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迪
(廣東警官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單簧管在軍樂和交響管樂中的作用研究
高 迪
(廣東警官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隨著我國管樂的興起和發(fā)展,交響管樂作為一種室內(nèi)的演奏形式,是除軍樂以外最受廣大觀眾喜愛的演出方式。我國最早的交響管樂誕生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并隨著不斷的完善和優(yōu)化,交響管樂發(fā)展的越來越好。單簧管由于本身特有的超強音樂穿透性、反應敏銳性以及華麗的演奏技巧廣泛的應用于交響管樂演奏和軍樂演奏中。本文圍繞單簧管在軍樂和交響管樂演奏中的應用形式進行分析,進而對其作用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廣大單簧管演奏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幫助。
單簧管;軍樂;交響管樂
單簧管又名黑管和克拉管,是由18世紀德國紐倫堡杰出的木管樂器制作者Johann Christoph Denner(約翰·克里斯托弗·登納)在對法式豎笛進行改良的過程中制作而成的,是木管樂器中結(jié)構(gòu)最為奇特、表現(xiàn)力和張力最為豐富的樂器。單簧管由于其純凈的音色和個性的技巧在演奏過程中可以被聽眾輕松識別出來。一般情況下,單簧管在交響樂隊中與其他樂器搭配演奏。
交響管樂興起較晚,產(chǎn)生于18世紀中期維也納貴族在社交場合合奏管樂器的過程中。在18世紀,管樂隊的樂器編制具有一定的彈性,通常情況下,一支管樂隊中含有兩只單簧管、一支低音大提琴以及十二支其他管樂器等[1]。發(fā)展到20世紀中期,交響管樂隊得到了較大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例如,美國管樂指揮家Frederick Fennell(佛德列·芬奈爾)創(chuàng)立了伊士曼管樂團,這標志著交響管樂逐漸趨向于精致化和色彩化。在演奏形式方面,交響管樂隊只在室內(nèi)進行演奏,演奏者坐著完成樂曲演奏。在樂隊編制方面,五十多人規(guī)模的交響管樂隊中通常具有十余支bB調(diào)單簧管和一支或兩支的bE調(diào)單簧管,有時也會臨時添加一支bB低音調(diào)單簧管和一支bE中音調(diào)單簧管,通常情況下保持在20人到80人[2]。
相較于交響管樂,軍樂的產(chǎn)生更具有針對性和目的性,通常用來鼓舞軍隊士氣等。因為管樂器具有超強的音樂穿透性被用于軍樂演奏中。在18世紀,單簧管被用于歐洲軍樂隊中。在演奏形式方面,軍樂隊通常是在行軍過程中以站立的形式進行演奏,也可以在音樂廳中進行演奏。在演奏曲目方面,軍樂隊的演奏曲目均是與軍隊緊密相關(guān)的樂曲。同時,軍樂隊的編制會隨著演奏背景的變化而變化,例如在中國成立六十周年慶典上,軍樂隊的編制會翻倍[3]。
(一)單簧管在軍樂演奏中的重要作用
在1755年,因為傳統(tǒng)的自然小號只能演奏號角性樂曲,并且負責演奏主旋律的雙簧管不具有室外演奏聲響大的特點,所以德國和法國的一些軍樂隊開始嘗試運用單簧管解決以上問題。在嘗試的過程中,單簧管以其強有力的優(yōu)勢在軍樂隊演奏過程中迅速占有一定的地位[4]。而單簧管在軍樂隊演奏中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促使軍樂演奏更加富有立體感和空間感,并對其線條感和連貫性進行強化。例如,在拿破侖戰(zhàn)爭時期,某些歐洲軍樂隊編制中甚至具有五千多支單簧管,由此可以看出單簧管在當時軍樂隊演奏中的主體地位。
在19世紀后,管樂器家族發(fā)生了一系列變革,薩克斯和活塞式銅管樂器逐漸誕生,為軍樂演奏提供了更多的樂曲演奏器具。特別是在室外進行露天演奏的過程中,銅管樂器的優(yōu)勢更加明顯,且其在軍樂隊演奏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而在那個時期,單簧管的應用則更多的體現(xiàn)在為軍樂隊演奏增添色彩或進行裝飾方面。在軍樂隊演奏一些進行曲的過程中,單簧管主要負責一些音階過渡和伴奏音型等工作。例如,在我國《分列式進行曲》或《D大調(diào)軍隊進行曲》的演奏過程中,單簧管均負責伴奏音型的演奏部分。而在伴奏音型的演奏過程中,由于單簧管高音域的音量和音色較于其他管樂器更加適合室外露天演奏,且可以對銅管樂器的演奏進行潤色,使整體演奏效果更加柔美,促進和聲部分和織體得到一定的豐富,因此,單簧管也負責對旋律中的高音域進行演奏。
(二)單簧管在交響管樂演奏中的重要作用
隨著樂隊的發(fā)展,管樂合奏音樂逐漸興起和發(fā)展,文藝復興時期的多種管樂器合奏為其今后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重要的前提。隨著20世紀交響管樂隊的興起,單簧管在其中的作用逐步被重視。特別是在交響管樂隊演奏的初期,當一些作曲家對管弦樂進行改編時,利用波姆體系單簧管代替小提琴,由于其具有演奏便捷、音域特色明顯、低音域音響緊張低沉、中音域溫暖抒情、高音域明亮富有色彩、極高音域嘹亮激情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交響管樂隊中[5]。同時,單簧管的靈活性較強,且其音域較廣,常常被用來代替大提琴等弦樂聲部。除此之外,相較于軍樂演奏,交響管樂演奏將單簧管利用的更為廣泛,并且對其應用方式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實踐,經(jīng)過改進后的單簧管在交響管樂隊演奏過程中更廣泛的融入了現(xiàn)代演奏技巧,為交響管樂隊的演奏注入了新的色彩和活力。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音樂文化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單簧管的構(gòu)造和音色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優(yōu)化和完善,經(jīng)過改良的單簧管在交響管樂演奏和軍樂演奏過程中的作用也產(chǎn)生了一定的變化。據(jù)目前形勢來看,單簧管在軍樂演奏以及交響管樂演奏中的應用仍處于發(fā)展中的階段,還需要進行一定的摸索和實踐。對于單簧管的學習者和演奏者而言,只有對其在樂隊演奏中的作用形成正確的認識,對其進行充分的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才能使單簧管在我國發(fā)展的越來越好,進而為管樂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1]鄧黃河.單簧管在軍樂和交響管樂中的作用[J].北方音樂,2015 (8)∶147-147,149.
[2]謝艷紅.簡述單簧管在交響樂隊中的地位與作用[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5(4)∶137-137.
[3]馬茜.淺談西洋樂器單簧管的發(fā)展現(xiàn)狀[J].速讀(中旬),2016 (4)∶366-366.
[4]于鵬.單簧管在交響樂中的運用[J].齊魯藝苑,2014(3)∶37,78.
[5]陶躍輝.小議單簧管[J].戲劇之家,2013(4)∶38-38.
高迪(1983—),哈爾濱人,廣東警官學院教師,碩士,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