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杰
摘要:教書育人主要分為廣義與狹義的理解。從廣義角度上來講,教書育人涵蓋了學校全部的教育、管理與服務工作,為祖國培養(yǎng)人才。而從狹義角度來講,教書育人在實際的教學中,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其中,教書就是教師傳授給學生文化知識、系統(tǒng)的科學以及相應的訓練技能等,主要目的就是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不斷培養(yǎng)其能力與智力;而育人則是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使其具備良好的品質(zhì)與思想品德,更好地做人。
關(guān)鍵詞:英語教學;教書;育人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4-0267-02
作為教師,最重要的就是對學生關(guān)愛、尊重,并對學生負責,將全部精力放在學校的教學工作上,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深入挖掘?qū)W生的特長,努力激發(fā)學生興趣,把握學生的內(nèi)心情感,用熱情激勵的語言引導學生走向自信、走向成功,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將思想教育滲透于英語教學之中,教師應用心尋找合適的思想教育方法,進而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品質(zhì)與思想道德,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英語教學不僅要重視學科基本知識的傳授,同樣需要重視學生的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標。因此,我們首先要更新觀念,以成功教育為本,把英語教學的素質(zhì)培養(yǎng)與知識的教授并重。下面談一談筆者在課堂教學中的幾點作法。
一、與時代接軌,適時滲透新知識,使學生樹立遠大理想
初中生正處于形成科學興趣和科學理想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以好奇心和模仿為主要特點的學習方式非常有利于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新知識滲透能使學生與時代和社會發(fā)展更貼近。例如,在學“Macau”(澳門)這個新詞時,筆者與學生一起唱起《七子之歌》這首歌典,讓學生了解Internet(因特網(wǎng)),要求學生上網(wǎng)查詢一些資料。隨著我國舉辦奧運會,學生也了解了一些關(guān)于這個組織的有些情況。有的學生提到CEO、家庭影院、GDP等都離不開英語;還有的學生提到“克隆羊”,于是筆者簡單地講解了有關(guān)“CLONE”(克隆技術(shù))這方面的知識,在講縮略詞PLA、PRC、UN時,把一些新知識滲透給學生,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愛國精神,了解了世界的發(fā)展有多么快速。改變了過去只注重課本,“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狀況。
二、創(chuàng)設語境、激發(fā)興趣,對學生進行熱愛生活的教育
課堂上筆者根據(jù)教學實際,創(chuàng)設語境引出生詞、短語、對話情景讓學生感到學習知識非常有趣和生活融為一體。例如,在教第一冊第53課時,筆者讓學生帶來shirt、blouse、trousers、dress、shoes、hat等物品,掛在一條衣服繩上(on Miss Li's clothes line),而根據(jù)學生們所穿的服裝及顏色進行對話練習。例如:What's this in English?It's blouse. What colotr is your blouse?It's white,Are these your trousers?Yes,they are,Where are they?Put on your shoes/hat.
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熟練地掌握了英語單詞的正確讀音,同時對本課學習內(nèi)容有了深入了解,對英語單詞的句型應用準確把握,使其充分感受到英語知識的學習有趣并且靈活,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
三、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正確引導學生樹立自信心
現(xiàn)階段,新課程標準的概念就是幫助學生走向成功,在此過程中,需要重視學生個性的養(yǎng)成,并尊重學生間的差異,主要教學目標就是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需要積極地鼓勵學生,使其樹立自信心,并充分地激發(fā)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最終的目的就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轉(zhuǎn)變被動學習的方式,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英語教學過程中,因此,英語教師需要尋找學生認可并欣然接受的教學方法。所以,英語教師可以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充分利用耳、眼以及手。例如:在教學初一英語Unit 20Lesson78“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一課時,教師可以采取新的教學方法,可以以手工制作課的形式傳授給學生知識,這樣可以產(chǎn)生可觀的效果。在課前可以讓學生準備剪刀和紙等材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將準備好的紙折動物放在講桌上,通過對動物英語單詞的復習來學習本課的英語句型,即“Whats this /that?It's a/an...What are these/those?They are...”在學習該英語句型的同時,使學生對表示動物的英語單詞有了更深的記憶,而且也熟練掌握了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這種方法可以更好地營造英語教學的氛圍,使得學生更主動、更積極地學習英語。
在課堂氛圍活躍的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將課堂的主動權(quán)交予學生,使學生自由結(jié)合。這樣為學生提供了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使其不再受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束縛,放松自己,真正融入到英語學習環(huán)境中,暢所欲言。
在學生完成紙折作品并展示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簡筆畫,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英語句型的練習與使用。在英語課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在全新的環(huán)境中學習,不僅鍛煉了動手能力,還充分彰顯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使學生獲得更大的收獲。
四、重點把握單詞教學,結(jié)合社會文化,對學生禮貌教育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對語言不明白,而是由于不了解其文化,從而在交往過程中引起對方的誤解。比如在教學Miss、Mrs、Ms這三個詞時,讓學生區(qū)別并會運用。尤其是現(xiàn)在“Ms”比較流行,從中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比如在教學How old are you?這個句型時,特別強調(diào)中西方差別。比如在中國,問How old are you?是表示對對方的關(guān)心;可是在西方,人們都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的年齡(It's a secret)。在教學“old”這個詞時,在中國,我們經(jīng)常稱呼老工人、老教師等,而這里老字帶有尊敬之意;可是在西方,一個以年輕為中心的社會,人們都希望別人說自己年輕,而不愿意人們用“old”來形容自己。如果我們不了解這個文化差異,用“old”稱呼西方上了年紀的人,他們會覺得你不尊重他。再比如,初一時教學“Thank you”這個最常用的詞語也會引起理解的歧義。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美國人娶了一位韓國太太,有一天,這位韓國太太給丈夫端過一杯茶,丈夫隨口就說:“Thank you”。這時,韓國太太就顯得很不高興,心想:“剛結(jié)婚,你說‘Thank you也就罷了??涩F(xiàn)在結(jié)婚這么久了,你還那么客氣?!逼鋵?,她是誤解了她的丈夫,因為在美國拿茶杯、遞東西,哪怕是互相交換東西,他們都會說“Thank you”,這是一種文化習慣。所以說,在教學中我們除了重視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外,還應該重視社會文化方面的知識。通過這種英語教學方法,不僅能夠使學生了解其他國家的文化與習俗,同時也更好地為禮貌教育奠定了基礎,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社會文化。
五、實施分層教學,使學生意志堅定
根據(jù)“差距論”的理念可以發(fā)現(xiàn),不同學生的智力與實際的接受能力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所以,英語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需要對教材進行研讀,保證能夠更好地駕馭學生。即使已經(jīng)設計好的教學活動,還是需要根據(jù)實際的教學情況與學生的吸收效果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積極實施分層教學,使學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優(yōu)勢與特長,堅定其學好英語的意志,進而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特長,學生間的相互交流還可以相互促進與啟發(fā),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更好地學習英語知識。
六、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磨煉頑強的學習意志
因為不同的因素導致學生在初二、初三的英語學習中停滯不前,陷入困境。如果英語教師不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動力,降低英語學習的興趣。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教育,使其積極面對學習困難并克服困難。例如:筆者曾接手的一名初三學生,別的學科都行,但在初二時英語成績一直不及格,他也知道英語成績上不去,高中進不了,因此整天垂頭喪氣。面對毫無信心的他,筆者找他個別談心,做細致的思想工作,幫他分析原因,他的其余學科成績都不錯,只要攻克英語就很有希望。筆者表示愿意幫助他在服困難,在適當時間幫助他補差,使他鼓起了勇氣,以堅強的意志勤奮學習,考上了高中。
七、創(chuàng)新合作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在英語教學中,為了更好地拓展學生的英語思維,就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積極運用不同的合作學習方式,實現(xiàn)課堂交往方式的多樣性。通過不同的合作學習方式,使得教師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導調(diào)控作用,并有效地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參與率,使學生在實際的合作學習中學會與人合作。與此同時,通過小組之間的比賽,可以使學生之間形成互幫互助的關(guān)系,并更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合作創(chuàng)新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英語教學中引進思想教育已經(jīng)成為英語教師的基本職責。眾所周知,英語學科在學生的學習階段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學習英語,學生可以掌握新的語言,了解新的文化,形成新的思想理念,所以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更需要重視其思想道德與品質(zhì)的養(yǎng)成。而在此期間,英語教師將承擔著重要的責任,通過在英語教學中引進思想教育,使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懂得做人,并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zhì),不僅可以學好英語,還可以塑造學生的個性,促進其全面發(fā)展,使其成為有理想、有文化的高素質(zhì)人才。
參考文獻:
[1]林崇德.學習與發(fā)展[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
[2]鄭毓信,梁貫成.認知科學建構(gòu)主義與數(shù)學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3]鄭毓信.教學方法論[M].桂林: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