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婷
(成都市光華小學)
小學國學校本課程建設與信息技術的應用實踐微探
◆常 婷
(成都市光華小學)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技術在小學國學校本課程的建設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對小學國學校本課程的建設以及信息技術在校本課程建設中的應用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小學國學課程 信息技術 應用實踐
對于我國的中華文明來說,國學是最重要的根源和靈魂,而且還是傳承中華文化、培養(yǎng)愛國精神的有效載體。在我國統(tǒng)一規(guī)劃的小學國學課程教育中,其內容非常的有限,不利于小學生的成長,因此,一定要按照小學國學教育的實際需求,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建設。在現(xiàn)代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下,信息技術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在小學國學校本課程的建設中,更是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诖耍疚膶πW國學校本課程的建設以及信息技術的應用進行重點分析,希望能夠提高小學國學的教學質量。
1.傳承中華文化,加強小學生的文化底蘊
國學是從古代莊子、孟子以及孔子等一些重要學說的基礎上傳承下來的,漸漸的沉淀成為了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在現(xiàn)代的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國學的一些重要著作而言,它們所提倡的精神和人類的普世價值是相輔相成的,而且它們還是中華人民的精神文化遺產,正是因為這樣,使其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和重要的價值。在上個世紀的教育過程中,主要依賴于科學世界,其教育內容基本上任由科技理性進行支配,教育人文意義的缺失導致文化化人成為了幻影。而文化化人的關鍵是知識的文化基礎和底蘊,小學國學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能夠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傳承,從而增加小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小學生的文化基礎。
2.弘揚民族精神,提高小學生的民族認同感
對于一個民族來說,其傳統(tǒng)文化是最重要的標志,民族與民族間區(qū)別的本質就是文化和傳統(tǒng)之間的區(qū)別。隨著歷史的不斷發(fā)展我們可以得知,如果某個民族丟失了自身民族文化傳承的基礎,就會受到其他民族和國家的瓜分,所以說,傳統(tǒng)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弘揚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上述內容與小學國學校本課程開發(fā)有一定的關聯(lián),小學國學校本課程的開發(fā)能夠從根本上弘揚民族精神,而且它并不是在學者論證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基于較強的社會需求而產生的,提高了小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重新建設。
1.小學國學課程模式的建設
(1)分科課程模式的建設
在小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專門開設一門小學國學課,規(guī)定教學課時、教師以及教材等,每個學生都要認真學習,具體的學習內容可以是國學校本課程中相關內容的誦讀。教師在建設校本課程時,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特點、認知能力來進行誦讀計劃的制定,而且還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學生誦讀時將相關內容在多媒體中呈現(xiàn)出來,可以插入一定的圖片、動畫以及文字等,激發(fā)學生的誦讀興趣,使小學生充分掌握國學課本中的相關知識。比如,某學校的教師在進行《三字經》校本課程的建設時,就可以先引導學生進行誦讀,在學生讀到“融四歲,能讓梨”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播放“孔融讓梨”的畫面,使學生有一宗感同身受的感覺,進而產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在信息技術的使用下,小學生能夠非常容易的完成小學國學課程的學習,而且其閱讀量也會大大提升,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學科滲透模式的建設
在進行小學國學校本課程的建設時,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將傳統(tǒng)文化滲透到每個學科中,比如,某學校的教師在美術學科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國畫課的滲透,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中的多媒體技術,搜索了一些相關的信息和資源,在美術課中向學生展示,從而加強了學生的民族思想和精神,實現(xiàn)了小學國學校本課程的建設與開發(fā)。還有很多傳統(tǒng)文化可以在其他學科中滲透,如體育學科中滲透武術課、音樂學科中滲透舞蹈和器樂課以及思想品德學科中滲透禮儀課等。比如,某個學校在進行小學國學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建設時,教師可以在藝術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古典樂、傳統(tǒng)戲曲以及國際名畫的滲透,利用多媒體給小學生播放一些古典音樂,進而陶冶他們的情操,對其產生熏陶作用,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愛國精神。
2.課程資源的多樣化和實時化
在當今知識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小學國學課程的教材內容不斷更新,其課程體系也要及時調整,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上實現(xiàn)小學國學課程教學資源的多樣化。傳統(tǒng)的課程資源已經不能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而信息技術、計算機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絡等,可以儲備大量的課程資源,促進小學國學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建設,進而實現(xiàn)課程資源的多樣化和實時化。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小學國學校本課程資源,其中可以包括文字、視頻以及CAI課件等。比如,在小學國學《三字經》的校本課程開發(fā)時,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刺激學生的感官,提高小學國學課程的學習效果。隨著計算機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網(wǎng)絡中的信息資源也實現(xiàn)了有效的豐富,網(wǎng)絡中關于小學國學校本課程資源的數(shù)量有很多,覆蓋了多個區(qū)域,教師可以直接利用網(wǎng)絡上面的資源來進行小學國學課程的教學,實現(xiàn)課程資源的豐富化和多樣化。在《弟子規(guī)》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讓學生跟隨視頻進行相關內容的學習,這樣不僅實現(xiàn)了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建設,還促進了課程資源的多樣化和實時化。
3.小學國學教學課時和梯次的安排
(1)小學國學必修課的確立
在進行小學國學校本課程的建設時,可以將國學歸納到學生的課程計劃中,使其成為小學教學中的正式課程,從而體現(xiàn)出國學課程的整體性和規(guī)范性。學??梢砸?guī)定小學國學課程每周占據(jù)三個課時,且三個課時為一單元,而且教師還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課時內容的安排,比如,某學校的教師在進行小學國學課程的教學時,將其分為成了三個課時,第一課時是單元的引入,教師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一個與本單元學習有關的視頻,起到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進而展開本單元的學習;第二課時教師帶領學生掌握部分的國學內容,提升學生的知識基礎;第三課時引導學生進行誦讀、閱讀以及寫作等,從而使學生充分掌握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實現(xiàn)對學生情感的熏陶,充分體現(xiàn)出國學在小學教學中的作用。
(2)課余時間的有效利用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余的時間來進行小學國學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建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是不可缺少的。比如,在每天正式上課之前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國學內容的誦讀,課間教師可以在網(wǎng)上找一些有趣的游戲,使學生一邊做游戲一邊鞏固國學知識,如在拍手歌游戲中融入《三字經》的學習,學生跟隨著多媒體中的音樂,一邊歡快的拍手,一邊誦讀《三字經》,這樣學生既不會覺得乏味,又掌握了《三字經》的主要內容。
綜上所述,在小學教育中開設國學課程,是一項非常正確的舉動,小學國學課程的教學不僅能夠傳承中華文化,加強小學生的文化底蘊,還能弘揚民族精神,提高小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因此,教師應該對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引起重視,充分應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加強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質量,從而促進小學國學課程的順利實施。
[1]田立君,陳旭遠.小學國學校本課程設計與開發(fā)的價值取向分析[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3,(01):16-20.
[2]孫娟.淺談小學國學特色校本課程的設計與實施[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S2):88-90.
[3]田立君,陳旭遠.小學國學校本課程組織與實施[J].教育科學,2012,(03):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