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軍秀
“浸潤”促開雙贏花
梁軍秀
“中學語文新課程‘浸潤式’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中的“浸潤”是指語文學習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和“潤物細無聲”的途徑,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大環(huán)境中受到語文全方位的“滲透”,從而養(yǎng)成中學生全面的語文素養(yǎng)的一種教學方式。
我校語文教研組主要通過開展“浸潤式”大語文課堂活動來落實課題科研工作?!按笳Z文課堂活動”主要有以下幾大系列:“回味經典,馨香文化”讀書活動,“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朗誦大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辯論賽,“書經典,寫好字”書法比賽和書法等級考試,“浸潤促思維,妙筆書人生”作文教學。幾年來,在語文教研組的承辦下,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文化周、朗誦比賽、辯論賽、演講比賽、書法展等等,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他們實踐能力的提高。
那么,在浸潤式教學課題研究活動的推動下,我校追求語文高分和提高語文素質相結合的具體做法都有哪些呢?
我們明確了高考語文試卷命題的思路。語文學科要加強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考查,引導學生思考、領悟和汲取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引導學生具有國際視野,在了解世界多元文明的基礎上,感情中華文明魅力;注重考查語文的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發(fā)揮語文學習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重要作用,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個性發(fā)展。
在此,筆者僅以作文教學為例,談談我們的具體做法。
高考作文的要求可以概括為:有內容、比較通順、符合規(guī)范的文章。因此寫作教學要加強學生的閱讀、模仿和反復寫作訓練。
加強“浸潤”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素材儲備,避免作文內容空洞、格調不高的現象。大量閱讀可以拓展視野、活躍思維、積累素材,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字的感覺??赡7虏煌L格、不同表達方式,從而提高作文的寫作水平。
我們始終堅信,每個學生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他們的思想和文章也應該是不同的。所以,他們需要尋找適合自己的寫作技巧,來實現情感、認識和思想的表達。而我們要做的,即是提供給他們更多的素材,給他們以充分的“浸潤”,以備他們自己選擇和運用。
我們經常說素材來源于生活,但是我們很多同學卻沒有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或者說不識美之為美,所以自然找不到好的素材,那么這個時候我們倒不如將目光投向書本,從別人的寫作中尋找自己生活的影子。對于學生而言,閱讀別人作品的過程就是“浸潤”學習的過程,“浸潤”積累的過程,豐富情感的過程,增加智慧的過程,而看到的這些知識會慢慢的沉淀在腦海里面,等到用時再拿出來。
好的素材通過浸潤閱讀學習可以得到,但一篇好的作文絕不只是簡單的素材的堆積。所以一篇好作文,素材只是第一步。那么如何安排材料,組織材料,從別人的觀點和意見中提煉出自己的獨到見解,思考等等這些也是必不可少的。這些就需要我們常思多想,在閱讀別人作品的時候,學會進入到作者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作者的思緒,也不妨將主角換成自己,那么面對和作者一樣的情景,你又會何去何從作何感想呢?另外就是浸潤閱讀不同的作者作品,很多時候會發(fā)現他們對于同一事件也會有不同的認知,那么換做你,你又會作何感想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去思考,也是值得思考的方面。所以某種程度上,浸潤閱讀的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更多時候思考會延續(xù)到閱讀以外很遠很久。
例如:2016年北京高考語文卷文言文考查取材于先秦散文《管子·輕重》,在選材上有所突破,強調了對中國文化的學習,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繼承。文本內容是《管子》中講述國與國之間“經濟戰(zhàn)”關于“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故事。試卷在結構、題目數量、總體難度保持穩(wěn)定的基礎上,鞏固了高考改革的成果——強調文化與立意的結合,重視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對文本思想性的體悟,引導考生進一步探究古代思想智慧的現實意義。
考生要有自己的認識,并能立足當今,對傳統文化進行反思。這一題目,既立足文本,又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有利于展開考生的思想認識;同時也對教學具有一定的導向性,有利于改變當前文言文教學中 “重言輕文”的偏向,加強對傳統經典作品中思想元素的領悟,引導學生聯系現實認識、評價其思想價值,引導教學回到“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凸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fā)揚。
所以我們認為,作文盡管是課內的行為,但功夫還需要下在課外,老師課堂能講授的只是一些寫作技巧、寫作手法、佳作賞析,這些對于作文水平的提高微乎其微。這就好像一個劍客,不可能只憑一些簡單的武功套路和招式就戰(zhàn)無不勝,要想贏,必須要有內功心法才行。所以要想寫好作文,必須從基本的浸潤閱讀開始抓起,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會妙筆生花。這就需要老師不斷地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浸潤”、“浸潤”、再“浸潤”。
總之,在“中學語文新課程‘浸潤式’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的研究中,在語文教師的有效指導下,我校學生閱讀經典的興趣大大提高;在各級各類朗誦、演講、辯論、書法比賽多次獲得殊榮;作文浸潤式教學訓練了學生的思維,使之拓寬、深化,最終達到學生作文有個性、有思想的目標。
〔本文系全國語文學習科學專業(yè)委員會 “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中學語文新課程‘浸潤式’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批號YXGHB14002)”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廣西崇左市扶綏縣扶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