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銘
(西安音樂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1)
?
音樂素養(yǎng)對于高校聲樂教學的重要性
郭晶銘
(西安音樂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1)
摘 要:音樂素養(yǎng)包括唱練耳、和聲、音樂寫作、音樂欣賞和音樂史等方面的綜合理論基礎以及人文修養(yǎng)等綜合知識,也是學習音樂的綜合素質的體現。在音樂學習中,要想更好的理解與表現音樂,就必須要掌握一定的音樂素養(yǎng)。提高高校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是現階段我國音樂教育中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本文闡述了音樂素養(yǎng)的內涵,并對就音樂素養(yǎng)對于聲樂學習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最終提出了提高音樂素養(yǎng)的途徑。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為高校聲樂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校;音樂素養(yǎng);聲樂教學
音樂來源于生活,人們可以通過音樂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并引起聽眾的共鳴。我國高校都開設了相關的聲樂課程,并培養(yǎng)出了大批的優(yōu)秀聲樂人才。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只注重傳授聲樂技巧而忽略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會導致唱出來的音樂缺乏感情。音樂是社會文化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音樂學習中,要掌握基本的音樂人文知識,在體會音樂情感的基礎上進行演唱。本文就音樂素養(yǎng)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進行相關的探討,旨在提升高校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音樂素養(yǎng)是學生學習聲樂所必須具備的素養(yǎng),它不只要求學生擁有扎實的聲音能力,還要求一定的鑒賞、審美能力。音樂的藝術需要有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做為基礎,縱觀古今中外著名的音樂家,他們身上都具有優(yōu)秀的品格。如果一個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由思想品德不好的人進行演唱,很難想象是一個什么樣的結果。近些年,涌現出了大量的演唱選秀節(jié)目,在演唱技法上大家都沒有太大的差別,而給人能留下印象的都是在情感表達上突出的選手,所以應該加強音樂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文化是人類在長時間的實踐活動中積累的,屬于精神范疇,而一個人對精神活動的認知就會體現其文化修養(yǎng)。如果沒有一定的音樂素養(yǎng),就很難達到一定的音樂藝術高度,而音樂素養(yǎng)的提高是以文化修養(yǎng)為基礎的,因此,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在加強基礎文化教育的同時,提升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悟能力。
聲樂的優(yōu)劣不是由聲樂技巧決定的,有些沒有經過專業(yè)培訓出來的人,反而演唱出來的音樂更能打動聽眾。所以,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情感的表達,體會作品的內在文化含義。真正能打動聽眾不是沒有瑕疵的聲音,而是演唱者發(fā)自內心的演唱。如果忽視音樂素養(yǎng)的教育,將會阻礙高校聲樂教學發(fā)展,不利于學生音樂藝術的提高。
高校學生往往心智已經成熟,對待事物都有自己的想法與觀點,在音樂上的可塑性也比較強。在此階段中,如能給予正確的引導,并通過對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進行講解,激發(fā)其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的高尚品格,以及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會使他們在音樂藝術的道路上走的更遠。
(一)加強基礎文化教育
在音樂教學中,不僅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如音樂體裁的分類、音樂的專業(yè)術語、發(fā)音的技巧,以及對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還要注重培養(yǎng)音樂素養(yǎng)。從音樂的發(fā)展史來看,學生不僅需要了解我國古代詩詞中的意境以及詞作中的浪漫氣息,還要了解西方國家古希臘古羅馬、中世紀、文藝復興、巴羅克時期乃至古典主義、浪漫主義以及二十世紀等不同歷史階段中音樂發(fā)展的具體概況,通過對這些基本知識的掌握,更好的來把握音樂作品的內涵。甚至了解明清時期的戲曲,以及近現代具有地域色彩的秦腔、京劇、豫劇等也會有積極的意義。
了解音樂史可以理解音樂作品中的內涵,挖掘其內在感情,更好地弘揚、傳達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在繼承優(yōu)秀作品的同時,也可以進行一定的創(chuàng)新以使其具有時代特色。音樂的鑒賞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礎文化知識上的,音樂的學習,需要我們不斷的進行知識積累,從而達到音樂藝術的新高度。
(二)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
德育素質是音樂教學中重要組成部分,杰出的音樂藝術家們的作品中都表現的是真、善、美,以及對事物美好的向往。音樂是人類情感宣泄的一種方式,使不良的情緒的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緩和,也可以治愈人類的情感。因此,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優(yōu)秀的音樂藝術家一定具有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良好的道德品質,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所以在高校在聲樂教學中,不要忽略對學生德育教育的培養(yǎng)。德育教育是聲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作為聲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為音樂領域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聲樂人才。
(三)提升學生分析與鑒賞音樂作品的能力
愛因斯坦曾說過,成功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才。所以在聲樂藝術領域,學生后天的努力就顯得很重要。聲樂課程涉及廣泛,這就需要學生不斷加強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并對音樂作品中的文化含義能夠進行正確的把握。高校大學生社會生活閱歷比較少,在文化藝術認識上有限,這就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在不違背原作品情感的基礎上,通過對作品背景的解析,能夠很快的把握作品的主題思想,從人性、哲學、歷史的角度對作品的風格進行分析,感受藝術作品的獨特魅力。在高校聲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音樂素養(yǎng)教育的滲透,提高學生對聲樂藝術的感知能力,把聲樂藝術推向新的高度。作品演唱的關鍵在于深情細膩的藝術處理,發(fā)自內心的演唱一首歌,賦予歌曲新的生命力,才能感動聽眾。分析鑒賞音樂作品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達到的,需要平時的學習與積累。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在表現音樂的同時做到理解吃透音樂、懂得音樂。
提高高等音樂院校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不僅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針對國家需求培養(yǎng)全面型人才的重要途徑。音樂素養(yǎng)對于高校聲樂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具備相當音樂素養(yǎng)的學生無論對作品的內涵以及對作品外在的表現都明顯高于音樂素養(yǎng)不足的學生,這無疑更符合當今社會對高等音樂院校畢業(yè)生的需求。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研究,可以為高校的聲樂教學提供一定程度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張淑芳.技術與訓練[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14.
[2] 馬達.音樂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