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西部高校大學生樂觀與心理健康:應激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2016-01-16 03:21:12陳永涌霍涌泉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6年8期
        關鍵詞:樂觀應激調(diào)節(jié)作用

        陳永涌 霍涌泉

        ①中國.青海師范大學(青海西寧) 810008 E-mail:chenyongyong@qhnu.edu.cn ②陜西師范大學

        ?

        西部高校大學生樂觀與心理健康:應激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陳永涌①霍涌泉②

        ①中國.青海師范大學(青海西寧)810008E-mail:chenyongyong@qhnu.edu.cn②陜西師范大學

        【摘要】目的:探討西部高校大學生的樂觀、心理健康與應激的作用機制。方法:采用自編的大學生樂觀量表、抑郁-焦慮-應激自評量表簡版、生活滿意度量表與積極情緒量表為研究工具,對西部4所高校的1027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果:①應激對樂觀傾向和悲觀傾向與抑郁之間的關系具有顯著的調(diào)節(jié)作用(β=-0.138,P<0.01;β=0.199,P<0.001),但對自我效能樂觀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不顯著(P>0.05);②應激對悲觀傾向與焦慮之間的關系具有顯著的調(diào)節(jié)作用(β=0.088,P<0.01),但對樂觀傾向和自我效能樂觀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不顯著(P>0.05);③應激在自我效能樂觀和生活滿意度關系間起到顯著的調(diào)節(jié)作用(β=0.503,P<0.01),但對樂觀傾向和悲觀傾向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不顯著(P>0.05);④應激在悲觀傾向和積極情緒關系間起到顯著的調(diào)節(jié)作用(β=0.137,P<0.05),但對樂觀傾向和自我效能樂觀的調(diào)節(jié)作用不顯著(P>0.05)。結論:西部高校大學生樂觀與心理健康有著密切的相關,而應激可以發(fā)揮有效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關鍵詞】西部高校大學生;樂觀;應激;心理健康;調(diào)節(jié)作用

        [7]彭海霞.大學生希望感的現(xiàn)狀及其與社會支持、自尊的關系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8]禹玉蘭,羅軍,李俊嬌.大學生希望感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5):784-787

        [9]徐強.大學生希望感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2):178-181

        [10]陳燦銳,申荷永,高嵐.應對方式:希望與幸福感的中介[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2):172-175

        [11]黎志華,尹霞云,蔡太生,等.希望和大學生學業(yè)成就的關系:自尊水平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11):1732-1735

        [12]任俊.積極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94-196

        [13]陳燦銳,申荷永,李淅琮.成人素質(zhì)希望量表的信效度檢驗[J].中國臨床心理學志,2009,17(1):24-26

        [14]周步成.心理健康診斷測驗手冊[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1991:5-10

        http://www.cjhp.com.cn/

        在已有研究中樂觀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同時也說明樂觀對心理健康有益這個觀點已達成全人類的共識。很多研究的結果都一致性的表明,樂觀對焦慮和抑郁相關心理癥狀的影響是毋容置疑的。例如,Chang等學者在1977年就提出悲觀是焦慮或抑郁的預見因素[1]。又如,Hardin在以樂觀為中介的模型研究中也證實樂觀對社會焦慮和抑郁的預測作用[2]。還有,Scheier、Carver等學者對神經(jīng)質(zhì)及特質(zhì)焦慮、自制和自尊這些變量進行控制后,抑郁和樂觀及應對的某些方面仍有顯著相關[3]。很多研究都是在心理適應的視閾下去研究樂觀與心理健康的關系,結果一致性的表明,樂觀者比悲觀者的生活滿意度更高,心理適應能力也更好,樂觀者和悲觀者在應對、適應和再評價上也存在顯著差異:樂觀對適應的預見作用有更為顯著的有效性,超過了評價和應對所能解釋的部分[4]。

        近些年來,伴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人們感受到的來自不同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因而也會相應的引起越來越普遍的身心應激反應。所以,應激對個體壓力的影響作用和重要意義也愈加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也逐漸的成為健康心理學領域的重點課題。從已有大量研究中不難發(fā)現(xiàn),應激對人類身心健康的影響是顯而易見并意義重大的,如果個體長期處在應激狀態(tài)水平下,并且應激過于意外、激烈,那么,身心健康就會受到嚴重的損傷。

        為了深入理解樂觀、心理健康與應激的關系,大量研究及很多學者都證實了壓力與應激有其共同之處。國內(nèi)學者張文晉、郭菲和陳祉妍等人對于城市居民的壓力、樂觀、社會的支持和心理健康的一系列方面做了研究,很多結果顯示都是相同的,如壓力和樂觀水平與狀態(tài)對于一系列的心理健康的影響具有明顯的雙方面的交互作用[5]。本研究試圖以抑郁、焦慮為心理健康的負性指標,以積極情緒、生活滿意度為心理健康的正性指標,對這一問題作一探討。以西部4所高校大學生為被試,通過問卷調(diào)查的方法,引入應激變量,考察樂觀與應激及心理健康狀況間的復雜關系并探討這些聯(lián)系的心理機制。

        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提出了一個假設理論模型(見圖1)。具體的假設如下:應激對樂觀和心理健康關系間具有調(diào)節(jié)作用。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采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從西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青海民族大學和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學院選取被試,共施測問卷1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27份(85.58%)。其中,男生477人,女生550人;大一267人,大二336人,大三228人,大四196人;文科專業(yè)學生419人,理科專業(yè)學生608人;周圍人群少數(shù)民族人數(shù)多的大學生有409人,周圍人群漢族人數(shù)多的大學生有326人,周圍人群少數(shù)民族人數(shù)和漢族人數(shù)差不多的大學生有292人。

        1.2方法

        1.2.1樂觀:自編的大學生樂觀量表共有23個題項,通過問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問卷包含3個維度,即樂觀傾向、悲觀傾向與自我效能樂觀。其中,樂觀傾向包含7個題項;悲觀傾向包含6個題項;自我效能樂觀包含10個題項。采用Likert 5點自評式量表法評定(從“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記為1~5分)。問卷總體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達到0.835,分半信度為0.787;4周后對62名青海師范大學的學生進行重測并計算再測信度,問卷總體的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達到0.643,說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本研究樣本數(shù)據(jù)的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χ2/df=4.06,GFI=0.87,AGFI=0.91,RMSEA=0.071,CFI=0.93,RMR=0.082,表明三因素模型對數(shù)據(jù)具有較好的擬合度,構想效度較好,可以作為研究測量工具。

        1.2.2負性心理健康:抑郁-焦慮-應激自評量表簡版(The 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DASS-21)研究采用龔栩等人修訂的DASS-21中文版,總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α系數(shù)為0.89,抑郁和焦慮分量表的內(nèi)部一致性α系數(shù)分別為0.77和0.79[6]。研究釆用DASS-21的抑郁和焦慮兩個分量表作為負性心理健康指標,得分越高代表越具有這種情緒。

        1.2.3正性心理健康:生活滿意度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該量表是由Diener編制,包括5個條目,測量大學生總體生活滿意度。本量表采用Likert 7點量表計分,得分在1~7之間,得分越高,說明生活滿意度就越高[7]。Pavot等人1993年的研究結果表明,生活滿意度量表內(nèi)部一致性α系數(shù)為0.87,8周后的重測α系數(shù)為0.82。SWLS和其他主觀幸福感測量的相關性證明該量表有很好的內(nèi)容效度[8]。國內(nèi)有關研究中譯本內(nèi)部一致性α系數(shù)為:0.83[9],0.74[10]。

        1.2.4積極情緒量表(PAS)該量表選自于Waston和Clark[11]編制的積極消極情緒量表中的積極情緒分量表,包含10個條目,釆用Likert 5點自評式量表法評定(從“幾乎沒有”到“極其多”記為1~5分)。所得平均分為該維度得分,得分越高,說明積極情緒越明顯。黃麗和楊廷忠研究表明,積極情緒量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5,說明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12]。

        1.3統(tǒng)計處理

        采用SPSS 19.0對測驗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結果

        2.1主要變量的相關

        采用皮爾遜相關分析來分析大學生樂觀(樂觀傾向、悲觀傾向、自我效能樂觀3維度)、應激與心理健康水平(分正性心理健康指標和負性心理健康指標)之間的相關關系,見表1。相關分析結果表明,樂觀傾向與正性心理健康指標(生活滿意度、積極情緒)顯著正相關,與負性心理健康指標(抑郁、焦慮)顯著負相關;悲觀傾向與正性心理健康指標(生活滿意度、積極情緒)顯著負相關,與負性心理健康指標(抑郁、焦慮)顯著正相關;自我效能樂觀與正性心理健康指標(生活滿意度、積極情緒)顯著正相關,與負性心理健康指標(抑郁、焦慮)顯著負相關;應激與樂觀傾向顯著負相關;與悲觀傾向顯著正相關;與自我效能樂觀相關不顯著。應激與負性心理健康指標抑郁顯著正相關;與焦慮顯著正相關;與正性心理健康指標生活滿意度顯著負相關;與積極情緒相關不顯著。

        相關結果只反映一種影響的趨勢,而且這種趨勢可能會受到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的影響。因此,希望通過層級別回歸分析來控制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的影響,從而檢驗樂觀與心理健康水平的關系,并重點探討分析應激在其中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注:*P<0.05,**P<0.01,***P<0.001,下同

        2.2應激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2.2.1應激對樂觀和抑郁(負性心理健康指標)關系間的調(diào)節(jié)作用為檢驗樂觀對抑郁的影響及應激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對抑郁進行分層回歸分析,見表2。首先以負性心理健康指標抑郁為結果變量,在回歸分析的第一層控制性別、年級、周圍人群和學習模式的影響,在第二層同時進入樂觀(樂觀傾向、悲觀傾向和自我效能樂觀)3個變量,第三層進入調(diào)節(jié)變量應激,在第四層同時進入樂觀與應激的交互作用項。結果表明,性別和年級顯著的預測西部高校大學生抑郁;學習模式對抑郁也有一定的預測作用;樂觀傾向顯著負向預測西部高校大學生的抑郁,悲觀傾向顯著正向預測西部高校大學生的抑郁;應激顯著的正向預測西部高校大學生的抑郁;應激顯著的調(diào)節(jié)樂觀傾向、悲觀傾向?qū)ξ鞑扛咝4髮W生抑郁的影響,而對自我效能樂觀和抑郁關系間調(diào)節(jié)作用不顯著。

        從圖2中可以看到具體的交互作用,隨著應激水平的增高,樂觀傾向?qū)σ钟舻呢撔杂绊懸苍酱?;而圖3所示,隨著應激水平的增高,悲觀傾向?qū)σ钟舻恼杂绊懸苍酱蟆?/p>

        2.2.2應激對樂觀和焦慮(負性心理健康指標)關系間的調(diào)節(jié)作用為檢驗樂觀對焦慮的影響及應激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對焦慮進行分層回歸分析,見表3。再次以負性心理健康指標焦慮為結果變量,在回歸分析的第一層控制性別、年級、周圍人群和學習模式的影響,在第二層同時進入樂觀(樂觀傾向、悲觀傾向和自我效能樂觀)3個變量,第三層進入調(diào)節(jié)變量應激,在第四層同時進入應激與樂觀的交互作用項。結果表明,年級顯著預測西部高校大學生的焦慮;樂觀傾向顯著負向預測西部高校大學生的焦慮,悲觀傾向顯著正向預測西部高校大學生的焦慮;應激顯著的正向預測西部高校大學生的焦慮;應激顯著的調(diào)節(jié)悲觀傾向?qū)ξ鞑扛咝4髮W生焦慮的影響,而對樂觀傾向和自我效能樂觀與焦慮關系間調(diào)節(jié)作用不顯著。

        從圖4中可以看到具體的交互作用,隨著應激水平的增高,悲觀傾向?qū)箲]的正性影響越大,即悲觀傾向得分越高,焦慮水平越高。

        2.2.3應激對樂觀和生活滿意度(正性心理健康指標)間的調(diào)節(jié)作用為檢驗樂觀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及應激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對生活滿意度進行分層回歸分析,見表4。首先以正性心理健康指標生活滿意度為結果變量,在回歸分析的第一層控制性別、年級、周圍人群和學習模式的影響,在第二層同時進入樂觀(樂觀傾向、悲觀傾向和自我效能樂觀)3個變量,第三層進入調(diào)節(jié)變量應激,在第四層同時進入應激與樂觀的交互作用項。結果表明,控制變量只解釋了生活滿意度方差變異的0.1%,其中控制變量對生活滿意度沒有顯著的預測作用;樂觀傾向和自我效能樂觀顯著正向預測西部高校大學生的生活滿意度,悲觀傾向顯著負向預測西部高校大學生的生活滿意度;應激顯著的負向預測西部高校大學生的生活滿意度;應激顯著的調(diào)節(jié)自我效能樂觀對西部高校大學生生活滿意度的影響,而對樂觀傾向和悲觀傾向與生活滿意度關系間調(diào)節(jié)作用不顯著。

        從圖5中可以看到具體的交互作用,隨著應激水平的增高,自我效能樂觀對生活滿意度的負性影響也越大,即自我效能樂觀得分越高,生活滿意度水平越高。

        2.2.4應激對樂觀和積極情緒(正性心理健康指標)間的調(diào)節(jié)作用為檢驗樂觀對積極情緒的影響及應激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對積極情緒進行分層回歸分析,見表5。以積極情緒的各個指標為結果變量,在回歸分析的第一層控制性別、年級、周圍人群和學習模式的影響,在第二層同時進入樂觀(樂觀傾向、悲觀傾向和自我效能樂觀)3個變量,第三層進入調(diào)節(jié)變量應激,在第四層同時進入應激與樂觀的交互作用項。結果表明,控制變量解釋了積極情緒方差變異的2.8%,其中性別和學習模式顯著的預測西部高校大學生的積極情緒;樂觀傾向和自我效能樂觀顯著正向預測西部高校大學生的積極情緒,悲觀傾向顯著負向預測西部高校大學生的積極情緒;應激顯著的負向預測西部高校大學生的積極情緒;應激顯著的調(diào)節(jié)悲觀傾向?qū)ξ鞑扛咝4髮W生的積極情緒間的影響,而對樂觀傾向和自我效能樂觀與積極情緒間調(diào)節(jié)作用不顯著。

        從圖5中可以看到具體的交互作用,隨著應激水平的增高,悲觀傾向?qū)Ψe極情緒的負性影響也越大,即悲觀傾向得分越高,積極情緒水平越低。

        3討論

        3.1大學生樂觀、應激與心理健康之間的相關

        本研究在綜合以往研究的基礎上,綜合采用了多個研究變量,探索大學生樂觀、應激與心理健康之間的相關關系。樂觀傾向與正性心理健康指標(生活滿意度、積極情緒)顯著正相關,與負性心理健康指標(抑郁、焦慮)顯著負相關;悲觀傾向與正性心理健康指標(生活滿意度、積極情緒)顯著負相關,與負性心理健康指標(抑郁、焦慮)顯著正相關。研究結論與徐遠超、吳大興和龔勛[13]、吳雨晨[14]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一致,袁莉敏與張日昇的研究也得出了類似的的結論[15]。自我效能樂觀與正性心理健康指標(生活滿意度、積極情緒)顯著正相關,與負性心理健康指標(抑郁、焦慮)顯著負相關;國外學者Scheier等人的研究結果則表明,與社會樂觀相比,個體樂觀、自我效能感樂觀和生活的滿意度緊密相關,而且程度更高,樂觀和抑郁及應對的某些方面仍有顯著相關[15],Viekers等研究者提出,樂觀是抑郁顯著的預見因素[16]。從眾多研究者對應激研究的開始,就發(fā)現(xiàn)應激對個體的身心健康會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大量的研究也已經(jīng)證實了心理健康與應激有著密切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應激與樂觀傾向顯著負相關,與悲觀傾向顯著正相關,與自我效能樂觀相關不顯著;應激與負性心理健康指標抑郁顯著正相關,與焦慮顯著正相關,與正性心理健康指標生活滿意度顯著負相關,與積極情緒相關不顯著。研究的結論驗證了Constance Hammen等提出的應激發(fā)生假設(stress generation hypothesis),即個體由于人格特質(zhì)或者一些行為表現(xiàn)如處于沮喪狀態(tài),會引起應激的情境并給自己帶來額外的負性事件,而這些又導致了抑郁的進一步升級[17]。

        3.2應激對樂觀和負性心理健康指標(抑郁和焦慮)間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本研究考察了西部4所高校大學生樂觀與心理健康及應激的調(diào)節(jié)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應激能調(diào)節(jié)樂觀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結果支持了Monroe和Hadjiyannakis等提出的抑郁認知易感性應激模式理論[18]。Hankin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日常應激可能對個體的功能失調(diào)性態(tài)度與抑郁癥狀之間關系起調(diào)節(jié)作用,從而影響抑郁的發(fā)生[19]。抑郁的認知模型強調(diào)當個體經(jīng)歷應激性事件時,可增加其罹患抑郁癥的風險[20]。梁寶勇等研究者指出,焦慮性人格特質(zhì)一方面對心理健康有直接預測作用,另一方面又通過不同的應對風格影響了心理健康[21]。已有許多研究共同表明,壓力與應激有其共同之處。陶沙的研究中也報告大學生群體中個體的壓力水平對于樂觀和悲觀傾向個體的抑郁情緒有一定的調(diào)節(jié)作用,而伴隨著壓力水平的增高,相應的樂觀保護作用也隨之變強[22]。應激在悲觀傾向與焦慮關系間起積極的調(diào)節(jié)作用。這驗證了已有的研究結論,Thompson,etc、Freckleton,etc提出,樂觀特質(zhì)水平較低的個體對未來抱有消極的態(tài)度,每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他們就會體驗更多的焦慮[23-24]。

        3.3應激對樂觀和正性心理健康指標(積極情緒和生活滿意度)間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國外亦有很多研究都顯示,樂觀是壓力情境下出現(xiàn)的一種有效的、內(nèi)在的、內(nèi)部資源[25],樂觀和悲觀者個體在需要持續(xù)注意的很多工作中表現(xiàn)出執(zhí)行力、工作負責和應激的不同程度的差異[26],這個研究結論告訴我們,首先,樂觀或許能夠在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應激條件下起到不同的保護作用,樂觀水平可能能夠調(diào)節(jié)應激事件對個體情緒的影響;其次,應激強調(diào)個體和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注重個體在應激情境中的主觀能動性;最后,可能是由于應激反應的不同強度差異是由不同樂觀特質(zhì)水平的不同個體對于不同事件的評價的區(qū)別導致的。唐海波等人也提出生活事件作為大學生負性情緒的易感因子,對于負性情緒的影響是顯著的[27]。在樂觀與正性心理健康之間,應激可以起到部分調(diào)節(jié)的作用。應激在悲觀傾向與積極情緒間的乘積項顯著,這說明了在悲觀傾向和積極情緒之間,應激也具有一定的調(diào)節(jié)作用。這一研究與已有結論相一致。

        這一調(diào)節(jié)作用的發(fā)現(xiàn)具有實際意義,一方面,它提示我們,樂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是復雜的;另一方面,這種調(diào)節(jié)作用的發(fā)現(xiàn)將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Chang E C.,Maydeu-Olivares A,D'Zurilla T J.Optimism and pessimism as partially independent constructs:Relationship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7,23(3):433-440

        [2]Hardin E E,Leong F T.Optimism and pessimism as mediators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self-discrepancies and distress among Asian and European Americans[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5,52(1):25-35

        [3]Scheier M F,Carver C S, Bridges M W.Distinguishing optimism from neuroticism(and trait anxiety,self-mastery,and self-esteem):A reevaluation of the Life Orientation Tes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4,67(6):1063-1078

        [4]Chang E C.Cultural differences in optimism,pessimism,and coping:Predictors of subsequent adjustment in Asian American and Caucasian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96,43(1):113-123

        [5]張文晉,郭菲,陳祉妍.壓力、樂觀和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19(2):225-227

        [6]龔栩,謝熹瑤,徐蕊,等.抑郁-焦慮-壓力量表簡體中文版(DASS-21)在中國大學生中的測試報告[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0,18(4):443-446

        [7]Diener E D,Robeta A Emmons,Larsen R J,et al.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1985,49(1):71-75

        [8]Pavot W,Diener E.Review of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J].Psychological Assessment,1993,5(2):164-172

        [9]崔淼.成功老齡化畢生控制理論研究:控制策略、自尊與生活滿意度[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3

        [10]袁莉敏.大學生樂觀,歸因方式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研究[C].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2005

        [11]Watson D,Clark L A,Tellegen A.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brief measures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The PANAS scale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8,54(6):1063-1070

        [12]黃麗,楊廷忠.正性負性情緒量表的中國人群適用性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3,17(1):54-56

        [13]徐遠超,吳大興,龔勛.大學生的樂觀傾向與生活滿意度,焦慮,抑郁的關系[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1(6):155-157

        [14]吳雨晨,楊麗,梁寶勇.樂觀人格傾向問卷的編制及信效度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15(4):335-338

        [15]袁莉敏,張日昇.大學生歸因方式,氣質(zhì)性樂觀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7,23(2):111-115

        [16]Vickers K S,Vogeltanz N D.Dispositional optimism as a predictor of depressive symptoms over time[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0,28(2):259-272

        [17]Constance Hammen.Generation of stress in the course of unipolar depression[J].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1991,100(4):555-561

        [18]Monroe S M,Hadjiyannakis K.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depression:Focusing on severe life stress[M].2002,New York,NY,US:Guilford Press,xiii,624 pp

        [19]Hankin B L,Abramson L Y,Miller N,et al.Cognitive vulnerability-stress theories of depression:Examining affective specificity in the prediction of depression versus anxiety in three prospective studies[J].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2004,28(3):309-345

        [20]俎海珍,盧國華,董蘭,等.大學生歸因風格、應激性生活事件與抑郁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19(7):864-866

        [21]劉溪,梁寶勇,高健,等.特質(zhì)焦慮、應激和應對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4):602-605

        [22]陶沙.樂觀、悲觀傾向與抑郁的關系及壓力、性別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心理學報,2006,38(6):886-901

        [23]Thompson S C,Ting S A.Avoidance denial versus optimistic denial in reaction to the threat of future cardiovascular disease[J].Health Education & Behavior,2012,39(5):620-629

        [24]Ferguson G M,Iturbide M I,Gordon B P.Tridimensional(3D)acculturation:Ethnic identity and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of tricultural Jamaican immigrants[J].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in Psychology:Research,Practice,Consultation,2014,3(4):238-251

        [25]Scheier M F,Carver C S.Effects of optimism on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well-being:Theoretical overview and empirical update[J].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1992,16(2):201-228

        [26]Szalma J L.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performance,workload,and stress in sustained attention:Optimism and pessimism[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9,47(5):444-451

        [27]唐海波,羅黃金,朱傳文,等.生活事件對大學生負性情緒的影響:神經(jīng)質(zhì)和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6):904-906

        http://www.cjhp.com.cn/

        Optimism and Mental Health in College Students in Western China:The Moderate Effect of Stress

        Chen Yongyong,Huo Yongquan

        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Xining 810008,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initial mechanism of the influences of optimism on individual's mental health and stress.Methods:A total of 1027 college students from four different universities in western China were as the samples,and estimated with the self-made optimism scale,Positive Affect Scale(PAS),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the 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DASS-21)。Results:①Stress moderated the prediction of optimism and pessimistic tendency on depression(β=-0.138,P<0.01;β=0.199,P<0.001);There was no moderate effec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optimism and depression(P>0.05);②Stress moderated the prediction of pessimistic tendency on anxiety(β=0.088,P<0.01),there was no moderate effec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timism,self-efficacy optimism and anxiety(P>0.05);③Stress moderated the prediction of self-efficacy optimism on life satisfaction(β=0.503,P<0.01),there was no moderate effec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timism,pessimistic and life satisfaction(P>0.05);④Stress moderated the prediction of pessimistic tendency on positive affection(β=0.137,P<0.05),there was no moderate effec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timism,self-efficacy optimism and life satisfaction(P>0.05).Conclusion:Optimism and mental health are closely related,and stress can play an effective regulatory role in today's western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in western China;Optimism;Stress;Mental health;Moderate effect

        *基金項目:青海師范大學青年科研基金項目“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的樂觀心理與心理健康:社會認同的中介效應”

        中圖分類號:R395.6,B8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252(2016)08-1247-07

        doi:10.13342/j.cnki.cjhp.2016.08.036

        (收稿時間:2016-02-24) 2016-02-19)

        ·論著·(發(fā)展心理)

        猜你喜歡
        樂觀應激調(diào)節(jié)作用
        中藥的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
        術前咪達唑侖配合心理干預對腫瘤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
        自噬對骨代謝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不忘初心,一路耕耘
        應激性作戰(zhàn)智能決策系統(tǒng)體系結構
        《老人與?!放c《活著》的生命意識比較
        一例由應激造成養(yǎng)殖鱷魚死亡的報道
        淺談怎樣調(diào)節(jié)課堂“課味”
        Ad36感染對維吾爾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達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中藥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舉隅
        国产又爽又黄又刺激的视频| 亚洲天堂色婷婷一区二区| 久久久精品国产三级精品| 日韩大片高清播放器大全| 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线|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不卡海量 |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潮流水| 日本爽快片18禁免费看| 91性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扒下语文老师的丝袜美腿| 亚洲最新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青榴视频在线观看| 毛片免费在线观看网址| 免费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女同| 人妻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和外国人做人爱视频| 麻豆五月婷婷| 操国产丝袜露脸在线播放|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 免费a级毛片出奶水| 欧美高h视频| 人妻少妇艳情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爽爽爽|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丝袜| 青青草手机成人自拍视频|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丁香六月久久| 91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98| 欧美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丝袜美女在线| 大又大又粗又硬又爽少妇毛片 | 色老汉亚洲av影院天天精品|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妖精|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第一区| 亚洲tv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丝袜美腿在线观看视频| av鲁丝一区鲁丝二区鲁丝三区| 97成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