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娜
咸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陜西 咸陽 712000
?
淺析《英語國家概況》課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劉娜*
咸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陜西咸陽712000
摘要:英語國家概況是英語專業(yè)本科必不可少的一門專業(yè)課,旨在幫助學生學習主要英語國家的相關文化知識,本文簡單探討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并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
關鍵詞:英語國家概況;教學模式;多媒體;小組討論
一、《英語國家概況》課程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
語言學家Goodenough認為,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十分密切,兩者同時產(chǎn)生,相互依存;語言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現(xiàn)在它是學習文化的工具,人類在學習、運用語言過程中獲得整個文化[1]。對語言學習者而言,僅僅學習語言知識本身遠遠不夠,學習與此相關的文化知識同等重要,文化的輸入和語言的學習應該有機的結合起來。《英語國家概況》課程為英語專業(yè)本科必修課程,使學生了解主要英語國家的地理、歷史、經(jīng)濟、政治等方面概況;了解主要英語國家的文化傳統(tǒng)、風俗習慣和社會生活及其他有關情況。該課程是一門專業(yè)文化知識課,通過學習主要英語國家的背景材料,擴大知識面,以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文化素質(zhì)、語言技能和交際能力。
《英語國家概況》作為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有很多突出的特點,比如內(nèi)容龐雜繁多、信息量大、專業(yè)術語較多、課內(nèi)外閱讀量大、閱讀面廣,而與此矛盾的是,國內(nèi)多數(shù)院校對于該門課程只有一個學期的授課安排,時間非常有限,難以有效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敖處熤行摹笔莻鹘y(tǒng)教學模式的核心,在這種背景下,教師一味的給學生灌輸知識,學生也習慣了被動的接收,喪失了自己思考的能力,長期以來,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一直是我國高校教學的主流模式。當然,有利亦有弊,其優(yōu)點是教師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其主導作用,組織管理課堂教學,對教學過程進行更好的宏觀調(diào)控;其弊端是學生作為整個學習過程的認知主體,學習被動,氣氛沉悶,效果較差,難以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思考能力。
二、《英語國家概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由此可以看出,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在《英語國家概況》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嘗試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轉變,這樣有助于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多媒體教學
《英語國家概況》課程,內(nèi)容繁雜,包羅萬象,政治經(jīng)濟宗教,歷史地理教育等等均在其中。傳統(tǒng)的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不僅枯燥乏味,而且抽象難懂,難以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效果甚微。采用現(xiàn)代化手段輔助課堂教學,解決傳統(tǒng)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矛盾,已成為迫切之需。
第一,運用多媒體手段使得教學過程變得直觀明了、形象生動,有利于提升學生對語言的感知力和對文化的理解力。多媒體教學課件是一種新的教學手段,讓它與傳統(tǒng)的黑板書寫相結合,使得教學內(nèi)容更加豐富飽滿,二者相輔相成,彌補傳統(tǒng)“滿堂灌”的不足,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來,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進行相關的引導講解,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幫助學生實現(xiàn)理解與記憶的全過程。
第二,多媒體教學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已被不斷的全面應用于課堂教學,教師的作用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體、以書本為中心的單向教學模式,現(xiàn)在,在多媒體輔助下,“學生中心”代替了“教師中心”,實現(xiàn)知識傳輸?shù)慕换バ?。在教學中,教師由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授者轉變?yōu)檩o助者,學生也因此而獲得了更大的自由發(fā)揮空間,很好的體現(xiàn)其個體差異,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個別學生克服其心理障礙,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學習。教師在課堂的存在不再是學生的負擔,更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多媒體教學有效避免了很多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比如光說或光聽,有助于營造形象的語言情景,增加師生之間和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從而達到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第三,在多媒體背景下,課堂教學效果明顯,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西方文化知識的積極性,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多媒體教學潛移默化地使學生積累各英語國家相關的文化知識,進而提高英語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向素質(zhì)教育的目標邁進。多媒體使得人的多種感官能夠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延長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增強記憶的效果。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發(fā)展,在這里,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還包括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小組討論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理念的更新,許多新型的教學方法也層出不窮。其中,最常見的課堂互動形式要數(shù)討論法了,尤其是小組討論在大學課堂上幾乎是每課必有。所謂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由全班或小組成員圍繞某一中心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從而進行相互學習的一種方法。
教師可以靈活的運用小組討論這種方式,隨堂進行,
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各小組就某個話題進行討論,大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都能夠擁有主動參與的熱情,并提供個性化的答案。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激烈的討論中得到了提高,而且在別人的啟發(fā)下,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彼此間的問題并想辦法解決,更重要的是學生會意識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培養(yǎng)進入社會后極其有用的團隊合作精神。
當然,小組討論也可以課前布置、劃分小組并指定負責人。課前教師給各小組安排相關話題并設置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外通過圖書館及網(wǎng)絡等渠道搜集相關資料,比如講到英國的教育,可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查找最新的相關資料,制作成PPT,上課的時候?qū)W生以presentation的形式講解英國教育的發(fā)展史、特點、教育的各個不同階段的完成以及中英教育的差異。通過自己查找資料,學生所掌握的信息各有不同,除了梳理課本知識,還可以學到很多課外知識,學生之間相互取長補短,加深理解,共同發(fā)展。這樣,學生的積極性也有所提高,學習效果更加明顯。此外,在講課的過程中,為了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可選取內(nèi)容相對簡單的單元讓學生參與講課。
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不管什么形式的小組討論,最后教師一定要做出總結和評價等反饋信息,這樣學生才會更加期待下一次的活動。
(三)課前課后調(diào)研
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不是局限于獲取僵化的語言與文化知識,而同時還要培養(yǎng)其靈活使用語言并能自主獲取知識的技能。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現(xiàn)代教學中,要更加強調(diào)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队⒄Z國家概況》課程內(nèi)容豐富,包羅萬象,任何教材及課堂學習都是片面的,不夠的。所以,在課前教師可以布置給學生相關主題,給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網(wǎng)站和參考書籍,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擴充,拓寬視野。而在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論文的形式對每課內(nèi)容進行總結,并且要求學生必須進行延伸閱讀,進而對所學的相關文化現(xiàn)象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結語
作為英語專業(yè)核心課程,《英語國家概況》為其他課程的學習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為了更好的完成該門課程的教學,教師自身就要不斷的學習,拓寬知識面,提高聽、說、讀、寫、譯的能力,應善于運用簡練的語言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梳理,指導學生結合教材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通過多種方式積極查找相關資料、擴大詞匯量、開闊視野,從而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和應用能力,對主要英語國家文化差異尤其對英美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和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對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所承載的文化有更多的理解,具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我們必須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積極地改革,從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向全新的“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式”教學模式轉變,這樣才能更好地為該門課程的高效教學而服務。
[參考文獻]
[1]Goodenough,W.H.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Linguistics [G] MInHymes,D.(ed.)Language in Culture and Society:a reader in linguistics and anthropology.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1964.
[2]馬巖,張恒權.論高校英美概況課程的教學模式.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
[3]潘玉進.建構主義理論及其在教育上的啟示[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4):90-93.
[4]許魯之.新編英美概況[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8:256.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01-0054-02
*作者簡介:劉娜(1979-),女,陜西清澗人,咸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