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紹科(中北大學藝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51)
解決喉結穩(wěn)定問題對取得聲樂學習進步的影響分析
楊紹科
(中北大學藝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對于學習聲樂的人來說,喉結穩(wěn)定問題關系到聲樂學習的好壞。現本文主要是對解決喉結穩(wěn)定問題對取得聲樂學習進步的影響進行詳細分析:從喉結位置穩(wěn)定性、演唱中喉結穩(wěn)定的運動狀態(tài)、喉結位置上提的原因、解決歌唱時喉結位置上提的方法等方面進行說明,主要目的為聲樂教學以及學習者提供有效借鑒和參考。
喉結穩(wěn)定問題;聲樂學習進步;影響分析
音樂技巧進步不大或者停滯不前是大多數聲樂學習者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其實,每個聲樂教師的訓練方法會有所不同,加之每一位聲樂學習者在學習態(tài)度、方式以及先天嗓子條件等方面也會存在差異[1-2]。為此,對于每個聲樂學習者來說,積極總結原因,找出導致學習進步緩慢極其關鍵和重要,是提升聲樂學習水平的前提保證。現本文主要從喉結位置穩(wěn)定性、演唱中喉結穩(wěn)定的運動狀態(tài)、喉結位置上提的原因、解決歌唱時喉結位置上提的方法等方面進行說明,詳細如下:
學習聲樂并不是短暫時間就可完成的,而是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學習者才能夠更好的掌握聲樂技巧,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但是,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有一部分聲樂學習者由于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習進步不大或者停滯不前,進而容易失去信心,放棄聲樂學習,半途而廢。為此,對于聲樂學習者來說,只有不斷進行分析總結,找出問題所在,及時改進,才能真正掌握聲樂技巧[3]。尤其是對于初學者來說,解決喉結穩(wěn)定問題更是關系到聲樂學習效果的好壞,因為喉結與氣息的控制是息息相關的,如果喉結不穩(wěn)定容易導致發(fā)聲逼緊和發(fā)白,最終影響到演唱者的表現水平[4]。
(一)自然狀態(tài)的喉結位置
一般來說,每個人的喉結位置都會有所差異。對于天生聲音比較低的人來說,其喉結的位置也比較低,對于天生聲音比較高的人來說,其喉結的位置也會比較高,但是大多數都是保持在頸部中間這個位置上,這個位置也是最自然的位置。在自然狀態(tài)之下,每個人后頭都處在一個較為放松、穩(wěn)定的狀態(tài),但是人體在呼吸或者說話的時候喉結也會跟隨變化[6]。
(二)歌唱狀態(tài)下的喉結位置
與自然狀態(tài)下不同的是,在自然發(fā)聲或者不發(fā)聲狀態(tài)之下,喉結雖然比較穩(wěn)定,但是其振動頻率并不高,所發(fā)出的聲音在穿透力是有限的。在演唱過程中,讓喉結處于怎樣的位置才合適是每一個聲樂學者都應該關注的問題。一般來說,喉結上下活動范圍的最下端為喉結最佳的擺放位置,即日常所說的使用低喉來進行歌唱。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應該在完全打開了歌唱腔體,并有丹田氣息支持,整個身體得到放松狀態(tài)下把喉結壓迫到最下端,而不是刻意壓迫的過程[7]。
在演唱過程中,若喉結的位置偏高則被稱為“高喉位”歌唱,這種演唱的狀態(tài)是并不可取的。導致形成這個狀態(tài)的原因包括有很多方面,除了生理結構以外,演唱者自身心理、情緒緊張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從生理結構上分析,導致喉結位置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聲帶肌肉運動、氣息兩者之間在控制上發(fā)生失衡,一般主要表現為兩種形式。第一種是當演唱者演唱到自身最低音域的時候,發(fā)聲瞬間喉結提到最高的位置,在后續(xù)的演唱中喉結一直保持在這個位置上振動,當發(fā)生結束之后才回歸到自然的位置之上,男女高音在演唱低音的時候一般都會出現此類現象。另一種則演唱過程中較為常見,即當演唱者在演唱到自然音區(qū)的時候,喉結的位置都一直較為穩(wěn)定和理想,伴隨著音樂旋律不斷上升,其后頭的位置也不斷向上提升,當接近或者演唱到高音區(qū)的時候,其喉結的位置回歸到了自然吞咽狀態(tài)的位置上,之后一直保持在這個位置上進行振動[8]。不管是由于哪一種原因導致的喉結位置偏高,都會影響到聲樂的表現,尤其是演唱高音部分,會導致演唱者聲音越來越緊張,最終唱不上去。
聲樂訓練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訓練內容也極較為多樣和復雜。在實際學習過程當中,喉結位置穩(wěn)定是一個比較難以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對于初級聲樂學者來說,對于唱歌的概念存在模糊不清狀況,以至于在演唱過程中容易肌肉過渡用力、情緒緊張,影響到演唱發(fā)揮。此外,每一位聲樂老師的訓練方法也存在不同,但只要是符合客觀規(guī)律,都可以通過訓練掌握逐漸掌握喉結穩(wěn)定的方法。一把來說,解決歌唱時喉結位置上提的方法主要有幾種,分別如下。
(一)保持吸氣狀態(tài)
要想在演唱的時候保持喉結位置穩(wěn)定性,保持吸氣狀態(tài)是關鍵。這主要是因為當人體在吸氣的過程中,喉結會發(fā)生自然下降,喉嚨此刻處于打開的狀態(tài),若一直保持這個狀態(tài)則即可保持喉結的穩(wěn)定性。此外,聲樂學習過程中還應該要多多體會大吃一驚的感覺,當人體處在大吃一驚狀態(tài)的時候,喉嚨也會自然打開,且比較放松。但是,很多人在演唱的時候,往往會伴有喉結上提、擠卡的動作,特別是在演唱上行旋律的時候,因為喉結無法抑制保持在吸氣的狀態(tài),因而導致因越高喉結就越往上提[9]。從心里角度分析,演唱者在演唱從低到高旋律的時候,喉結就像處在上臺階一樣,不斷向上。因此,對于聲樂學習者來說,在開始學習聲樂之初一定要保持吸氣狀態(tài)的良好習慣。
(二)采用“半打哈欠”方法穩(wěn)定喉結
打開咽腔的一個有效辦法就是頭半打哈欠。此外,頭半打哈欠時候,不但張開了口腔,放平了舌頭,上提了軟顎,還張開了后咽壁以及放下了喉結,此時演唱狀態(tài)則是最好的。在演唱過程中,發(fā)生主要是跟隨者氣流沖擊聲帶時聲音隨之產生的,學者可以使用“o”“u”母音幫助發(fā)生聯系,因為這兩個字母在后頭中是最為容易發(fā)出的,為了防止喉結發(fā)生上提,在練習初級階段可選用下行
音階來進行練習。在發(fā)聲的時,首先“呈現半打哈欠”,口腔做出“o”發(fā)生狀態(tài),并不斷向外呼氣,上拉橫膈膜,促使聲帶發(fā)生振動,此時所發(fā)出的“o”既柔和又富有彈性。通過這樣反復的練習,不但可對喉結進行鍛煉,還可不斷下方喉結,讓學者逐漸找準聲音振動、共鳴以及咬字的準確位置,更是保持喉結穩(wěn)定的有效方法。
(三)采用“U”母音的進行練習
在解決喉結穩(wěn)定的問題上,每位聲樂教師的教學方法、訓練手段都會有所不同,但不管是使用哪一種方法,都需要氣息的支持以及代開喉嚨,尤其是民族唱法以及美聲練習的時候,喉結位置的穩(wěn)定性就更加關鍵和重要,影響到學習的效果[10]。需要從思想上對喉結的位置進行一個正確的辯證認識,不能把喉結的穩(wěn)定看做是一個單獨的環(huán)節(jié),其余聲帶、氣息、共鳴、作品等等都是密不可分的,它們之間相互影響,是一個相互制約的整體,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做到正確把握。
為此,可以通過多做“U”母音的練習來穩(wěn)定喉結的位置。當人在說或者唱不同字母的時候,喉結的位置也會存在不同。如果喉結位置高,舌骨和甲狀骨二者之間的縫隙也會隨之變小。如果喉結的位置低,則二者之間的縫隙也會隨之變大。例如:在演唱“a、o、u”這三個母音的時候,在唱“u”的時候喉結的位置是最低的,在唱“a”的時候喉結的位置是最高的,自身也會感覺到喉嚨是慢慢打開的。只要不斷反復練習a—o—u—a”,喉結位置是會逐漸往下移動的,如果此時使用“u”的喉位唱“a”,通過多次反復的練習,則可以逐漸掌握拉低喉結的方法。在學習一個階段之后,可以嘗試在說“u”字母的時候只出氣,而不出聲,若兩塊肌肉之間依然膨脹,那么可在日后練習當中使用此方法。當喉結處在基本穩(wěn)定狀態(tài)的時候,可以使用“u”音去嘗試做其它的發(fā)音練習,舉一反三,一次類推,不管是在練習哪一個母音,都可以使喉結維持正確的低喉位置之上。
對于很多聲樂學者來說,即使擁有良好的嗓子條件,但如果發(fā)聲缺乏科學性,喉結位置把握不對,則會導致演唱出來水平不高。因為在聲樂學習的過程當中,喉結位置是否穩(wěn)定關系到學習效果,是提高聲樂技巧的前提保證。為了進一步解決喉結穩(wěn)定的問題,需要聲樂學習者在實際學習過程當中,不斷總結經驗,自我反思,及時找出不足,并向他人學習,結合自身條件進而制定出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并加以訓練,才能夠更好的掌握喉結穩(wěn)定的問題,掌握到聲樂學習的技巧,從根本呢上提升音樂訓練水平,保證演唱歌聲更加完美、動聽。
[1]董文華.談歌唱發(fā)聲的常見病及糾正方法[J].中國音樂,2014,23(02):113-115.
[2]孔白基.喉結位置和美聲唱法[J].人民音樂,2015,24(06):113-115.
[3]方帆.演唱中如何做到聲情并茂[J].黃河之聲,2016,17(02):66-68.
[4]李飛飛.聲樂技巧在歌唱藝術中的表現作用分析[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6,11(04):331-334.
[5]李睢鵬.聲樂技巧在聲樂藝術中的地位與作用分析[J].北方音樂.2016,11(05):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