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水 王吉水(濟南市商河縣人民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1600)
?
惡性腫瘤化療后粒細胞缺乏癥47例報道
王傳水 王吉水
(濟南市商河縣人民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1600)
【摘要】目的 對惡性腫瘤化療后粒細胞缺乏癥的相應處理方法進行分析探討。方法 對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7例惡性腫瘤化療后粒細胞缺乏癥患者進行綜合性治療與護理,觀察治療效果。結果 47例患者經(jīng)過綜合治療、護理之后,治療有效率為91.49%,恢復時間為(7.8±1.3)d。結論 惡性腫瘤化療后粒細胞缺乏,導致感染的發(fā)生率比較高,以G-CSF治療可取得確切療效,降低病死率,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惡性腫瘤;粒細胞缺乏癥;治療
粒細胞缺乏癥指的是外周血中的粒細胞絕對數(shù)<0.5×109/L,是惡性腫瘤化療的常見性不良反應,容易引起嚴重感染,會延遲化療,影響治療效果,提高病死率,粒細胞缺乏患者的病死率為50%~75%[1-2]。我院近年來對惡性腫瘤化療后粒細胞缺乏癥患者采用綜合性治療與護理,取得確切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以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7例惡性腫瘤化療后粒細胞缺乏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齡為33~67歲,平均年齡為(59.3±4.2)歲;腫瘤類型:肺癌18例,乳腺癌6例,胃癌5例,胰腺癌5例,結腸癌4例,卵巢癌4例,宮頸癌3例,多發(fā)性骨髓瘤2例;初次化療出現(xiàn)粒細胞缺乏17例,2個周期及以上出現(xiàn)粒細胞缺乏30例。
1.2 處理方法:①所有患者確診后,立即送進單人無菌病房,進行嚴格消毒隔離,加強無菌管理,每天以含氯消毒劑對床單及地板、家具表面進行擦拭。每天對床上用品進行更換。在醫(yī)護人員進病房查房、護理、治療時,要嚴格按照規(guī)章制度洗手,佩戴口罩、帽子及無菌隔離衣,并嚴格消毒[3]。②以集落細胞刺激因子(G-CSF)治療,皮下注射,根據(jù)患者病情及身體狀況劑量,一般為150~300 μg,持續(xù)1周。③因為粒細胞缺乏患者的免疫力較低,感然及炎性反應多通過發(fā)熱表現(xiàn),因此,應對患者的體溫進行密切關注,一旦出現(xiàn)發(fā)熱癥狀,應立刻行全身檢查,找到感染部位。對患者做好皮膚及口腔護理。對感染患者應遵醫(yī)囑以抗生素治療,持續(xù)1周~1個月。④對患者做好飲食護理,患者應使食用軟質無菌食物,禁食過硬、過冷、過酸、過熱食物,以免引發(fā)口腔、胃黏膜感染、損傷、出血等。
1.3 評價指標:以停止使用G-CSF后,感染癥狀消失,粒細胞絕對值>2×109/L為成功[4]。
47例患者經(jīng)過綜合治療、護理之后,43例患者恢復正常,有效率為91.49%,恢復時間為5~14 d,平均時間為(7.8±1.3)d;無效4例,無效率為8.51%。G-CSF使用時間4~13 d,平均時間(4.1±0.6)d。19例患者身體狀況較好,未出現(xiàn)感染癥狀,未采用抗生素治療,29例患者因發(fā)熱等感染癥狀采用抗生素治療,其中出現(xiàn)明確感染24例,感染率為51.06%(24/47),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1例,肺部感染8例,腸道感染5例??股刂委煏r間4~14 d,平均時間(6.4±1.4)d。
化療為惡性腫瘤的常用治療方法,患者化療后容易出現(xiàn)白細胞減少,但是中粒細胞缺乏癥的發(fā)生率一般比較低[5]。研究指出,常規(guī)劑量化療患者中出現(xiàn)粒細胞缺乏者約占3%~25%[6]。王曉華[7]通過對78例接受化療的惡性腫瘤患者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6例患者在第一周期化療之后出現(xiàn)粒細胞缺乏癥,粒細胞缺乏癥的發(fā)生率7.69%,發(fā)病因素主要有腫瘤分期、食欲降低、多療程化療、乳酸脫氫酶升高、骨髓浸潤、高齡等。粒細胞缺乏癥患者發(fā)生感染的概率比較高,臨床癥狀主要有咽痛、畏寒、高熱、頸部及頜下淋巴結壓痛、腫大等,及激發(fā)感染引起的咽峽部及口腔黏膜潰瘍、化膿性扁桃體炎、尿路感染、肺炎,嚴重會出現(xiàn)敗血癥及膿毒血癥在[8]。
粒細胞缺乏癥起病急,臨床治療的關鍵是短時間提高中粒細胞數(shù)量,預防感染[9]。對粒細胞缺乏癥采用G-CSF治療效果較好,其治療原理主要為:促進骨髓粒系定向造血干細胞的成熟粒細胞增殖分化,促進其向外周血的釋放。G-CSF對于單核細胞、人粒細胞及成纖維細胞具有趨化作用。
中粒細胞為人體的主要防御細胞,也是病原物的入侵抵御屏障?;颊呋熤笠蛄<毎狈懊庖吡Φ拖?,容易出現(xiàn)感染,如果治療不當,容易引發(fā)死亡。本研究根據(jù)患者的病情特點,以廣譜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并根據(jù)患者的藥敏及病原學檢測結果,對治療方案進行適當調整,從而對感染進行有效控制,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本研究中,47例患者經(jīng)過綜合治療,有效率為91.49%,符合Venton報道的92%[10]。
對惡性腫瘤化療后中粒細胞缺乏癥患者采用核糖核酸、胸腺素等免疫抑制劑治療,可有效提高單核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激活淋巴細胞及巨噬細胞,提高機體的應激能力及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抗感染能力。惡性腫瘤患者因本身處在低營養(yǎng)、高消耗的狀態(tài),而化療后的中粒細胞缺乏會加重這一狀態(tài),導致機體生化反應障礙[11]。以水溶性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及氨基酸等靜脈營養(yǎng)支持治療,并酌情進行輸血支持,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促進機體生化反應恢復,促進患者康復。
粒細胞缺乏癥發(fā)病急,病死率較高,為50%~75%。Krzemieniecki[12]通過對38例粒細胞缺乏患者進行治療后,成功35例,死亡3例,病死率為8.57%。本研究中,47例患者治療后,無效4例,無效率為8.51%,符合這一報道。
總而言之,粒細胞缺乏癥為惡性腫瘤化療后的嚴重并發(fā)癥,根據(jù)患者病情及身體狀況,采用G-CSF、營養(yǎng)、抗感染等綜合治療,能夠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治愈率。
參考文獻
[1] 趙秀升,蔡向前,王江濤.惡性腫瘤化療后致粒細胞缺乏32例療效分析[J].醫(yī)學綜述,2012,18(20):3522-3523.
[2] 高燕飛,王麗麗.腫瘤化療后粒細胞缺乏22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4):68-69.
[3] 陳敏,沈健,周徐濤,等.復方阿膠漿聯(lián)合利可君片治療惡性腫瘤化療后白細胞減少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5,31(5):406.
[4] 孫娟,范旭升.復方阿膠漿治療腫瘤放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癥[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2,14(3):199.
[5] 孫長俠,孫斐,國鳳梅,等.芪術茯苓湯治療惡性腫瘤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的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2013,40(6):1167-1168.
[6] 隋永佳,孫一平,郭鈺琦.放化療患者粒細胞缺乏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護理[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4,12(1):122-123.
[7] 王曉華.淺談對化療后發(fā)生粒細胞缺乏的惡性血液病患者進行優(yōu)質護理的效果及意義[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4,12(21):143-144.
[8] 白艷玲,劉冰,孫惠英,等.化療后中性粒細胞缺乏白血病患者醫(yī)院感染的護理進展[J].護理學報,2011,5(17):132-134.
[9] 蔡瑋,吳智絢,孫丹,等.急性白血病患兒化療后中性粒細胞缺乏性腸炎的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5,30(3):31-32.
[10] Venton G,Crocchiolo R,F(xiàn)ürst S,et al.Risk factors of Ganciclovirrelated neutropenia after 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 retrospective monocentre study on 547 patients[J].Clin Microbiol Infect,2014,20(2):1084-1089.
[11] Tewari KS,Java JJ,Gatcliffe TA,et al.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 as a Biomarker of Survival In Advanced Ovarian Carcinoma: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Gynecologic Oncology Group[J]. Gynecol Oncol,2014,32(25):173-184.
[12] Krzemieniecki K,Sevelda P,Erdkamp F,et al.Neutropenia management and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use in patients with solid tumours receiving myelotoxic chemotherapy—findings from clinical practice[J].Support Care Cancer,2014,22(3):667-677.
中圖分類號:R55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16-0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