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
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直接而重大的影響。尤其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年齡小,自主理解認知力不足,在學習中也很容易遇到困難,這時學生的情緒就需要教師發(fā)揮積極的教學語言作用來進行牽引,而激勵性語言便能通過肯定、發(fā)現學生的能力優(yōu)點,包容學生的學習錯誤來形成正面的精神刺激,起到導正、啟迪的作用。
一、能夠放松情緒,激活課堂氛圍
在當前層出不窮的教學手段與教育理念下,能夠令學生情緒放松、興趣提升的方式可以說是非常多的,然而,最具年齡、心理針對性,最直接起效的還是激勵性語言這個最基本的課堂教學要素。經觀察了解,小學生對教師的心理依賴性普遍都比較強,教師的語言評價或語言導引對學生有著決定性的牽制作用。也就是說,學生無疑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鼓勵。為此,激勵性語言能夠直接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讓學生緊繃的學習神經得到有效放松,學生也能滿懷成就感,更積極地去參與課堂。此外,教師的激勵性語言能夠讓一環(huán)接一環(huán)的緊張教學過程融合進一些輕松元素,讓學生從一味地接受知識中跳出來審視效果、導正心態(tài)。激勵性語言無論是總結學生的學習成果,還是為學生“加油打氣”,都會對學生起到整體性的情緒提升作用,讓學生補足信心,調整自我狀態(tài),積極地與課堂融合在一起,在共同的寬松氛圍中相互鼓勵,進步收獲。
二、能夠開放意識,培養(yǎng)主體能力
素質教育理念已經滲透到小學教學的各個科目,作為基礎教育領頭者的語文教學,當然對此發(fā)散得更深,實施得更透,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已然成為最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然而,對此所需的開放意識環(huán)境,卻很少能夠為學生提供到位,而這也和在其中能夠發(fā)揮巨大作用的教師激勵性語言的缺失不無關系。課堂激勵性語言的應用,不僅體現在總結學習效果方面,肯定學生努力方面,還應當更多地對應于學習過程的關注、發(fā)掘,畢竟,學習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步理解、實踐,才能體現出學生的學習細節(jié),自主探究才是真正開放、科學的學習意識。教師如果擅用激勵性語言對學生的能力表現和思維方向進行評價,就能使教學評價更具有深度和空間,從而也能使學生不是單一刻板地只知道自己的學習吸收狀況,而是有了對學習方法、學習意識等更深入的思考探索方向,從而也能夠更有信心、更到位地去發(fā)揮自己的主體能力,更大膽、更細致地聚集起自主學習意識。開放的學習空間不是簡單的幾句表揚就夠了,所以還需要教師深度提煉激勵性教學語言,為學生開辟無負擔、科學積極的自主學習道路。
三、能夠平衡差異,發(fā)展個性潛力
由于基礎、思維反應等影響,學生在學習中必然會體現出不同的能力差異,這是正常而普遍的現象,但不少教師急著去做的不是平衡、發(fā)展,而是一味地同化,這使學生原本的學習天賦和學習潛力很容易被抹殺掉。教師必須做的是正視差異,包容不同的能力方向,因此,就要利用激勵性語言去認可、鼓勵學生,并且針對不同的學生,細化不同的激勵方向。為此,每一個學生也能夠感受到教師特別的尊重與關注,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優(yōu)勢有新的了解,也正是因為了解和被肯定,學生也才能有自己個性意識,發(fā)掘個性潛力。激勵性語言對學生來說,不僅是學習效果評判的標準,更是學習能力完善的指航燈,即使表面知識吸收能力不足的學生,也能通過教師有針對性的激勵性語言引導,積累學習經驗,開啟內在潛力,發(fā)揮出最大限度的個性特點,讓充滿感性意識與活力思維的語文學習過程更加輕松、精彩。也正是這些在教師激勵性語言下凸顯的個性閃光點,讓每個學生都激發(fā)出自己的能力方向,從而也讓學生各有所長,而不用被禁錮在狹窄、復制式的學習標準下,失去了學習的意義。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