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宏(遼寧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錦州121000)
?
試論高職語文教學中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
崔宏
(遼寧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遼寧錦州121000)
[摘要]在教學中嘗試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將有利于推動傳統(tǒng)語文教學和當代語言學新理論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從基礎上解決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推動語文教學改革,更有利于形成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新模式和新理念。
[關鍵詞]語文教學;學生語用能力;培養(yǎng)
半個多世紀以來,以美國哲學家查爾斯·莫里斯在《符號理論基礎》一書中提出“語用學”這一術語為開端,學術界進行了語用學理論的深入探討與研究。
國內對語用學理論的研究起步較晚,作為一門新興學科,語用學在國內的傳播推廣只是近二十幾年來的事情。隨著語用學理論的深入發(fā)展和語用學研究范疇的更新,人們對語文教學的認識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國外一些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教學大綱)表明,人類使用語言的方式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口頭語言、書面語言、視覺語言,語言的運用能力也不止局限在聽、說、讀、寫的范圍,而拓展了視覺能力和發(fā)布能力。學生的語用能力是運用語言進行得體交際的能力,具體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具備交際所必需的語文素養(yǎng)。學生應當具有熟練、規(guī)范地運用詞語的能力,掌握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欣賞能力,同時要掌握運用口語和書面語進行交際的基本規(guī)范和能力。二是樹立交際過程中的自信心,學會善待他人,文明禮貌,落落大方,主動傾聽,反應要快,能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恰當?shù)乇磉_思想意圖。三是掌握語言交流的基本方法。學生應該根據(jù)不同的交際環(huán)境和交際對象,選取恰當?shù)姆绞椒椒?,并借助多種表達方式,以提高口語交際的效果。
在實際語言交際過程中,誰也不會像遵守法律或交通規(guī)則那樣去嚴格遵守這些準則,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違背語用原則的現(xiàn)象俯拾皆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與人溝通不協(xié)調或存在障礙,不會營造積極主動的交往氛圍,不講究策略以達到交流的目的。許多學生在與人交往中語氣生硬,語調、語態(tài)不協(xié)調,讓聽眾聽得不舒服或聽不懂,這些都說明學生在口語交際方面的能力還是非常欠缺的,并且還存在著許多值得注意的問題。
1.語文課工具性淡漠化
多年來,中國語文教育界爭論不休的一個話題就是語文課程的性質問題。早在1978年3月16目,呂叔湘先生就在《人民日報》上發(fā)表了《當前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問題》的文章,尖銳地提出了我們用了十年的時間,花費了2700多個課時來學習本國語文,卻造成中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差,學生語文水平不過關的問題,在全國教育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不可否認,目前造成學生語言水平應用能力偏低的原因,就在于語言文字的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視程度不夠,結果導致了學生的語文基本功很不適應教學需要。
2.教材選編模式化
語文教學存在的痼疾與語文教材的編寫模式有很大的關系。多年來,國家對語文教材進行了多次修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主要還都是圍繞著選文內容、分量增減和編寫體例這三個方面進行的。課程缺少引導學生對表情達意的規(guī)律的探究,也沒有一個明確的統(tǒng)攝語文教學始終的中心,這就導致了我們的語文教學難以做到“授之以漁”、循序漸進、逐步深入,更難以做到強化重點、反復學習及形成能力。
傳統(tǒng)的文選式的教材模式存在的毛病是:一是文選在教材中占的比重較大,對文選的分析占據(jù)了語文課堂的絕大部分,實實在在的語文訓練及能力的培養(yǎng)被架空。二是文選式教材使語文教學缺乏目的性,在課堂上要教給學生什么,學生應該掌握什么,如何對學生進行訓練等問題都沒能逐一落實。三是聽和說的訓練被削弱了,這與實際生活中對語言能力的要求相去甚遠。
3.教學方法程序化
目前的語文教學在教學方法上確實存在著這樣兩個方面的問題:一些人認為我不講你就不懂,其實多數(shù)時候并不是這樣。教師講得過多,固然占用學生閱讀、寫作和語言訓練的時間,而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沒有一定量的積累是不行的。二是講課中教師側重分析,忽略教授學生學習方法和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程式化、刻板化,枯燥乏味。課文分析拘泥于固定的程式,千篇一律,生搬硬套,沒有新意,把語文教學搞得支離破碎,學生感覺枯燥,也學不到知識。三是學生參加語文社會實踐活動太少,結果使學生對語文學習失掉了興趣,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寫作能力薄弱,口語交際能力不強。
1.積極強化口語交際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應該掌握的一是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樹立自信心,尊重他人,說話文明,注意力集中,儀態(tài)大方,敏捷應對。二是注意口語的特點,能根據(jù)不同的交際場合和交際對象,恰當?shù)剡M行表達。借助語調、語氣、表情和手勢,增強口語交際的效果。三是在口語訓練中要學會抓住觀點,論據(jù)充實,有感召力,能引起共鳴,儀態(tài)自然,表情生動。不難看出,口語交際教學本著“循序漸進”“逐級達成”的原則。同時,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方面應予以相應的指導,如進行口語訓練是一個雙方互動過程,教學活動要模擬不同的交際場景進行訓練。
2.完善教材體系建設
教材的內容不僅滲透著本學科最基本的指導思想,同時也體現(xiàn)出最核心的教學方法??梢哉f,有什么樣的教材體系,就有什么樣的教學體系。所以,要完成提高學生語用能力的目標,就應當在認真總結傳統(tǒng)語文教材選編經(jīng)驗教訓的基礎上,盡快形成突出語用能力訓練系統(tǒng)的語文教材新體系。
在進行語文教材改革中應當遵循這樣三個基本原則:一是依據(jù)語文課工具性的基本性質,以系統(tǒng)的語文訓練為中心,不能再以“文選系統(tǒng)”的文選為主要內容;二是依據(jù)語文課是全面提高語文素質,循序漸進地訓練語文能力的基本要求,要有計劃、有步驟地訓練各項語文能力為主線,不能再以“文體序列”的常用文體讀寫知識循環(huán)為主線;三是依據(jù)語文課應當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實踐性特點,體現(xiàn)“自學為主”的思想,以自學指導為基本方法,不能再以“講讀中心”的講讀教學為基本方法。也可以將語文課程分為兩部分:一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編寫語用學與具體文本相結合的《語言表達》課本,并將它作為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主陣地;二是編寫以文本為中心的《閱讀》。同時,建議增設專門的口語訓練課,以加大學生的口語訓練力度。
3.注重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
對高職院校學生來說,應用文寫作是他們將進入實際工作必須掌握的。在語文教學中應將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作為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一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中方式、方法要得當,有吸引力,能抓住學生的心。二是要抓住要害的東西,對不同文體的應用文寫作,教材都進行了詳細的說明與講解,理解起來并不難,關鍵是教師應在教學中把重點放在教學生寫什么上來。三是找到最有效、最實用的應用文寫法。在教學中,要將通過現(xiàn)場調研收集的問題及時反饋到教學中,學以致用,從而使學生掌握應用文的寫作方法。
4.重在提高教師的語用能力
制約語文口語交際教學質量和學生語用能力培養(yǎng)的又一個直接因素就是語文教師的語言素質狀況。不能設想,在一個語言貧乏,表述遲鈍,又不懂語感、語境的語文教師的影響下,學生會在語用能力方面達到相應的基本要求。
應當優(yōu)化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對學生實施正面影響。課堂教學語言的表達形式多種多樣,有有聲語言、體態(tài)語言和課件之類的無聲語言等。其中有聲語言是課堂教學的主要語言形式,在思想教育、知識傳達、提高語用水平以及師生情感交流等方面擔負著重要任務。教師的有聲教學語言應該具備以下四個特點:一是科學規(guī)范性。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應當語音正確,用詞規(guī)范,表達合乎語法邏輯,注意思想內容的正確性和表達的精確性。二是明晰針對性。運用口語化的語言,多使用短句;做到通俗明白,利于感知;教學用語應當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和知識水平。三是啟發(fā)教育性。教學語言應能啟發(fā)思維,引發(fā)聯(lián)想和想象,激發(fā)學習興趣,要既能傳授知識,又能進行思想教育。四是生動而富有感情。要具體形象,善于運用語言技巧;要飽含感情,能感染學生的情緒,震撼學生的心靈。同時,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自覺做到“六忌”,即忌說話含糊,口齒不清;忌方言口語,低級庸俗;忌語意高深,用詞晦澀;忌信口開河,平川放馬;忌語言平淡,平鋪直敘;忌語言生硬,毫無感情。語文教師只有把握了課堂教學語言這門藝術,并在教學中不斷地總結經(jīng)驗,才能提高運用有聲教學語言的水平,最大限度地影響學生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姜望琪.當代語用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
[2]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3]張富.在語言交際實踐中學習語文[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 2005(5).
[4]王寧,易敏.語言與言語理論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語文建設, 2006(2).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 0046(2016)1- 0113-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