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晶
摘 要:從地理實驗教學的內涵,地理實驗設計要求及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去探究地理實驗教學的基本模式和方法,使初中地理新課程能更有效地開展,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地理知識,提高他們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且倡導地理實驗走進初中地理課堂。
關鍵詞:地理實驗;地理知識;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
地理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橫跨了自然與人文兩大學科領域,與歷史、政治等社會學科相聯(lián)系。但在中學地理教育中還存在重理論輕實踐、忽視實驗教學的現(xiàn)象,這勢必會影響中學地理教學質量。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提出要“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新地理課標對地理實驗教學有了明確的要求,十分強調通過地理實驗與實踐活動使學生親身體驗地理知識,增強地理技能。
在傳統(tǒng)觀念中,人們往往把地理與史政等一起歸為文科,很少涉及實驗的內容,即使在地理課堂上,大多數(shù)地理教師的教學也僅僅停留在“口傳圖授”上,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導,學生只是作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對問題的認識僅僅來自結論的記憶,缺乏應有的思考和探究。例如,在學習地球運動等知識點時,教師經(jīng)常是說得口干舌燥,一遍遍地對地球運動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進行解釋,學生卻仍然云里霧里,十分困惑。因為這不僅是地球自身的運動,還涉及和太陽、月球聯(lián)系起來的復雜運動,這部分教材內容非常宏觀抽象,需要很好的空間想象能力,學生往往很難理解。長此以往,就會形成學習空間想象力差,缺乏學習的熱情,對地理失去學習興趣。
這時,我們不禁要問,有沒有更易于學生理解,更形象直觀也更能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法?問題的答案就是地理實驗。針對以上這部分知識特點,我們教師在講授時,就要利用教具模擬運動過程,讓學生感到通俗易懂:
(1)地球自轉的實驗:讓學生看著老師手中的地球儀(轉動地球儀)仔細觀察,(把北極面向學生,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思考:在北極上空我們可以看出地球呈什么方向旋轉?——逆時針;(把南極面向學生,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在南極上空地球呈什么方向旋轉?——順時針。當講到地球自轉產(chǎn)生現(xiàn)象時,甲學生拿手電筒(假如手電筒光是太陽光),乙學生拿地球儀(假如地球儀是地球),用手電筒照射到地球儀上。思考:大家觀察到了什么
現(xiàn)象?
(晝夜現(xiàn)象——朝向太陽的半球為晝,背向太陽的半球為夜)
(2)地球公轉的實驗:甲同學拿著地球儀(假設為地球),乙同學拿著燈泡(假設為太陽)甲同學拿著地球儀不停地繞著燈泡運動,同時將地球儀不斷自我運動。師:大家看看,地球除了圍繞地軸不停自轉之外,還繞著什么在旋轉?生:(繞著太陽旋轉)。
愛因斯坦說:“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實際行動”。地理實驗教學是激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地理實驗教學,可以讓學生認識環(huán)境和環(huán)境問題,對他們進行環(huán)境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地理實驗教學在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資源和生態(tài)方面教育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通過各種形式的地理實驗,使學生了解環(huán)境、資源、人口、經(jīng)濟等方面的問題,樹立憂患意識、參與意識和發(fā)展意識。地理實驗教學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實踐操作和社會調查為主要手段,鍛煉學生自主實踐的能力,著重開發(fā)學生的智慧潛能。通過實地調查、動手實驗和制作,初步感受、認識、評價和體會環(huán)境,指導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認識和解決環(huán)境問題。因此,以地理實驗等實踐方式進行環(huán)境和發(fā)展教育是一種重要
途徑。
在給學生進行課外知識拓展時,講到“沉積巖”,為了使學生便于理解用“康師傅3+2餅干”來演示沉積巖的形成及特點。將一片餅干放在盤子里,上面疊上一層奶油,再疊上一層餅干,再疊上一層奶油、一層餅干,然后解釋說“沉積巖就是這樣一層一層疊加而形成的,在一般情況下,最下面的一層巖石最古老,最上面的一層最年輕?!边@時全班學生輕而易舉地接受了其解釋。
地理實驗將原來固化的知識直接接受過程轉變?yōu)橥ㄟ^學生的觀察、操作、發(fā)現(xiàn)、思考從而獲得結論的過程,在整個過程中,原來枯燥無味的地理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學生易于接受和掌握,當學生對地理產(chǎn)生濃厚興趣時,就會動手動腦中體會到地理的魅力。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了一定的地理知識,但還必須將這些知識有效地運用到實際中,這樣才能得到檢驗與鞏固,我們的學生長期以來由于缺少有效的實踐鍛煉,造成了各方面的技能都比較低下,而地理實驗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對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動手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地理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關的,而地理實驗有利于增強人們的生活能力,更大程度地滿足其生存的需要。通過太陽高度的測量實驗,學生明白了購買房子要考慮到朝向、樓間距等;通過在實驗中獲得大量的地理知識,使他們能夠評價生活環(huán)境質量,
并能對環(huán)境采取積極態(tài)度與保護行動;觀云識天,推測天氣的變化趨勢,并知曉這種變化對生活的影響等等;使我們在以后的生活中終生受益。
地理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地理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活動。學生從地理實驗中還可以獲得地理知識,學會地理思維與方法,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地理實驗走進中學課堂,是時代賦予老師、學生的又一新課題,因此,地理實驗教學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有其不容忽視的教育價值,有助于學生地理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蘇麗芳.初中地理實驗教學內容分析[J].中小學教育,2013(09).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