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圓偉
探尋“學生經(jīng)驗”和“教材內(nèi)容”的契合點
——《天窗》(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丁圓偉
【設計意圖】
課堂試圖從“主題化”向“問題化”轉(zhuǎn)化,探尋“學生經(jīng)驗”和“教材內(nèi)容”的契合點。課堂初始,預學情況的反饋,為的是弄清什么是學生已經(jīng)懂了的,什么是學生不懂但通過自己讀課文可以懂的,像理解“大人眼中的天窗”屬于這一類問題,這是學情的起點。
小組合作交流提出本小組最想解決的一個問題,這是學生讀課文搞不懂但通過合作學習可以弄懂的問題。故而,教師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支架——借助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對“孩子眼中的天窗”有更深的感知與體驗。希望學生能通過“天窗內(nèi)的世界”和“想象的世界”的對比,對“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有更進一步的顯性體驗。也希望通過這一個核心問題,培養(yǎng)學生信息提取、推斷、鑒賞以及綜合整理和歸結(jié)等閱讀能力。
“認識—實踐—遷移”是吳忠豪教授極力倡導的學習方法教學流程。朗讀感受聯(lián)想,既是“語言的積累”,更是對作者寫法的一種感知,為下文的“練筆”做好鋪墊。
【教學目標】
1.認識天窗的不同含義,重點感悟“孩子眼中的天窗”。
2.借助思維導圖,梳理文本內(nèi)容,感受想象世界的神奇與美好,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文中豐富的聯(lián)想。
3.通過移情遷移,模仿文本進行創(chuàng)作,學習文本寫實與聯(lián)想相結(jié)合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預學反饋,學貴質(zhì)疑
1.揭題,齊讀課題。
2.預習反饋:這些詞語會讀嗎?
出示:慰藉 卜落卜落 啊唷唷
要求:
①讀正確。(“藉“”卜“”啊”是多音字)
②讀出詞語的感覺。(“卜落卜落”為擬聲詞,讀出樂感“;啊唷唷”為嘆詞,讀出驚訝之情)
3.范寫“慰藉”,講解字理。
師:“尉”字,它的“尸”是一件衣服,“二”是一張桌子,“小”是火,炭火,右邊的“寸”在漢字中表示手,一只手拿著一件衣服,那這個字說明在干什么呢?(在火上燙衣服)衣服皺了,需要燙平,那么心皺了,也需要撫平,這就是“慰”。“藉”是課文中要求會寫的生字,跟著老師寫一遍,草字頭可以扁平一些,一橫要寫得長些,左下角的這個字念lěi,三橫有長短,中間一橫稍短,最后一橫稍長,“耒”是鋤頭,右下是一個昔字,所以“藉”就是將地里的雜草鋤掉。有時候,咱們的心田上也會長草,鋤掉了叫“慰藉”,鋤不掉那只能是“一片狼藉”了,所以,這個字還有一種讀音念jí。(師范寫:慰藉)
4.質(zhì)疑:課前預習了課文,有什么問題想提嗎?
①學法指導,呈現(xiàn)教師批注。
教師批注:文中八處寫到“天窗小”,作者為什么要一再強調(diào)“天窗的小”呢?
指導:對于文中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我們需要重點關注,并產(chǎn)生自己的疑惑。批注,可以針對一處,也可以上下文聯(lián)系起來進行。
②學生默讀并質(zhì)疑,師強調(diào)默讀速度。(全文653個字,默讀速度要求為每分鐘300字)
③組內(nèi)交流各自疑惑,梳理出本小組未能解決的一個重點問題,張貼于黑板上。
二、借助導圖,理解“天窗”
1.問題梳理,聚焦“天窗”。
2.理解“大人眼中的天窗”。
①明白“天窗”的由來。(出示課文第1~3自然段)
②理解“大人眼中的天窗”的作用。(板書:采光)
3.理解“孩子眼中的天窗”。
過渡:大人眼中“采光”用的天窗,為何成為孩子們唯一的慰藉?
①學生填寫課前下發(fā)的思維導圖(見下左圖)。
②教師呈現(xiàn)完整的思維導圖,學生自行核對。
③仔細觀察這張圖,對比著天窗內(nèi)的世界和想象的世界,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小組合作交流,時間4分鐘)
④小組反饋,教師隨機板書關鍵詞。
4.回扣“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三、朗讀體會,聯(lián)想“天窗”
1.師(過渡):這個世界都是在孩子無限的想象中展開的,讓我們一同來感受這美麗而奇幻的世界。
2.出示課文第5自然段。
從那小小的玻璃,你會看見雨腳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會看見帶子似的閃電一劃;你想象到這雨、這風、這雷、這電,怎樣猛厲地掃蕩了這世界,你想象它們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實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會使你的想象活躍起來。
①一生讀,師追問:讀這段話的時候,“雨腳卜落卜落跳“”帶子似的閃電一劃”“猛厲地掃蕩世界的風雨雷電”帶給你什么感覺?(活躍的動感)
②生再讀,讀好這些“動詞”,讀出這種動感。
③師問:當你讀到哪個句子時,這種感覺尤為強烈?(這雨、這風、這雷、這電)短促的語言,加深了這種“活躍的動感”,讓這些景物的特點更為鮮明。
④生齊讀。
3.出示課文第7自然段。
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顆星,一朵云,想象到無數(shù)閃閃爍爍可愛的星,無數(shù)像山似的、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掠過一條黑影,想象到這也許是灰色的蝙蝠,也許是會唱歌的夜鶯,也許是惡霸似的貓頭鷹——總之,美麗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會在你的想象中展開。
①初讀,師追問:如果說剛才的短句給了你急促的動感,那么這一段,大量的長句給了你什么感覺?(舒緩、寧靜)
②一生讀,師引導:孩子見到的雖是一顆星,一朵云,一條黑影,但孩子想象的世界卻是豐富的,由小到大,誰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③生齊讀,師領讀“:無數(shù)”“無數(shù)“”也許”“也許”“也許”,正是這無限的想象,正是這太多的不確定,才交織成美麗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讓我們一起再讀這一段。
4.師生合作讀第4~7自然段。
四、遷移運用,再議“天窗”
1.嘗試小練筆,注意想象的豐富以及語言表達和景物特點間的聯(lián)系。(二選一)
2.質(zhì)疑:作家為何不多寫?世間萬物不外乎一動一靜,選材有講究。
3.總結(jié):正因為孩子透過天窗想象到的世界如此美麗,如此神奇,所以作者在末尾這樣感慨——(生齊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4.延伸:如果說“大人眼中的天窗”是用來采光的“,孩子眼中的天窗”是美麗而奇幻的,那么隨著“啊唷唷”的一聲驚嘆,“作家眼中的天窗”又是怎么樣的呢,這又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大家課后可以了解一下作家當時的寫作背景。
五、課后作業(yè)(二選一)
①從那小小的玻璃,你會看見 ,會看見。你想象到 ,你想象它們。小小的天窗會使你的想象活躍起來。(參考景物:雪簌簌地下、鳥調(diào)皮地啄、蜘蛛慢慢地爬……)②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的 , ,想象到;你會從那小玻璃上面 ,想象到這也許是 ,也許是 ,也許是 ——總之,美麗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會在你的想象中展開。(參考景物:一片葉、一枚月……)
【教學反思】
課前學生已“三讀”課文,一讀讀準字音,二讀讀懂生詞,三讀讀出自己的疑惑。預學的檢查,反饋出了部分學生在預學時個別字詞讀音吃不準的問題,尤其是“卜落卜落”的朗讀。學生預學的質(zhì)量因人而異,教師有必要點一點。
教師的示范批注,是學法的指導,為了告訴學生批注不光可以針對一個句子、一個詞語,還可以上下文結(jié)合著來思考,這會提升思維的廣度和深度。當然,教師的示范批注,也指向了文本表達的一個特點——“類似句子的反復出現(xiàn)”。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語言現(xiàn)象還有兩處:一處是“屋子就黑得像地洞里似的”和“孩子們跟著木板窗的關閉,也就被關在地洞似的屋里了”;一處是“這時候,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和“這時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很顯然,“地洞似的黑”“天窗的小”“唯一的慰藉”三處重復強調(diào)的語言,作者是有用意的。正因為屋內(nèi)地洞似的“黑”,這“小小”的天窗才能成為“唯一的慰藉”。關注細節(jié)是我們需要教給學生的閱讀策略。但這樣設計也存在著一個硬傷,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給了學生思維暗示——去關注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語言現(xiàn)象。利弊之間如何權(quán)衡?
四人小組交流疑惑,不光關注了“每一個”,也使問題和問題碰撞產(chǎn)生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四人小組借助思維導圖,解決核心問題,學生學習的空間和時間更為自由和開放。但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我們該如何保護?
此外,“寫”是一種書面表達能力訓練,是為了幫助學生更會閱讀,更能閱讀。一課一得,這個“得”如果不僅感于心,更能流于手,那學習可謂高質(zhì)了。
(浙江省諸暨市暨陽街道江東小學 3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