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倫卉,劉永霞,唐 晴,王 蓉,席凡捷,張亭亭,劉臘梅
Influence of point injection with meridian flowing Na Zhi
method o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europathy
Wu Lunhui,Liu Yongxia,Tang Qing,et 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ichuan 610072 China)
子午流注納支法穴位注射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人的影響
吳倫卉,劉永霞,唐晴,王蓉,席凡捷,張亭亭,劉臘梅
Influence of point injection with meridian flowing Na Zhi
method o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neuropathy
Wu Lunhui,Liu Yongxia,Tang Qing,et 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Sichuan 610072 China)
摘要:[目的]探討子午流注穴位注射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人療效的影響。[方法]將70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病人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例。對照組病人實施腺苷鈷胺肌肉注射,觀察組病人實施子午流注納支法擇時腺苷鈷胺穴位注射。治療4周后比較兩組病人神經傳導速度及臨床治療有效率。[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改善病人神經傳導速度、臨床治療有效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子午流注納支法穴位注射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病人的神經傳導功能。
關鍵詞: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子午流注;穴位注射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碼: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27.036
文章編號:號:1009-6493(2015)09C-3418-02
通訊作者
作者簡介吳倫卉,碩士研究生,單位:610072,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劉永霞()單位:610072,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唐晴、王蓉、席凡捷、張亭亭單位:611137,成都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劉臘梅單位:400016,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收稿日期:(2014-08-04;修回日期:2015-08-25)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我國糖尿病發(fā)病率越來越高,根據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IDF)公布的第6版糖尿病地圖,我國2013年糖尿病的患病人數為9 840萬人,居全球首位[1]。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DPN)是糖尿病常見的慢性并發(fā)癥之一,以感覺神經受累較早及肢體疼痛、麻木為主要特點,其主要臨床特征為四肢遠端感覺、運動障礙,表現(xiàn)為肢體麻木、攣急疼痛、肌肉無力和萎縮、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等[2]。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病人會出現(xiàn)糖尿病足、夏洛克關節(jié)和截肢等情況[3]。最終疾病導致病人殘疾,嚴重影響糖尿病病人今后的生活質量。臨床報道DPN發(fā)病率為50%~80%[4],DPN不僅發(fā)病率高,而且會給病人帶來嚴重的后果。為了減輕和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癥狀,延緩神經病變的進展,降低DPN所帶來的致殘率和病死率,本研究對DPN病人實施子午流注納支法穴位注射干預DPN,探討子午流注納支法穴位注射改善糖尿病周圍神經癥狀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擇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三級甲等中醫(yī)院治療的DPN病人70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病人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納入標準:知情同意;年齡40歲~70歲;符合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糖尿病診斷標準診斷的糖尿病病人;符合2010年版CDS制訂的《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提出的DPN診斷標準;符合《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診斷與治療》[5]中DPN癥狀;入組前1周血糖平穩(wěn),空腹血糖<8 mmol/L,隨機血糖≤10 mmol/L;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符合相關醫(yī)學倫理規(guī)定與要求。
排除標準:不符合上述納入標準者;依從性差;有嚴重慢性并發(fā)癥的病人,如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等;有急性并發(fā)癥的病人,如低血糖、乳酸中毒等;合并嚴重的肝腎損害、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嚴重精神病、慢性乙醇中毒等;兒童、妊娠或哺乳期婦女;注射部位皮膚有創(chuàng)傷者。觀察組:男23例,女12例;年齡66.60歲±7.20歲;糖尿病病程14.90年±8.60年。對照組:男25例,女10例;年齡66.70歲±5.42歲;糖尿病病程15.80年±5.05年。兩組病人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預方法對照組給予腺苷鈷胺1 mg肌肉注射,每天1次。觀察組給予腺苷鈷胺雙側足三里穴位注射,每側注射0.5 mg藥物,運用子午流注理論,根據循經按時取穴,每周周一、周三、周五辰時(07:00~09:00)穴位注射,其余時間給予腺苷鈷胺肌肉注射。對照組和觀察組治療時間均為4周。穴位注射選擇合適的體位,取雙側足三里穴,用5 mL注射器7號針頭抽取溶于2 mL生理鹽水中的腺苷鈷胺1 mg,于穴位處皮膚消毒后進針,垂直進針1.0 cm~1.8 cm。進針深度根據病人體型胖瘦而定,待病人出現(xiàn)酸脹感覺后回抽,如無回血則將藥液注入穴位,每個穴位1 mL,含0.5 mg腺苷鈷胺。
1.3觀察指標采用肌電圖檢查顯示肢體深淺感覺。顯效為四肢末梢感覺異?;蚋杏X障礙消失,腱反射正常,神經電生理檢查下肢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CV)或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CV)提高>5 m/s;有效為腱反射有所恢復,MCV或SCV提高<5 m/s;無效為癥狀無減輕,腱反射無恢復,MCV或SCV無明顯改善。
2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治療后MCV及臨床療效比較
3討論
3.1DPN發(fā)病特點及病因DPN是糖尿病常見的微血管慢性并發(fā)癥同時也是糖尿病病人常見的并發(fā)癥,臨床上首先出現(xiàn)肢端感覺異常,分布像手套或襪子狀,并且伴隨麻木、刺痛、灼熱或踏棉墊感覺,有時也會伴有痛覺過度敏感,出現(xiàn)肢痛,呈隱痛、刺痛或燒灼樣痛,夜間及寒冷季節(jié)加重。疾病后期可出現(xiàn)運動神經受累,出現(xiàn)肌萎縮和肌癱瘓[6]。目前,DPN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其發(fā)生與代謝障礙、血管障礙、神經營養(yǎng)因子、免疫異常、氧化應激、遺傳等有關[7]。隨著我國迅速發(fā)展的人口老齡化趨勢,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逐年增高,出現(xiàn)DPN的糖尿病病人也越來越多。據文獻報道,糖尿病病人DPN患病率約為53.6%[8]。DPN給病人帶來嚴重的后果影響著病人以后的生活質量。對DPN病人進行早期干預將有效降低足潰瘍和截肢的發(fā)生率。本研究運用中醫(yī)學的優(yōu)勢,探討有效治療該病的方法,減輕癥狀,改善病情,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存質量。中醫(yī)學對本病病名沒有明確界定,根據其肢體癥狀,歸屬中醫(yī)之“麻木”“血痹”“痛癥”“痿證”等范疇[6],認為氣陰兩虛、痰濁淤血痹阻脈絡是消渴病發(fā)生并發(fā)癥的病理基礎[3]。
3.2子午流注擇時穴位注射可明顯改善DPN病人神經癥狀穴位注射又叫水針療法,它結合了腧穴、針刺、藥物三者的作用。中醫(yī)學認為,穴位是臟腑、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特定部位,它既是臟腑疾病在體表的反應點,也是針刺時疏通氣血、調整臟腑功能的刺激點。針刺的機械性刺激和藥物的化學性刺激對穴位產生刺激,藥效增加,并且藥液在穴位停留時間增加,持續(xù)刺激穴位,增加治療效果,疏通經氣。有研究證明,穴位注射具有藥效高效性,可以產生與靜脈注射等同或更強的藥效,藥效強大且迅速[9]。本研究穴位注射藥物為腺苷鈷胺,腺苷鈷胺在體內直接參與組織細胞核酸的合成和氨基酸、蛋白質、脂肪的代謝,腺苷鈷胺在體內是由維生素B12與5-脫氧腺苷形成。腺苷鈷胺為甲基丙二酰輔酶A變位酶的輔基,缺乏時大量丙酰輔酶A堆積,形成單鏈脂肪酸,這種非生理性脂肪酸可直接影響髓磷脂的形成,造成神經纖維的脫髓鞘改變,而出現(xiàn)麻木疼痛等多種神經系統(tǒng)癥狀[10]。使用腺苷鈷胺抑制神經髓鞘異常的脂肪合成,阻斷脫髓鞘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促進髓鞘蛋白質和類脂的形成,以保證髓鞘的修復,并可促進神經膜細胞的增值,達到促進周圍神經恢復的目的[11]。穴位注射腺苷鈷胺能改善DPN病人神經傳導速度。本研究將子午流注理論引入穴位注射中,人體內氣血運行出現(xiàn)周期性開合,逢穴位開時氣血旺盛,逢閉時氣血衰退,在治療時掌握好穴位開合時機,可以提高其治療效果。足三里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具有調理脾胃、調和胃腸、補益氣血、強筋壯骨、防病健身的功效,是治療DPN的主穴。足三里在十二經絡上屬足陽明胃經,氣血流經胃經是辰時。選擇在辰時對DPN病人進行治療,足三里在此時因氣血旺盛而出現(xiàn)“開穴”,選擇在這個時間進行穴位注射,可以增強治療效果,使DPN病人神經功能得到明顯的改善。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病人神經傳導速度、臨床治療有效率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子午流注納子法穴位注射能明顯改善DPN病人的神經傳導功能。中醫(yī)護理是中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穴位注射是中醫(yī)護理技術操作之一。通過在穴位中注射藥物,既有藥物的作用,又有針刺疏通經絡的作用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本研究引入子午流注理論,對穴位注射的時間有嚴格要求,對護理人員進行嚴格的培訓,使其能夠嚴格遵醫(yī)囑在特定時間實施穴位注射,保證其療效。
綜上所述,子午流注納子法穴位注射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神經傳導速度。穴位注射治療DPN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進一步印證了中醫(yī)護理在臨床治療中不可取代的地位,也為中醫(yī)護理在臨床的深入切實開展提供了有力證明。該方法子午流注納子法在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療效確切,費用低,不良反應少。
參考文獻:
[1]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中國2013年糖尿病患病人數達9 840萬人[EB/OL].[2014-05-14].http://www.doc88.com/p-9923642473342.html.
[2]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內分泌代謝科醫(yī)師分會.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診療規(guī)范(征求意見稿)[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9,17(8):638-640.
[3]葉翔,秦波,張瑋,等.電針開四關法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30例[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4,12(2):45-47.
[4]王建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中西藥物治療近況[J].天津藥學,2002(14):26-28.
[5]衡先培.糖尿病性神經病變診斷與治療[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2002:49-52.
[6]楊麗.穴位注射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干預作用的臨床觀察及實驗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2013:8.
[7]石玥.紅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療糖尿病性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5.
[8]Jarso G,Ahmed A,Feleke Y.The prevalence,clinical features and management of peripheral neuropathy among diabetic patients in Tikur Anbessa and St.Paul’s Specialized University Hospitals,Addis Ababa,Ethiopia[J].Ethiop Med J,2011,49:299-311.
[9]劉祖舜,周愛玲,丁斐,等.腧穴對藥物(化學性刺激)的反應性[J].上海針灸雜志,1996,15(5):31-34.
[10]朱肖群,湛世清,黎華九.彌可保與654-2合用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4(24):295-296.
[11]任貴英.腺苷鈷胺聯(lián)合燈盞細辛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療效觀察[J].四川醫(yī)學,2006,27(5):488-489.
(本文編輯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