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巧平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9
?
論精準資助在民辦高校的開展
于巧平*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陜西西安710109
高校資助工作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懷,民辦高校作為我國高校中的一支生力軍,其資助工作中存在資助力度不夠,貧困生認定不誠信,資助機構不完善等問題。通過闡述“精準資助”的概念及其在民辦高校實施的緊迫性,指出其在實施過程需要做到精準識別,精確管理,構建精干資助隊伍,最終推進精準資助在民辦高校的順利開展。
精準資助;民辦高校;緊迫性
自我國政府從1998年開始大力發(fā)展高等教育起,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與發(fā)展,民辦高校已經發(fā)展成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中的一支生力軍。但由于我國政府對民辦高校的資助力度有限,其正常運行經費來源比較單一,基本依靠學生的學費來維持,因此民辦高校的學雜費等費用較昂貴,那么對于貧困家庭學生來說,學校的資助顯得尤為重要。為了響應國家“精準扶貧”等相關政策,推動全民進入小康社會的進程,各民辦高校也相繼提出了“精準資助”,通過有效、合規(guī)的程序,找出并瞄準資助對象,確保應該獎助的“一個都不能少”,不該獎助的“一個都不能有”。
雖然,我國政府對高校貧困生的資助政策日漸完善,但在實際運行過程中,還是存在諸多不合理的地方。
(一)資助的力度不夠
以陜西省民辦高校為例,目前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的總覆蓋面已經達到30%以上,基本可以覆蓋所有真正的貧困生,但是幾乎所有民辦高校的學費都在一萬以上,加上住宿費等學雜費甚至高達二萬以上,而國家獎助學金最高的也只有8000元,且一般學生有資格申請到的只有3000元左右,學生的學費問題都無法徹底解決,更談不上滿足貧困生生活費用的資助。
(二)貧困生認定中出現的不誠信現象
目前各高校貧困生認定的過程普遍為:由學生主動申請,然后到當地民政部門進行審核蓋章,最后學校進行評選,審核。這種流于形式的做法難免會有人弄虛作假。一方面,學生當地民政部門審核不嚴格,沒有對學生家庭經濟情況進行認真核查,許多地方學生只要遞交表格就給蓋章。另一方面,學校輔導員在評選過程中,采用的是粗放式的資格評選方式,沒有科學、合理的評選方法,往往會導致對學生貧困程度的衡量有偏差。
(三)民辦高校的資助機構大都不完善
高校資助機構的規(guī)格,人員編制,經費預算,權利義務直接決定著從業(yè)人員的基本條件,也決定著資助工作的質量。從各民辦高校的實際情況來看,多數民辦高校的資助機構是掛靠在學生處等部門,無專門的資助管理機構,這樣,資助工作人員的發(fā)展空間受到限制,人員也流動性較大,對政策的掌握吃不透,平日也忙于日常事務,對本校的資助工作無長遠規(guī)劃。
精準資助是相對于粗放資助的對稱,高校精準資助就是對貧困大學生進行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的資助方式。精準資助對于高校貧困生資助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是解決我國高校貧困生資助困境問題的最主要途徑。因此,在各高校尋找科學,系統(tǒng)的運行機制來開展精準資助工作迫在眉睫,尤其是民辦高校,各高??稍趪屹Y助政策的大環(huán)境下,根據自己學校特點,尋找最適合本高校實際的精準資助程序。例如我國民辦高校特點:1.學生整體家境情況較好,真正的貧困生相對較少;2.學校學費等費用整體偏高,貧困生需要更高額度的資助。
(一)做好貧困生的精準識別
這是精準資助工作的首要環(huán)節(jié),也是關鍵環(huán)節(jié),如不能對貧困生進行精確的甄別,那么接下來的資助工作將失去方向和意義。目前,我國民辦高校大都和公辦院校一樣,對貧困生的認定過程及資助金額大都一致,基于民辦高校學費昂貴,建議可適當的增加資助金額,但首先要識別出真正的貧困生,且不可單一依據學生填寫的家庭情況調查表,可根據申請資助學生日常的消費情況、有無違紀情況、學業(yè)情況及其他綜合表現,形成一個全方位,多角度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量化認定體系,確定不同級別的認定結果。根據不同的認定結果,確定不同層次的資助標準。
(二)做到精確管理
精確管理包含的內容比較多,這也是精準資助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方面是制定好相應的幫扶計劃,不同級別的貧困生,資助情況不同;另一方面,資助與育人相結合,做好資助后期的跟蹤記錄,增強貧困生的生存、生活能力,甚至培養(yǎng)貧困生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使這些學生真正做到“脫貧”,成為國家的棟梁。
(三)培養(yǎng)一支精準資助專業(yè)隊伍
民辦高校精準資助工作的順利實施,離不開一支精干的隊伍,這支資助隊伍包括學校、學院專項資助教師以及一線工作的輔導員,隊伍里的工作人員必須相互合作,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上到下都必須熟練掌握國家、學校的相關資助政策與措施,能夠準確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樹立精準化資助的新概念。同時,要穩(wěn)定精準資助隊伍,完善精準資助工作機制,使每一位負責資助的工作人員能夠有足夠的空間發(fā)揮自己工作的主動性與創(chuàng)新性,這樣才能研究問題,發(fā)現問題,把資助工作做得精益求精,徹底貫徹好國家的資助政策。
精準資助是對當前國家資助政策的完善,目前各民辦高校開始實施該項政策,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必須把握好各個環(huán)節(jié),推進精準資助工作的順利進行,達到資源的合理配置。
[1]伍冬云.大學生精準資助問題研究[J].管理觀察,2016.
[2]黃澤良.高校精準資助育人工作實踐和探索[J].網絡出版,2016.
[3]張福友.關于普通高校學生精準資助工作的理路[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
[4]龍媛.堅持助人育人并重實現高職院校精準資助[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6.
[5]吳麗仙.建立精準學生資助工作機制研究[J].教育評論,2015.
[6]劉云博,白華.精準化資助: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新思[J].維教育評論,2016.
于巧平,女,碩士,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輔導員。
G648.7
A
1006-0049-(2016)20-01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