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利偉 趙丹丹
(河南省焦作市第五人民醫(yī)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高血壓是指以體循環(huán)動脈壓增高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疾病。該病的發(fā)生主要與患者過量飲酒、肥胖、精神長期緊張、過食油膩食物、攝入的鈉鹽過多以及遺傳等因素有關。臨床研究表明,該病是心腦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1]。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藥物療法治療該病。為了探討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療高血壓的臨床效果,我們對近年來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F(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2月~2015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壓患者。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guī)定的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均為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在這些患者中,排除患有冠心病和糖尿病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類疾病及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患有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及存在嚴重腎功能損傷的患者,排除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禁忌癥的患者[2]。我院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甲組和乙組。在甲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其年齡為45~77歲,平均年齡為(58.7±6.2)歲。其中,有輕度高血壓患者31例,有中度高血壓患者20例,有重度高血壓患者9例。在乙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其年齡為48~80歲,平均年齡為(60.1±8.4)歲。其中,有輕度高血壓患者28例,有中度高血壓患者22例,有重度高血壓患者1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我院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基礎治療,包括控制其飲食,減少其鈉鹽的攝入,叮囑其戒煙戒酒,并指導其進行適量的運動。在此基礎上,我院對甲組患者使用硝苯地平進行治療。硝苯地平(生產企業(yè):浙江泰利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1088)的用法為:每次服用20mg,每天服用1次,連續(xù)治療30天。我院對乙組患者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進行治療。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生產企業(yè):海南先聲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088)的用法為:每次服用5mg,每天服用1次,連續(xù)治療30天。
①我院將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顯效:患者經治療后其收縮壓和舒張壓均恢復正常或其收縮壓下降超過30mmHg。有效:患者經治療后其收縮壓下降10~30mmHg。無效:患者經治療后未達到上述標準。治療的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②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其血壓水平的變化情況。
用Epidata3.1軟件錄入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用SPSS19.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正負標準差(x± 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其血壓水平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乙組患者的血壓水平明顯優(yōu)于甲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乙組中治療結果為顯效的患者有52例,為有效的患者有5例,為無效的患者有2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67%。甲組中治療結果為顯效的患者有43例,為有效的患者有8例,為無效的患者有9例,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5%。乙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甲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后其血壓水平的比較(mmHg)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n,%)
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疾病,在中老年群體中的發(fā)病率較高。該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為頭暈、頭痛、頸項板緊、疲勞、心悸以及眩暈等[3]。該病患者的血壓水平如果長期居高不下,就可能誘發(fā)高血壓性腦病、高血壓性腎病等并發(fā)癥,從而危及其生命[4]。過去,臨床上常采用硝苯地平等藥物治療該病,但效果一般,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表明,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療該病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壓水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一種鈣離子拮抗劑,具有阻滯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細胞外的鈣離子進入細胞以及舒張血管平滑肌的作用,降壓效果顯著[5]。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后,乙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甲組患者,乙組患者的血壓水平明顯優(yōu)于甲組患者,二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王舒[6]等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可見,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療高血壓的臨床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壓水平。
[1] 孫元杰.從精虛探討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發(fā)病機制[J].河南中醫(yī),2013,33(9):1393-1395.
[2] 王靜,陳群.716例不同年齡段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發(fā)病機制[J].中醫(yī)研究 ,2012,25(4):12-14.
[3] 鄭曦(綜述).寒冷與原發(fā)性高血壓發(fā)病機制的關系[J].西南軍醫(yī) ,2014,16(2):171-172.
[4] 張紅杰.原發(fā)性高血壓發(fā)病機制的中西醫(yī)研究進展[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19):2465-2467.
[5] 杜霞,袁洪,邢曉為.DNA甲基化與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研究進展[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10,37(4):364-369.
[6] 王舒,楊華,石學敏.國外原發(fā)性高血壓的發(fā)病機制及診治研究新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8(3):34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