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豹
摘 要:課堂教學就要從根本上改變教師傳統(tǒng)教和學生被動的學的陳舊方式,要由學生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訉W習。如何使課堂教學在師生互動中啟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習能力,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需要推行“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導學案”是一種進行教學指導、教學研究比較綜合的理論與實踐,所以可稱其為一種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新型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學案導學;怎樣設計;怎樣實施;實施困惑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要真正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就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陳舊方式,要由學生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訉W習。如何使課堂教學在師生互動中啟發(fā)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習能力,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此,我通過學習他人經驗,積極推行了“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通過探索和實踐,收到了一些成效。下面就我設計和實施導學案談些體會。
一、怎樣設計“導學案”?
什么是“導學案”?我認為:“導學案”就是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案,側重于學生怎么學。學生的學習包括課前預習、課堂學習和課后鞏固三個階段,設計導學案時要考慮每個階段讓學生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經過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五個面設計導學案:課前預習指導、課堂學習過程、課堂小結、反饋練習、課后提高練習
(一)課前學習指導
就是讓學生知道怎樣預習。預習不僅僅是要求學生把書簡單的看一遍。要求學生通過預習了解本課題的學習內容,怎樣讓學生進行預習呢,我的做法是:將學習內容以填空題或簡答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預習,并通過預習解決這些問題。
(二)課堂學習過程
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達成課堂目標。在課堂活動中老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老師要設計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中的每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做什么,老師要做到心中有數,在設計導學案時要體現出來。而每一環(huán)節(jié)學生是否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做的怎么樣?有多少學生做了?老師也要做到心中有數。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獲得知識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瘜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進行實驗探究是學生獲得化學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設計課堂學習過程“導學案”時應重點突出探究過程的設計。如我在設計《常見的堿》這一課題的“導學案”時,其中有一個知識點,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教材中沒有探究實驗,但該知識點非常重要,是中考考查的熱點,并且考查側重于知識的應用。于是我就在導學案中設置了這樣幾個問題:
(1)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嗎?
(2)怎樣證明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呢?
(3)回憶第六單元課題3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實驗,把水換成氫氧化鈉溶液,能觀察到什么現象,為什么?學生通過實驗發(fā)現塑料瓶明顯變癟了。這一現象足以說明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
(4)討論:除了上述實驗,你還能設計出哪些方案證明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這時學生就開始討論,說出了很多種方案。最后老師引導學生:等后面學習了碳酸鈉的性質,我們還可以通過檢驗生成物的方法證明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這不僅為碳酸鈉性質的學習做好了鋪墊,而且讓學生對這些知識充滿了期待。
(三)課堂小結
把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綜合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導學案”中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小結時,回顧學習目標,檢查目標是否達到,還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課堂上未完成的部分要在課下努力完成。
(四)反饋練習和課后提高練習
為保證教學質量,應注意以下幾點:①以涉及本課題知識為主,并重視知識的綜合應用。既要有利于知識鞏固和技巧、方法的運用,又要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②多種題型合理搭配,題目編排由易到難;③控制習題數量,以課堂完成80%左右為宜;④避免教師占用過多講解時間,在練習中可適當給出提示或答案。 習題的設計應包括客觀題和主觀題,按容易題:中等難度題:較難題為3:5:2的比例來編寫,同時兼顧程度較高的學生,可適當編擬一些選做題,使他們吃得飽,同時可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習水平。
二、怎樣實施“導學案”
怎樣實施“導學案”?我的做法如下:提前一天把導學案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及重點、難點,帶著問題對教材進行預習。教師課前收上來對學生完成的預習進行批改。對于一些簡單易懂的知識,課堂上教師不講,讓學生自己展示。對于重難點知識,教師以導學案中的問題為線索組織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導學案和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學習潛能,通過學習小組與同學討論和交流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對與有較大難度的問題,全班同學集體解決。
三、實施“導學案”的困惑
實施導學案,教師要投入很多精力,為了設計一堂導學案,教師往往要花費四到五個小時。整個教學中所用的導學案是自己編寫的材料,是學生真正需要的東西,教師不需要在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上再花時間,不需要在大多數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上再花時間,不需要在毫無意義的板書上再花時間,切實提高了課堂效率。也把學生從眾多的參考書中解放了出來,切實減輕了學生負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但是實施導學案,對于農村的學校還有一定的問題:一是學生的基礎較差且參差不齊,一節(jié)課內容往往完不成任務。二是學生從預習到合作交流需要很長的時間,時間不夠。三是課堂展示過程學生表達能力欠缺,有待提高。
總之,“導學案”的作用在于積極引導學生思考自學,是一種緊張有序的求知過程。使用學案后,學生的審題能力、觀察能力、表達能力都普遍提高,對新信息的接受及遷移運用靈活性增強,對陌生題目沒有畏懼感,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去解決,自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明顯提高?!皩W案”已不單單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涵蓋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各種教學要素,是一種進行教學指導、教學研究比較綜合的理論與實踐,所以可稱其為一種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新型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