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恩峰
(中華中學 江蘇 南京 210006)
審視初中化學教學中的若干問題
韓恩峰
(中華中學江蘇南京210006)
作者根據多年的初中化學教學實踐,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幾個問題進行了一些思考與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問題解決策略與建議。
初中化學;教學;問題分析;對策
初中化學教師每年重復著一樣的教學工作,容易形成教學上的思維定勢,其中較為突出的表現(xiàn)是過于側重“知識點”的教學及以知識與技能為主的“考點”訓練。這樣勢必使教學走入兩極分化,出現(xiàn)徘徊不前。事實證明,即使是不斷加大習題訓練量和訓練頻率,也是于事無補、收效甚微。當前初中化學教學中有哪些問題是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而且能夠改進的呢?讓我們來轉換視角,審視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當前,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存在教師很少或不用課程標準的狀況。課程標準中擬定的課程目標及內容標準,是教學必須達成的最基礎的學習要求。然而,通過有限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過程,逐步培養(yǎng)起來的學習方式方法、思維能力、科學素養(yǎng)等,卻是沒有而且也不應該有上限。所以,試圖以“知識點”、“考點”來詮釋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及標準,是完全不可能的,可能會禁錮教師的思維和教學策略。
問題解決的對策:
1.正確認識和使用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中擬定的課程目標及內容標準,包括三維目標,而《教師教學用書》和《初中化學教學建議》中的課題教學要求,主要體現(xiàn)的是知識與技能。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知識與技能為載體,逐步落實課程標準中的四項過程與方法的課程目標、六項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課程目標。通過新授課、單元復習課、總復習課等不同教學階段及教學課型,逐步實現(xiàn)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
2.擬定成系統(tǒng)的教學目標
筆者將以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的系統(tǒng)設定為例展開。
現(xiàn)在最迫切的問題在于,如何通過有限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過程、課堂教學時空,有機地組織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落實過程。這需要深入研究現(xiàn)行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資源,通過系統(tǒng)分析,將學習內容區(qū)分為陳述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元認知知識,并從中找出核心教學任務。教材中的基礎知識,都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育的載體。只有全面落實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才有可能突破制約當前教學質量提升的瓶頸,從而提高學生素養(yǎng)和能力。
在備課過程中存在僅局限于知識與技能,沒有確立以學為主的教學設計理念和方法的問題。
有兩個典型教學案例:其一,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運用英文和數字來讀化學用語,將H2O讀作:H、2、O;將CO2讀作:C、O、2等等。試想,當一種符號,連其意義都不能在課堂中得到經常性的正確體現(xiàn),怎么能夠提升使用興趣和使用價值?其二,在進行金屬、酸堿鹽的教學中,還在繼續(xù)采用單一物質的學習方式組織一類物質的教學,疏忽了學生學習方式重大轉變的機遇,嚴重阻礙了學習質量和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
問題解決的對策:
為解決上述問題,需要系統(tǒng)地設計技能學習的過程。所謂技能,一般認為是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學習技能需要一個過程,通過一節(jié)課學生通常只能知道或了解某種技能,例如:化學用語的各類符號書寫的技能。對一種技能的學習歷程而言,從初步學會到完全學會,再到熟練掌握,需要經歷的時間是不同的。企圖通過一節(jié)課,或者若干次紙筆測試,就要求學生能夠完全學會,甚至熟練掌握,是不可能的。
(1)系統(tǒng)進行化學用語的教學
學習元素符號要做到會寫、會讀、會用,集中起來就要落實元素符號書寫訓練。在100多種元素符號中,初中階段常用的元素符號有28種。元素符號的書寫訓練,要在系統(tǒng)地分階段學習的基礎上,科學設計常見元素符號的具體內容和數量,體現(xiàn)記憶書寫與理解意義上的準確運用相結合的原則,最大限度的避免學習上消極因素的過早出現(xiàn)。
(2)系統(tǒng)進行思維能力的教學
在人教版初中化學教科書中,結合有限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過程,通過大量歸納、比較、分析、判斷(推斷、假設)、概括、反思等方式,以及大量的課堂討論等內容,提醒我們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進行體驗式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經常進行思維能力養(yǎng)成練習。閱讀、思考、表述、辯解等學習方式是課堂學習活動中進行思維能力養(yǎng)成的最基本的方式,可以訓練與提高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提升教學質量。
初中化學教學中存在單一運用習題訓練,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唯一有效手段的現(xiàn)象,學生缺少體驗過程,使得學習的枯燥乏味感和外在壓力感劇增,而內在的適應能力、需求感和緊迫感急劇下降。學生體驗式學習必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占有相當顯著的地位。然而,近些年來課堂教學現(xiàn)狀是:教材中體驗式學習內容如“作業(yè)”、“家庭小實驗”、“調查研究”等,被排除在教學內容以外,僅采取相關習題式的練習?!坝懻摗?、“課堂思維”等內容,都采取直接追問“唯一正確答案”的方式,基本沒有說理與辨析的過程。“活動與探究”內容,篡改為演示實驗,甚至于篡改為實驗視頻。
問題解決的對策:
1.活動必須與教學中心結合
活動能否促進教學,關鍵在于設計活動時有沒有注意為教學中心服務。以探究類活動為例。探究類活動必須有適合本階段教學實際的,科學探究的具體內容和方法,探究過程必須充分反映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探究的結論必須與教學重難點相吻合?;顒优c教學中心結合的成效,就在于師生是否都能夠樂于參與相關的活動之中,而且活動能夠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
2.活動必須制定適合的評價量規(guī)
學生進入活動行為無序、方向不明、收獲呈現(xiàn)發(fā)散狀,這是初中學生必然的特征,這正是需要啟蒙與引導的證據。因此,在設計每一個活動時,教師必須依據課程標準、教學要求,結合實際具體擬定這個活動的評價量規(guī),而且在活動開始前就先讓學生明確量規(guī)的內容及要求。
3.活動中關注運用知識達成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必要的紙筆測試的習題訓練與課堂體驗式學習活動,是相輔相成的夯實基礎的有效措施。習題更為側重于知識與技能的達成,體驗式活動就可以側重于關注運用知識達成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目標。因此,體驗式活動能夠更大程度上開拓解題能力的潛力。
綜上所述,要想真正提高課堂實效,優(yōu)化課堂教學,需要我們不斷反思我們的教學過程,不斷發(fā)現(xiàn)教學中還存在哪些問題,并通過行之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提高教與學的質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吳俊明主編.新課程理念與初中化學課程改革[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6
[3]楊劍春主編.課程標準的教學解析與實施建議—九年級化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11
1008-0546(2015)10-0039-02
G632.41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5.1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