換制度奠定了現(xiàn)實基礎。
基于上述對國外高職學院與四年制大學學分轉換的論述與總結,作者從建立高職學院與四年制大學學分轉換的意義和策略兩個方面提出了對我國的啟示。首先,作者認為推進學分轉換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搭建人才成長“立交橋”的一種重要方式,有利于加速全民終身學習和學習型社會的建設,能夠促進高職院校和大學之間教育資源的共享與整合,促進學生合理流動,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辦學效益和服務水平,因此,學分轉換制度是我國高等教育轉型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其次,作者提出了關于推進我國高職院校和四年制大學學分轉換的四點建議:1.形成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支持體系;2.建立有效的學分管理機制;3.建立科學合理的學分認證規(guī)則及標準;4.建設面向全民的學分銀行信息系統(tǒng)。作者最后強調要積極借鑒國外經驗,根據(jù)我國的教育發(fā)展水平和兩類高等教育機構的實際情況,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學分轉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