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委托經營管理模式研究*——以河北省為例
李超
(河北體育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41)
摘要:為了提高大型公共體育場館運作的管理效益和社會公共服務能力,解決大型公共體育場館由于使用率較低而造成的運營經費不足的困難,借助信息經濟學中“委托一代理”關系等基本理論,以河北省為例,指出河北省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委托經營的優(yōu)勢與意義及劣勢與問題,分析其盈利模式,提出適合河北省大型公共體育場館運營實際的對策,在豐富、拓展大型體育場館市場化運營管理理論的同時,為提高大型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效益提供有價值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大型體育場館;委托經營;管理模式;河北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23X( 2015)03-0055-04
收稿日期:2015-01-12
作者簡介:李超( 1982-),河北保定人,碩士,講師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of large public stadiums and their public service ability,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shortage of operating funds caused by low usage rate,this article adopts some basic theories in information economics such as“consignor-agent relationship”theory,and takes the management conditions in Hebei as an example,and then points out the advantages and significance as well as its dis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consignation-based management of large public stadiums in Hebei.After analyzing its profiting mode,this article then proposes some practical measures which fit for the management of large public stadiums in Hebei.While contributing to the enrichment and expansion of the theories on marketized management mode of large public stadiums,this study also serves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the management of large stadiums.
研究方向:體育管理
*基金項目:2013年度河北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河北省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委托經營管理模式的研究》的階段成果,項目編號: 13455713
Research on Consignation-based Management Mode of Large Public Stadiums——A Case Study of Hebei Province
LI Chao
( Hebei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Shijiazhuang 050041,China)
Key words: large stadiums; consignation-based operation; management mode; Hebei
2014年12月,《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shù)據(jù)公報》正式發(fā)布,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有體育場地169.46萬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46平方米。對比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shù)據(jù)(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全國體育場地數(shù)量增加84.45萬個,人均場地面積增加0.43平方米。我國體育場地的數(shù)量有非常大的提升,有38.98%的場地在教育系統(tǒng),目前大
型體育場館數(shù)量已經超過了6000個。雖然體育場館行業(yè)快速發(fā)展,但大型體育場館多為承辦賽事而建設,在地里位置和功能設計上存在一定缺陷,可以說是“先天不足”,為場館賽后利用埋下隱患,而運營管理過程中理念的陳舊、機制的束縛、缺少市場化運作能力等問題便成為場館運營的“后天不足”。因此,閑置率高、利用率低、社會效益低下,長期經營不善等問題長期困擾大型體育場館的經營管理者,為此2013年10月31日,由國家發(fā)改委、財政部、國家體育總局等8個部委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加強大型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改革創(chuàng)新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的意見》,就旨在集中各方力量,鼓勵各大型體育場館進行經營管理模式的改革,解決經濟效益低下的問題。目前我國體育場館的經營模式主要有:事業(yè)單位管理模式、事業(yè)單位企業(yè)化管理模式(即“事轉企”)、委托管理模式、BOT模式、PPP模式、物業(yè)管理模式等。委托管理模式是目前大型體育場館管理體制改革較為現(xiàn)實的選擇方式,也是提升體育場館經營管理科學化水平的重要途徑。
2.1大型公共體育場館的公共產品屬性
公共產品是由薩繆爾森在1954年發(fā)表的《公共支出的純理論》一文中提出的,指消費過程中具有消費和收益上的非競爭性和享有權利上的非排他性的產品。公共產品分為兩種類型,同時具備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的產品稱為純公共產品,而具備其中一個屬性的產品稱為準公共產品?,F(xiàn)實中,大量的產品是準公共產品,并分為兩類:一類是具有外部效應的產品,如教育、衛(wèi)生、科研等;另一類是數(shù)量、容量有限,消費過程中會變得供不應求,如橋梁、公園、公共體育設施等(大型體育場館即屬于此),可以采取如收費、申請等一些排斥性手段限制消費人數(shù)來解決此問題。
2.2委托——代理理論
委托代理關系在經濟學領域中是指市場交易中,因為信息的不對稱,處于信息劣勢的業(yè)主方與處于信息優(yōu)勢的運營方,相互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達成利益均衡并用合同反映出來的關系。
目前體育市場中,大型體育場館的委托代理關系主要有以下幾種:
( 1)委托方與代理方均為單一的組織(或個人)。
其中,vi,k和xi,k分別代表第i個粒子在第k次迭代時的速度和位置;pi,k代表第i個粒子自身在前k次迭代中適應度最高的粒子,也即是個體最優(yōu);pg,k代表所有粒子在前k次迭代中適應度最高的粒子,也即是全局最優(yōu);ω代表慣性權重,它是上一代粒子飛行速度慣性在當代粒子飛行速度中的體現(xiàn),若需要粒子群具有較強的全局搜索能力則需要較大的慣性權重,當需要粒子群提高局部搜索能力時應選擇較小的慣性權重;r1和r2是取值在0和1之間的獨立隨機數(shù);a1和a2是加速因子,分別代表了粒子自我學習和向粒子群中優(yōu)秀個體學習的能力。
( 2)委托方只有一個,代理方卻不止一個,如大型場館擁有方為委托人,若干場館服務方為代理方。
( 3)委托方不止一個,但是代理方卻只有一個。
( 4)委托方與代理方,均有多個,如大型綜合性體育中心的不同項目場館為委托方,多家場館服務公司為代理方。
( 5)單個的或多個的復合委托方與代理方,其委托位置和代理位置可替換互為委托、代理的關系,如場館擁有方與場館服務方之間互為委托、代理的關系,也就是說場館服務方受場館擁有方委托對場館進行經營管理,同時場館服務方也可以委托場館擁有方對其商品進行經營管理。
不管大型體育場館的托管是何種形式,主要是代理方掌握委托方不了解的有用價值信息,包括行業(yè)的前沿動態(tài)、市場相關信息等等,雙方在充分考慮自己所得利益的基礎上達成彼此能接受的互利互惠的協(xié)議,并在協(xié)議制約下行動,展開對場館的運營,達到雙贏的狀態(tài)。
2.3委托經營
委托經營表述的是委托人與受托人之間的關系,雙方按照預先規(guī)定的合同,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對委托對象進行經營管理的行為。其核心是企業(yè)的委托經營。企業(yè)根據(jù)相關法律,在一定的期限內,所有者將其全部或部分的資產經營權以契約形式委托給滿足一定條件的法人或自然人運作,實現(xiàn)雙方契約規(guī)定的經營目標。委托經營管理過程是由委托方、受托方和受益方三方構成,以改善企業(yè)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yè)的贏利能力為目的,具有時間性、經濟擔保性、契約性,以及經營權的商品化、流通性等一系列的特點。企業(yè)委托經營必須遵守三個原則:預定契約原則、委托自主性原則、分開管理原則,才能順利完成各階段的委托經營管理任務。
2.4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是對企業(yè)所有資產及經營項目進行價值識別,找到能夠盈利的要素、環(huán)節(jié)和機會,同時也是對企業(yè)收入結構、成本結構和目標利潤的劃分。按其特點,盈利模式可分為自發(fā)的和自覺的兩種。顧名思義,前者是自發(fā)形成的,尤其是在行業(yè)發(fā)展和市場競爭初期,企業(yè)剛剛起步,運營模式不成熟,盈利模式并未顯現(xiàn),企業(yè)要摸索進行,不易被利用起來。隨著企業(yè)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市場機制的成熟和競爭的加劇,部分企業(yè)因為重視自身贏利模式的研究,通過實踐與經驗的總結設計,形成了自覺的盈利模式,并不斷的調整適應市場競爭的變化。相對于自發(fā)而言,更清晰明確,企業(yè)可以充分利用實現(xiàn)盈利提升。
體育場館委托經營管理,是在體育場館產權關系明確的前提下,按照委托代理理論,產權擁有方將體育場館委托給專業(yè)管理公司運營,專業(yè)公司在實現(xiàn)產權所有人所規(guī)定的運營目標后,努力實現(xiàn)體育場館經濟效益最大化的一種管理方式。相對于其他經營模式,委托經營的場館其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程度較小,僅僅是更換了經營主體,不會改變大型場館公共服務的性質,能夠保證社會效益的實現(xiàn)。雖然所有者即政府不會直接參與經營管理,但選派的經營者把新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帶進場館的經營活動中,因為更專業(yè)、更有能力,所以既能發(fā)揮體育場館的體育功能,又解決了運作費用不足的問題,達到管理
效率與使用效率、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都雙管齊下的目的。
3.1河北省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委托經營管理的優(yōu)勢及意義
由于大型公共體育場館托管這一方式能夠在變更或暫變更原有產權歸屬的前提下,對企業(yè)資產進行規(guī)劃整理,從而有效地回避了場館在經營管理中一些敏感性問題和操作難點,是當前形勢下推進場館經營管理改革的有效模式之一。托管運營是近些年來我國市場經濟中出現(xiàn)的一種嶄新的經營管理模式,是一種新興的資本運營形式。目前,河北省大型場館管理體制改革滯后于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城市,委托經營管理是一種值得探索的資產重組的途徑和方法。
河北省建設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并確保既能承擔大型的綜合型體育賽事同時還要在賽后保證其正常運轉,是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河北省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在完成基礎建設后,只是從硬件上具備了運營的內部條件,而沒有良好的市場運營機制做保障,不具備正常運轉的外部條件,是不可能維持場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當前,河北絕大部分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建設都是由國家政府出資并由財政全額撥款運行的事業(yè)單位,這種以計劃經濟體制為基礎的財政分配方式在市場經濟體制中運行卻凸顯了很多矛盾。尤其是場館的運行體制,融資方式,處理技術,運營模式等方面都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運營的弊端逐漸暴露出來,因此河北省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實行托管運營的模式就應運而生,并逐漸在運營模式中發(fā)揮主導作用。
在河北省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實施托管運營并在運營模式中成為主角,究其原因,主要優(yōu)勢如下:①河北省大型體育場館托管運營模式可以促進市政工程、環(huán)境保護等走向社會化、市場化、專業(yè)化、企業(yè)化,提升場館的正常運行率,發(fā)揮大型場館的投資效益。②作為代理方即被委托者,可以通過收取相關場館運營費進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承擔委托責任,運營費用可以采用包干的形式,代理方的利益與運營費用關系明顯,有利于調動調動代理方的工作積極性,能有效的降低場館的運營成本,避免人、財、物的浪費。從長遠發(fā)展來看,河北省大型公共體育場館的托管模式有利于維持場館的良性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夠充分發(fā)揮出大型公共體育場館的社會、經濟效能。③河北省大型體育場館托管運營模式有利于市場監(jiān)督部門對場館的運行狀況的監(jiān)督管理,有利于政府職能的轉變和政府機構改革的順利實施。
3.2河北省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委托經營管理的劣勢及問題
大型公共體育場館采用托管模式運營是近年來才執(zhí)行的,其經驗、人員、參與企業(yè)等或多或少的存在某些問題。河北省的大型公共體育場館數(shù)量不多,實施委托經營管理模式筆者看出很多不足之處。
首先,場館的委托方和代理方在管理層面上,管理范圍界限不清,存在交叉重復內容,影響工作效率。雖然在合同中明確了雙方的管理內容,但當大型場館面臨重大賽事任務或其他重大管理活動時,如場館的年度檢修、大型賽事的承辦、相關的招投標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面,會有一定程度的重疊,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工作效率。
其次,場館委托方與代理方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對稱。這主要表現(xiàn)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場館委托方所得到的相關信息其來源主要是從代理方提交的各類報表、報告中獲得的,存在一定滯后性,缺少對市場運營前沿動態(tài)的了解,對場館的管理不利。
再次,委托方與代理方角色轉變與觀念轉變的問題。委托經營管理由委托方和代理方兩個獨立的主體完成,委托方會覺得自己的權利被分解了而代理方的員工身份轉變成了為委托方服務,看起來地位下降了。這些角色上的改變會使得雙方員工在觀念、思維和工作方式上都帶來新的挑戰(zhàn)。
最后,對場館進行運營的公司專業(yè)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運營經驗較欠缺,形成對河北省大型公共體育場館良好運行的阻礙。
從行業(yè)整體來看,大型公共體育場館的盈利模式較清晰、明確,是經過長期發(fā)展、研究和設計形成的,應屬于自覺盈利模式。場館的盈利主要來自于其主要的利益相關者:政府、體育組織、媒體、贊助商、體育俱樂部、觀眾、演藝經紀公司等群體,通過賽時和賽后兩種經營方式實現(xiàn)的。
由于我國體育場館行業(yè)起步晚,時間短,各個地區(qū)的經濟水平和體育消費很不均衡,加之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體育產業(yè)發(fā)展并未成熟,體育場館行業(yè)處于改革階段,市場體制沒有全面形成,大部分場館還在摸索適宜的經營模式。一系列因素使得我國部分地區(qū)的大型公共體育場館的盈利模式還不夠清晰、明確,處于自發(fā)盈利階段。
在河北省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委托經營模式中,筆者發(fā)現(xiàn)場館的盈利形式依據(jù)場館的地理位置、經濟發(fā)展水平等各有側重點。由于河北省地形豐富,氣候條件適宜,夏季項目與冬季項目的大型場館都有修建。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河北省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在委托經營過程中,場館的經營活動堅持以體為主、多種經營、增加收入、以體養(yǎng)體、以副助體的原則,響應政府提出的“實行管辦分離,政府職能轉移,把不應該由政府行使的職能轉移給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和中介組織”的工作意見。在委托經營管理過程中,不斷地開發(fā)場館資源,增加收入,提升運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競賽表演、運動休閑、體育培訓、廣告贊助、體育旅游、俱樂部經營是大型公共體育場館的主營體育業(yè)務內容,以演唱會為主的演藝活動、以場租為主要形式的衍生服務,以及滿足日常經營所需要的配套服務,都是在保證為體育運動服務的前提下開展的多種經營(表1)。
表1 體育場館的經營業(yè)務
5.1完善河北省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委托經營管理模式的宏觀策略
5.1.1完善河北省體育市場機制
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委托經營管理在現(xiàn)代產權理論中是產權交易中的一個層次,涉及到場館的原始產權交易、場館法人財產權交易和財產的具體經營管理權。在交易的過程勢必受到市場機制的影響。河北省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實行委托經營管理模式是否能夠推動場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以市場為依托,逐步完善市場機制才能實現(xiàn)。
5.1.2河北省大型公共體育場館的委托經營管理需嚴格遵循“托管”原則
在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委托經營管理過程中,委托方和代理方要嚴格遵守資格審查原則、意思自治原則、兩權分離原則、權責一致、風險共擔原則。
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實行托管經營模式其主要目的就是確保資產保值和增值,因此對委托方的資格審查和范圍有一定限制,同時代理方在資金、技術、人力等資源必須具備雄厚實力。意思自治原則是場館委托方和代理方必須通過法律合同的形式明確雙方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兩權分離原則是指場館委托和代理方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保證場館的經營管理者享有經營自主權,做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提高場館的經濟效益。權責一致、風險共擔原則在經營的過程中,明確場館所有者(即委托方)、代理方、經營者的責、權、利關系,提高企業(yè)對場館的經營管理水平,降低經營風險,強化資產價值意識,提高經營價值、提升企業(yè)效益。
5.2完善河北省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委托經營管理模式的微觀手段
5.2.1在委托方和代理方不違反協(xié)議的前提下,對雙方的工作職責與權限進行明確劃分,提高管理效率和職工工作效率。一些涉及雙方都需參與的項目內容,則要求委托方和代理方提前溝通交流,避免產生矛盾。
5.2.2轉變經營觀念,避免各部門間人員的重復設置。場館管理組織機構的設置以及人員設置的規(guī)模,取決于場館所有方的管理思路和代理方的人力資源實力。因此,河北省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委托運營不僅可以將場館運行和維護等具體工作委托給代理方,也可以將場館運行和維護的管理責任委托給代理方,避免不必要的重復,使雙方工作關系比較順暢。
5.2.3作為大型場館委托經營管理模式中的代理方,必須根據(jù)業(yè)務需要,建立和完善一支專業(yè)運營隊伍,通過強化人才流動機制、加強員工業(yè)務培訓,優(yōu)化人力資源配置等方法和手段,提升代理方的管理水平。
大型公共體育場館作為舉辦大、中型體育賽事,滿足大眾體育消費的重要載體,在我國體育產業(yè)發(fā)展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河北省近年來興建的大型公共體育場館在采用委托經營管理模式過程中摸索形成了適應市場需求的盈利模式,本文力求通過完善河北省大型體育場館委托經營管理模式的分析,對大型體育場館的委托運營提出理論建議和實踐參考。
參考文獻:
[1]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shù)據(jù)公報[EB/OL].http: / / www.chinaispo.com.cn/info/stadium/13486.html
[2]劉波,鄒玉玲.“公共物品理論”視角下我國公共體育場館民營化改革的思考[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 7)
[3]河北體育局.轉發(fā)國家體育總局關于調整普查登記表(丙)中大型體育場館調查范圍的通知[EB/OL].http: / / www.hebsport.gov.cn/6thcensus/tongzhigonggao/20140419/ 2527.html
[4]劉青.體育場館的經營與管理[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38-39
[5]國家體育總局.奧運:體育商業(yè)化運作的典范[EB/OL].http: / /www.sport.gov.en/n16/n1137/index.html.2008-05 -06( 2010-12-25)
[6]高揚.我國大型體育場館經營管理模式的選擇[J].商場現(xiàn)代化,2008.33
[7]于敬鳳.委托經營管理模式在后奧運時期大型體育場館市場化運營中的應用[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9
[8]謝萍萍,陸亨伯.公共體育場館的高成本運作及其民營化改革[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9( 4)
[9]劉波,鄒玉玲.從公共經濟學的角度談我國大型體育場館的效益目標定位[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 5)
[10]徐婷.大型體育場館委托經營管理盈利模式研究[D].西安:西安體育學院,2013
[11]高光琪.河北省公共體育場館經營管理和開發(fā)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