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兵
(新泰市第二中學)
談高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王 兵
(新泰市第二中學)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特別強調(diào)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高效的化學課堂要以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基礎,以提升學生的化學能力為目的,通過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課堂的質(zhì)量。
高中化學 有效性 趣味導入
教學方式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所采用的一切手段或途徑,有效的教學方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技術(shù)支持。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同時也是保證課堂教學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好的課堂導入,就是一堂課成功的關(guān)鍵。通常情況下,課堂導入的方式有很多,但從有效性的角度來看,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應該更加具有吸引力。盡管化學是一門極具奇幻色彩的學科,但其規(guī)律性與嚴謹性,也難免會使得課堂教學略顯枯燥。這就更需要教師合理的、生動的導入新課。
例如,在學習過氧化鈉的性質(zhì)時,可以由趣味實驗來導入新課。首先,教師可以在蒸發(fā)皿上鋪一層薄脫脂棉,并在上面平鋪少量的過氧化鈉粉末,再用一根細長的玻璃管向過氧化鈉粉末吹氣。這時,可以看到脫脂棉竟然燃燒起來了,學生們都非常的驚訝和好奇,難道老師有什么特異功能,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起來了。接下來的實驗可以邀請學生上講臺完成,同樣的也在蒸發(fā)皿上鋪一層薄脫脂棉,并在上面平鋪少量的過氧化鈉粉末,再用膠頭滴管向過氧化鈉粉末滴幾滴水,這時脫脂棉也燃燒起來了,同學們的興趣倍增。通過這樣的趣味實驗引入,在來講解過氧化鈉的與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性質(zhì)時,學生就更容易掌握了,從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師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配合、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課堂上的情感交流,是十分必要的。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立足于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課堂教學必須基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學生應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給予學生自由發(fā)展的空間。教師不論在教學語言上要文明得體,在教態(tài)上要和藹可親,而且在關(guān)注學生上要做到一視同仁,無論是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學習品質(zhì)良好的,還是學習成績較差、學習品質(zhì)不好的,都要關(guān)注到位。只有當學生體驗到了老師對他的關(guān)注,他們才能積極投入到學習之中,不容易在思想上開小差,制造不和諧因素,影響教學進程。學生學習狀態(tài)良好,課堂教學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要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首先就得從課堂提問開始,圍繞著教學目標教師不僅要重視問題的預設,還要重視問題的生成,盡量避免無效的提問,保證課堂有條不紊又充滿內(nèi)容的高效運轉(zhuǎn)。同時,還要注重問題的啟發(fā)性,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促進問題思維的再生和發(fā)展。
例如,在講授“化學平衡”部分的內(nèi)容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化學平衡的移動,筆者就預設了這樣一個問題:在冶煉金屬鉀的過程中,可以采用金屬鈉在熔融狀態(tài)下將鉀從鹵化物中提煉出來,對于此問題該如何解釋?預設這樣一個問題主要是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展開思考不如鉀活潑的鈉卻能把鉀從其鹵化物中置換出來這一生成性問題,從而引發(fā)學生反思怎樣促進反應物向生成物的方向進行。這樣,學生通過這個問題的思考,認真分析反應的特點及熔點、沸點等對反應的影響,在找到鈉之所以能用于冶煉鉀的理論依據(jù)的同時也促進了新的問題的生成:促進化學平衡移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這樣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問題,學生不斷地討論、分析和反思,教學效果自然提高不少。
閱讀能力是自學能力的基礎,教學實驗證明,學生沒有閱讀能力,不能正確理解書中的字、詞、句的含義和化學概念,抓不住段落的中心思想,不會使用教科書,也缺乏閱讀教科書的興趣。這種學生,即使在課堂上聽懂了,但不能從閱讀教科書中去深入理解和鞏固,很快又會模糊和忘記。所以,教師應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教材與課堂教學相配合,既起到課前預習的作用,又能使自學成果在課堂上及時得到驗證,從而增強自學信心和激發(fā)自學的樂趣。如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教師先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再討論,共同設計,得出方法、步驟、裝置等。在進行有機化學中的甲烷、乙烯、乙炔實驗室制法的教學時,可采取上述方法,因?qū)W生已學過氯化氫、氯氣、氧氣、氫氣等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已掌握實驗室制氣體的方法,在此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學生自然能夠得出制取以上三種氣體的方法、步驟、裝置、收集等知識,達到使學生自學的目的。知識固然重要,但科學的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掌握了科學的方法無異于拿到了開啟知識的金鑰匙。因此,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自學,還須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
總之,在教師要改變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有效性教學,精心組織好課堂教學;要形成良性的師生互動機制,為學生營造出一種融洽、愉悅、無憂無慮的學習氛圍。
[1]劉立明.再論國外有效教學研究[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