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旸(牡丹江醫(yī)學院紅旗醫(yī)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
復方短效口服避孕藥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中的應用觀察
張子旸
(牡丹江醫(yī)學院紅旗醫(yī)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
【摘要】目的 分析影響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相關因素,探討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中復方短效口服避孕藥的作用。方法 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到我院進行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的患者50例,對患者使用復方口服避孕藥進行治療,觀察和分析患者用藥前后不同的治療效果,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患者進行疼痛評分,并記錄用藥后的不良反應。結果 用藥后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高于用藥前,許多不良癥狀都相對減輕,其對比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對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女性進行治療時,使用復方口服避孕藥這一藥物,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幫助患者減輕各類癥狀。
【關鍵詞】復方短效口服避孕藥;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內膜細胞種植在異常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種女性常見婦科疾病。目前對此病發(fā)病的病因有多種說法,如化生內膜、種植學說、血液淋巴、良性轉移、醫(yī)源性的內膜移植、免疫防御功能缺陷、內分泌功能失調、遺傳與體質的因素等,其中被普遍認可的是子宮內膜種植學說,由于子宮腔通過輸卵管與盆腔相通,因此使得內膜細胞可經由輸卵管進入盆腔異位生長。本文選取2014年1月至2015 年1月到我院進行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的患者50例,作為本次復方短效口服避孕藥治療效果的研究對象。取得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到我院進行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的患者50例作為觀察對象,年齡20~45歲,平均年齡(31.35 ±6.38)歲。其中單純盆腔內膜異位癥13例,卵巢子宮內膜樣囊腫26例,21例為保守性手術后復發(fā),29例為未手術病例,均為近1年內無生育要求。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為痛經、月經失調、不孕、性交疼痛、盆腔痛等癥狀。在這50例患者中,有9例出現(xiàn)過盆腔痛,21例出現(xiàn)過性交痛,不孕者患者有4例,所有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都曾出現(xiàn)過痛經這一癥狀。另外,對全部患者進行病史、體征等相關輔助性常規(guī)檢查,明確診斷,排除用藥禁忌。
1.2 治療方法: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從月經周期第五天開始使用復方口服避孕藥(OCs),每日1片,共用21日,停藥第7日開始服用下一周期藥物,用藥方法同第1周期,共服9個周期。
1.3 觀察指標: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服藥前和服藥9個周期后分別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進行疼痛評分,對身體各項功能進行一些常規(guī)的婦科檢查,并記錄用藥期間所出現(xiàn)的一些不良反應,例如頭暈、惡心、嘔吐、乳房脹痛、困倦、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性欲變化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對以上收集到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用藥前和用藥后的研究數(shù)據運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材料使用t檢驗,P<0.05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疼痛情況:經統(tǒng)計學分析后發(fā)現(xiàn),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用藥后,其痛經的視覺模擬評分明顯較服藥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盆腔痛和性交痛的VAS評分也降低,差異也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用藥后的不良反應:所有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用藥前肝腎功能及血常規(guī)檢查均無異常,用藥期間11例出現(xiàn)頭暈、惡心現(xiàn)象,3例出現(xiàn)乳房脹痛現(xiàn)象,但都處在可忍受的狀態(tài)內,且2周后癥狀減輕,1個月后癥狀逐漸消失,4例出現(xiàn)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主要在第1個周期內,第3個周期消失。用藥后無任何因不良反應而停藥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
近年來,我國子宮內膜異位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已成為婦科常見病。育齡婦女中的發(fā)病率約為10%,然而,由于它與不孕和盆腔痛的關系,在這些女性人群中,其患病率明顯要高。據報道,其患病率不孕癥婦女為25%~35%,盆腔痛的婦女達39%~59%。而內異癥患者50%的患者有明顯的痛經,30%不孕,嚴重地影響中青年婦女的健康和生活質量[1]。長期以來,用于治療該疾病的藥物最初是睪丸酮類的雄性激素,但不良反應較大,效力亦不夠強,所以逐漸摒棄不用。后來則逐漸發(fā)展成了假孕療法及假絕經療法。目前一般是使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該藥物雖然也有緩解痛經,減輕性交痛、盆腔痛等作用,但長期使用價格較為昂貴[2]。而短效口服避孕藥是由雌激素和孕激素配制而成的復方藥物,通過抑制排卵、改變子宮內膜環(huán)境、改變宮頸黏液的性狀、阻止精子穿透、抗著床等機制而達到避孕的目的,避孕有效率達99%以上,是一種適合健康育齡女性的常規(guī)避孕方式。隨著對復方短效口服避孕藥的深入了解,對于女性來說,它不再僅僅起著常規(guī)的避孕作用,它還能預防一些婦科疾病的產生,大大降低女性宮外孕、盆腔炎、輸卵管炎、良性乳腺疾病產生風險的概率[3]。
本研究對于5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研究結果表明,進行復方口服短效避孕藥治療后,患者服藥前和服藥后的VAS評分結果存在顯著差異,其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服藥后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的患者幾乎沒有,只有少數(shù)十幾例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但其癥狀都在隨后幾周內漸漸消失。由此可知,使用復方短效口服避孕藥對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女性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它能有效地減輕子宮內膜異位癥所出現(xiàn)的諸如痛經、月經不調、性生活痛等對于女性的傷害。
參考文獻
[1]翁慧男.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子宮內異位癥患者在位內膜的蛋白質組學研究[D].廣州: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
[2]吳潔,田秦杰.復方短效口服避孕藥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1,16(11):702-703.
[3]范俊,欒少紅,李曉林,等.口服避孕藥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中的作用[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3,19(2):73-75.
中圖分類號:R711.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3-01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