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芳
【摘要】《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只有讓學生在自我的學習過程中,才能與知識相互碰撞、相互回應、相互融合、相互營養(yǎng)、相互創(chuàng)生,才閃爍著一種流動生成的提升美。為此,就語文課堂上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問題,談談我的一點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個性培養(yǎng)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1-0127-02
當今時代是一個張揚個性,價值判斷多元化的時代,重視學生個性培養(yǎng)的觀念正越來越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所認同。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呢?
一、革新教育觀念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制約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因素,如活動課在材料的收集上、在課堂實施上還是會成為最大的問題,尤其在農村偏遠的地區(qū)難以實施。比如有學生上網吧,就會產生安全問題,課堂就會產生有紀律難以控制的問題,這樣就會受到各方面的批評、阻撓和壓力。但偏遠地區(qū)不應該成為新課程改革的棄兒,這就需要老師因地制宜、開拓思路。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可采取獎勵機制,如設立最佳風采獎、最佳組合獎等,并且可以取得家長的幫助。如何取得家長的合作來收集材料?可以用反饋表,讓家長明白合作和活動的重要性以及收集的內容和方向。如何收集材料,尤其是農村孩子如何收集材料?一個是老師提供網址讓學生去查找;二是提供一些相關的書目讓學生上圖書室去查找;三是讓學生留意身邊的信息,尤其是鄉(xiāng)土生活材料,如橋名、人名、店名等。學生收集來的資料還需要專門設立一節(jié)課,來讓學生閱讀然后統計確定分類?;顒咏Y束后,學生或許在課堂上唇槍舌劍,面對寫作卻仍然一片茫然,怎么辦?除了通過各種形式表達出來,還需要解決言與行的失衡問題。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給我們的寫作方式很有用,但是在現在的綜合性活動中有所缺失,所以,有必要的時候,老師還是需要給予寫作上的指導。
二、創(chuàng)設開放情境
創(chuàng)新欲望是一種發(fā)現和探求新知識的心理需求。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僅以其知識和智慧作基礎,而且要與其積極情緒,特別是創(chuàng)新欲望密切相關。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發(fā)現,學生如果對某位老師很親近、很喜歡,對這位老師的課就會感興趣,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好這一學科的知識,在遇到困難時表現出頑強的鉆研精神。因此,我們必須優(yōu)化課堂教學氣氛,為學生創(chuàng)設民主、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誘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欲望,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樂其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放下老師的架子,作為學生的“大朋友”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真摯、坦率地與學生平等相處,互相交流思想,事事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平等對話,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暢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創(chuàng)新的開放性教學情境。老師可以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誰最聰明?”“誰最棒?”“誰的答案更好?”“誰能把老師問倒了……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心靈愉悅、和諧的氛圍,使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堅持自己的見解,敢于與老師、同學討論,從而建立起自主學習的激勵氛圍。
三、建構多元體系
1.評價內容多樣化
在識字寫字上,可采用傳統的看拼音寫詞語、聽寫詞語,寫字以正確、端正、整潔、行款整齊為標準。在閱讀上,既要有古詩背誦積累的考查,各學段學生對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檢測,還要對學生的朗讀進行考察。在寫作上,根據各學段的目標,突出文中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有自己的思想觀點,重視對寫作材料準備過程的評價,為學生建立寫作檔案袋,反映學生的發(fā)展過程。
2.評價方式靈活化
首先要關注差異性評價。在評價時,要注意到學生本身的學習基礎和各年齡段的特點,不能以劃一的標準去評價處在不同發(fā)展階段的不同的個性,充分注意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其次要突出自我評價?,F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內部動機比外部刺激具有更持久的作用,自我評價作為一種自我發(fā)展的動力機制。在綜合性學習中運用更能有利學生的自身發(fā)展。
四、鼓勵逆向思維
課堂上閱讀課文的過程,實質也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過程。在小學語文的教育中,老師要知道有不同生活經歷和個性特征的學生對同一篇課文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包容學生奇怪的答案,不是批評而是引導,允許學生張揚個性,獨立思考。孩子個性體現在思維的不同,而創(chuàng)新思維特點就是求異。所以老師在發(fā)現學生的求異點時,不是直接棒殺,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引導學生在求異中去接近答案。傳統的小學語文教育,總是標準答案,學生的答案不能偏離標準,其實語文題本來就沒答案,就像一個人對一件事物的描述,角度不同,答案自然不同,作為語文老師如果一味的追求標準答案,這其實是在抹殺學生的個性,也是一種錯誤的教育方式。
五、充分解放學生
1.解放學生的口
要讓學生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在教學中就應解放學生的口,加強說的訓練,多問為什么,給學生說的機會;教師精講,把說的機會和時間讓給學生,并且要注重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2.解放學生的手
就是鼓勵學生敢于動手,善于動手,勤于動手。語文教學中的動手,要求學生不僅會寫字,還要把字寫對、寫美觀。在其他方面,動手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方法之一。學生只有在動手的基礎上動腦,才能培養(yǎng)自己的獨特思維,才會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成果。
3.解放學生的腦
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就會嘗到克服困難的滿足與愉悅,感受成功的快樂,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對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并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強求學生必須按自己的思維去想,這樣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總之,新時代的語文教師應該全面以“學生的發(fā)展,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為己任,兢兢業(yè)業(y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生命活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彰顯自己的個性。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真正做好這項既教書又育人的雙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