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tǒng)計法等對國內初中留守兒童體質現狀的相關研究進行了梳理,并著重以重慶市北碚區(qū)為出發(fā)點對初中留守兒童體質現狀的成因進行了調查解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干預措施。
關鍵詞:重慶北碚 初中 留守兒童 體質 成因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1.218
中國農村目前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5800萬。報告顯示,在農村留守兒童中,初中學齡(12-14周歲)占總體比例的20.84%[1]。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qū),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歲及以下的兒童[2]。在關于留守兒童的定義中,并沒有圈定留守兒童僅來源于農村,只是說農村留守兒童更多而已。本文選取樣本就包括農村與城市兩個部分的留守兒童。查尋關于留守兒童體質方面的論文,資料是相當豐厚的,但這些資料更多的對留守兒童所存體質現狀的研究,而對產生這些體質現狀的成因并沒有作具體實證探析,而更多的是憑感覺出發(fā)的一系列推測而已。本文的研究則試著從調查實證的角度對留守兒童體質成因進行思考,以期發(fā)現這些體質的狀況。本研究思路欲采用“由點及面”的模式先從重慶市北碚區(qū)入手,后續(xù)研究則逐漸向整個重慶市以及更大的區(qū)域進行拓展。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重慶市北碚區(qū)中學9所學校的初中12歲-14歲年齡段的留守兒童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CNKI資源總庫對留守兒童體質方面的文獻進行查閱。
2.訪談法
根據文獻資料和研究目的,對將要抽樣的部分留守初中學生及其家庭、學校、所在社區(qū)等信息進行初步的訪問調查,獲取第一手的感性資料,并初步設計出調查問卷的量表。
3.問卷調查法
通過資料的查閱、訪談、實驗、專家問卷調查的各個步驟并進一步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設計并最后確定了“重慶市北碚區(qū)初中留守兒童體質成因狀況問卷調查表”。調查問卷共發(fā)放了1000份(年齡范疇涵蓋12-14歲),收回1000份,有效調查問卷為760份,其中男生為390名,女生為370名。
4. 數理統(tǒng)計法
運用SPSS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處理。對調查問卷中的體質成因狀況進行了統(tǒng)計計算后的圖形描繪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一)留守兒童體質現狀成因解讀
根據查閱的相關文獻解讀,可將留守兒童體質成因因素大致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父母親及其他人體育行為;運動物質條件;體育的價值地位認知;性別;體質遺傳;留守兒童體育意識行為。下面則是通過問卷調查后對這些因素的具體分析。
(二)重慶市北碚區(qū)初中留守兒童體質成因題項獨立等級分析
對這些問卷的數據進行成因歸類,并對每一類題項的A選項設定分值為5分,B選項設定分值為4分,C選項設定分值為3分,D選項設定分值為2分。每份有效問卷中,每一類題的各個題項的得分相加,再除以該類題項都為優(yōu)時的總分,則可得到該份問卷的一個相應百分比,再按百分比的90%以上、80%-89%、70%-79%、60% -69%、60%以下分別對應優(yōu)、良、中、差、不及格五個等級,則每份問卷相應類別成因百分比進入相應的等級,最后相應成因的各等級的人數與760份問卷相比較獲得該類題人數的百分比,從而可獲得該成因相關描述統(tǒng)計餅狀圖情況。這一成因情況的判別,有利于為后期的干預措施設立提供實證依據。
1.父母親及其他人體育行為狀況分析
留守兒童對于父母親及其人體育行為的評判進入各等級的人數分別為優(yōu)61人(8%)、良122人(16%)等。(如圖1)
<E:\123456\學周刊·上旬刊201601\+接排1 126-240\重慶北碚初中留守兒童體質狀況成因初探-1.tif>[優(yōu)
良
中
差
不及格][8%
61][16%
122][25%
190][33%
251][18%
137][優(yōu)][良][中][差][不及格]
圖1 父母親及其他人體育行為成因狀況
從該圖不難看出,優(yōu)、良比例總計僅有24%,僅占總數的極少部分,而中以下水平的則占了76%,而構成中以下的三者中,尤以不及格者為最多。這一調查結果顯示出父母親及其他人的體育行為在留守兒童的心目中形成了較高的負面影響作用,值得人們高度重視。
2.運動物質條件成因狀況分析
運動物質條件包括運動場地器材、運動裝備、兒童的飲食營養(yǎng)等諸多客觀物質環(huán)境。對問卷中該項構因進行歸類統(tǒng)計,求得進入各等級的人數與比例分別為優(yōu)38人(5%)、良76人(10%)等。(如圖2)
<E:\123456\學周刊·上旬刊201601\+接排1 126-240\重慶北碚初中留守兒童體質狀況成因初探-2.tif>[優(yōu)
良
中
差
不及格][5%
38][10%
76][37%
281][28%
213][20%
152][優(yōu)][良][中][差][不及格]
圖2 運動物質條件成因狀況
對圖1和圖2進行比較可直觀發(fā)現,對于運動物質條件的不滿足更勝一籌。優(yōu)和良方面的意見進一步減少,而中基本持平,但差和不及格則明顯更多。這些問卷調查題項反饋出留守兒童對于運動物質條件的評價更傾于負面。將負面情況向有利于兒童運動的良好情況進行轉化顯然勢在必行。
3. 體育的價值地位成因狀況分析
對于12-14歲年齡段的學生而言,中考考試體育是彰顯體育價值的最直接因素。
<E:\123456\學周刊·上旬刊201601\+接排1 126-240\重慶北碚初中留守兒童體質狀況成因初探-3.tif>[優(yōu)
良
中
差
不及格][11.97%
91][2.76%
21][53.03%
403][26.05%
198][優(yōu)][良][中][差][不及格]
圖3 體育價值成因狀況
留守兒童對該題項的意向主要表明體育中考在其心目中的地位。匯集該項成因并統(tǒng)計發(fā)現,進入各等級人數與比例分別為優(yōu)403人(53%)等。(如圖3)這一等級結構與前兩個成因完全相反,充分展示了政策導向對人們價值意識的促進作用。
體育運動的重要價值的顯現因為其進入中考而突然升值,即使是缺少了身邊父母引導的留守兒童也感受到了其作用的巨大。
4. 性別與體質遺傳成因狀況分析
<E:\123456\學周刊·上旬刊201601\+接排1 126-240\重慶北碚初中留守兒童體質狀況成因初探-4.tif>[不及格][良][優(yōu)][中][優(yōu)
良
中
差
不及格][2%
15][差][68%
517][18%
137][8%
61]
圖4 性別與體質成因狀況
經初步驗證發(fā)現,性別與體質成因狀況所獲得的等級百分比情況趨于一致,于是將二者匯總合并統(tǒng)計得到各等級情況如下:優(yōu)517人(68%)等。(如圖4)這一結果與關于體育價值地位的認知非常相似。即更多的人認為體質的好壞遺傳起著不小的作用,而在體育運動中男生的參與情況明顯好于女生。
5. 留守兒童體育意識行為成因狀況分析
上述的成因(除體質遺傳)要起作用均離不開對留守兒童體育意識行為的影響,因此留守兒童體育意識行為的中介作用是其他各項因素難以替代的。通過統(tǒng)計留守兒童體育意識行為,各等級情況如下:優(yōu)114人(15%)等。(如圖5)從等級分布可以看出,具有中等水平體育意識和行為的為最多,這部分個體的體育意識行為可上可下的“十字路口”,因此應該盡力爭取促成其向優(yōu)的方向轉化。而差和不及格仍合計占到了40%,是不小的數目。雖然優(yōu)和良仍然合計只有三分之一左右,雖仍不容樂觀,但比起前面所述的父母親和其他人的體育行為來看已經進步不小了。
<E:\123456\學周刊·上旬刊201601\+接排1 126-240\重慶北碚初中留守兒童體質狀況成因初探-5.tif>[19%
144][優(yōu)
良
中
差
不及格][19%
144][15%
114][26%
198][21%
160][不及格][中][良][優(yōu)][差]
圖5 留守兒童體育意識行為成因狀況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留守兒童體質成因中呈現不良狀況的包括父母親及其他人的體育行為、運動物質條件、留守兒童的體育意識行為;呈現優(yōu)異狀況的包括體育價值地位、性別和體質遺傳。通過對不良成因的改善必能使其等級從不良現狀向良性狀況轉化。
(二)建議
1.大力進行運動物質條件建設
運動物質條件在幾項成因狀況中其情況較為嚴峻,因此對其進行認真的改善勢在必行。包括政府應從制度上進行戶籍問題的改革、保障農村等留守兒童存在較多區(qū)域的公共醫(yī)療衛(wèi)生、基礎教育等經費投入、在當前政府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允許社會力量參與,搞好“寄宿學?!薄傲羰貎和摇钡却胧?。
2.進一步提高體育的價值地位
體育進入中考對學生的體育意識行為提高和促進很大,以前不運動的人也被動地成了體育的“愛好者”。如果體育能夠納入高考的考察范圍,那么體育在學生心目中的價值地位將會更上一層樓。
3.加強父母親及其他人的體育行為建設
我們可以考慮建成以學校體育教師為核心的學校家庭體育一體化體育促進模式,營造出家庭、學校的良好體育運動氛圍。至于這一模式如何具體運作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
4.每隔一定時間對留守兒童體質成因的狀況進行追蹤調查
之所以要有意識地安排追蹤調查主要目的是要研究隨著時間的推移,留守兒童體質成因狀況是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時也對照依然存在的問題尋求相應的處理對策,以期保證成因狀況始終能夠保持在較好的優(yōu)化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劉海濤,關朝陽.河南省留守兒童健康體適能現狀調查與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1(10):86.
[2]周瑞英,崔建國,祁國杰.合肥地區(qū)農村留守兒童體質現狀及干預措施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3(2):96.
作者簡介:
吉莉揚洋(1999- ),女,漢族,在讀學生,是重慶市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雛鷹計劃”第四期學員。
(責編 張敬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