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浸潤性導管癌原發(fā)灶、腋窩淋巴結轉移灶組織中SATB1和BRMS1的表達變化
姚亞峰1,龔燁2,李炳軍2
(1太原市婦幼保健院,太原030012;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
摘要:目的觀察乳腺浸潤性導管癌原發(fā)灶、腋窩淋巴結轉移灶組織中核基質結合區(qū)結合蛋白1(SATB1)和乳腺癌轉移抑制基因1(BRMS1)的表達變化。方法乳腺浸潤導管癌患者78例,均接受手術治療,全部留取原發(fā)灶組織標本,其中52例同時留取腋窩淋巴結轉移灶組織標本、63例同時留取癌旁組織標本。采用免疫組化法和熒光實時定量PCR法檢測三種組織標本中的SATB1、BRMS1蛋白及mRNA。結果原發(fā)灶、淋巴結轉移灶組織中SATB1蛋白陽性表達率分別為75.6%、82.7%,與癌旁組織的28.6%相比,P均<0.05。原發(fā)灶、淋巴結轉移灶組織中BRMS1蛋白陽性表達率分為25.6%、23.1%,與癌旁組織的87.3%相比,P均<0.05。原發(fā)灶、淋巴結轉移灶組織SATB1 mRNA的相對表達量分別為7.93±1.42、7.27±0.42,與癌旁組織的9.88±1.28相比,P均<0.05。原發(fā)灶、淋巴結轉移灶組織BRMS1 mRNA的相對表達量分別為10.21±1.82、10.23±1.28,與癌旁組織的8.69±1.03相比,P均<0.05。原發(fā)灶組織SATB1表達與乳腺浸潤性導管癌轉移淋巴結數(shù)及臨床分期有關(P均<0.05)。原發(fā)灶SATB1蛋白和BRMS1蛋白表達無相關關系(r=-0.523,P>0.05),SATB1 mRNA和BRMS1 mRNA表達量無相關關系(r=-0.093,P>0.05)。結論 乳腺浸潤性導管癌原發(fā)灶、腋窩淋巴結轉移灶組織中SATB1蛋白及mRNA呈高表達,BRMS1蛋白及mRNA呈低表達, SATB1蛋白及mRNA表達與乳腺浸潤癌性導管癌的淋巴結轉移和臨床分期有關。
關鍵詞:乳腺腫瘤;乳腺癌;乳腺導管癌;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核基質結合區(qū)結合蛋白1;乳腺癌轉移抑制基因1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43.029
中圖分類號:R737.9文獻標志碼:B
收稿日期:(2015-06-09)
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約占乳腺癌的70%[1],較容易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核基質結合區(qū)結合蛋白1(SATB1)是一種核基質區(qū)結合蛋白,其高表達時患者預后較差,而乳腺癌轉移抑制基因1(BRMS1)高表達時患者的預后較好。本研究觀察了乳腺浸潤性導管癌原發(fā)灶、腋窩淋巴結轉移灶組織中SATB1和BRMS1的表達變化,并探討其意義。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2013年3~2015年1月太原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乳腺浸潤導管癌患者78例,均為女性,年齡31~82歲,均接受手術治療,全部留取原發(fā)灶組織標本,其中52例同時留取腋窩淋巴結轉移灶組織標本、63例同時留取癌旁組織標本。所有標本均于離體5 min內(nèi)取材完畢,各種標本分別取兩份。癌旁組織距腫瘤邊緣至少2 cm,且均經(jīng)病理檢查證實為未發(fā)生癌變的正常乳腺組織。
1.2SATB1蛋白及BRMS1蛋白檢測方法采用免疫組化SP法檢測各組織中的SATB1、BRMS1蛋白,用已知陽性切片作陽性對照,用PBS代替一抗作陰性對照。受檢組織切片染色后光鏡下觀察,于100倍視野下選取5個細胞,然后在400倍鏡下隨機觀察每個視野的100個細胞,計算陽性細胞百分比,取5個視野的均值:無陽性細胞計0分,陽性細胞≤10%計1分、11%~50%計2分、51%~75%計3分、>75%計4分;同時根據(jù)細胞著色強度計分:不著色計0分,淺黃色計1分,棕黃色計2分,深棕色計3分。上述兩分的乘積≥3判為陽性。
1.3SATB1 mRNA及BRMS1 mRNA檢測方法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法檢測各組織中的SATB1、BRMS1 mRNA。取受檢組織約50 mg,用TRIzol試劑提取RNA,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RNA純度,電泳法檢測RNA的完整性。將RNA逆轉錄成cDNA,然后進行PCR擴增:95 ℃ 30 s、95 ℃5 s,60 ℃ 20 s,共40個循環(huán)。以ΔΔCt值表示目的基因的相對表達量。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用方差分析、t檢驗,相關性分析用Pesrson直線相關分析法和Spearman等級相關分析法。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原發(fā)灶、淋巴結轉移灶、癌旁組織中SATB1蛋白和BRMS1蛋白的表達比較原發(fā)灶、淋巴結轉移灶中SATB1蛋白陽性表達率分別為75.6%(59/78)、82.7%(43/52),與癌旁組織的28.6%(18/63)相比,P均<0.05;前兩者相比,P>0.05。原發(fā)灶、淋巴結轉移灶中BRMS1蛋白陽性表達率分別為25.6%(20/78)、23.1%(12/52),與癌旁組織的87.3%(55/63)相比,P均<0.05;前兩者相比,P>0.05。
2.2原發(fā)灶、淋巴結轉移灶、癌旁組織中SATB1 mRNA和BRMS1 mRNA的表達比較原發(fā)灶、淋巴結轉移灶及癌旁組織SATB1 mRNA的相對表達量分別為7.93±1.42、7.27±0.42和9.88±1.28,原發(fā)灶、淋巴結轉移灶是癌旁組織的3.79和6.12倍,二者與癌旁組織相比,P均<0.05。原發(fā)灶、淋巴結轉移灶及癌旁組織BRMS1 mRNA的相對表達量分別為10.21±1.82、10.23±1.28和8.69±1.03,原發(fā)灶、淋巴結轉移灶是癌旁組織的0.37和0.35倍,二者與癌旁組織相比,P均<0.05。
2.3原發(fā)灶SATB1表達與乳腺浸潤癌性導管癌臨床病理參數(shù)的關系原發(fā)灶SATB1蛋白及mRNA表達與乳腺浸潤癌性導管癌轉移淋巴結數(shù)和臨床分期有關(P均<0.05),與患者年齡、腫瘤直徑、是否絕經(jīng)無關(P均>0.05),詳見表1。
表1 原發(fā)灶SATB1表達與乳腺浸潤癌性
2.4原發(fā)灶SATB1與BRMS1表達的相關性原發(fā)灶SATB1蛋白和BRMS1蛋白表達無相關關系(r=-0.523,P>0.05),SATB1 mRNA和BRMS1 mRNA表達量無相關關系(r=-0.093,P>0.05)。
3討論
SATB1是屬于核基質結合區(qū)的結合蛋白。SATB1在普通上皮細胞中會呈現(xiàn)低表達甚至不表達,而在具有高度侵襲性的乳腺癌組織中會呈現(xiàn)高表達。SATB1高表達會改變?nèi)橄侔┘毎那忠u表型,進而使乳腺癌細胞出現(xiàn)轉移。將高侵襲性乳腺癌細胞注射至小鼠體內(nèi),9周后在小鼠肺部發(fā)現(xiàn)轉移結節(jié),且肺組織中SATB1高表達[2]。BRMS1是最新發(fā)現(xiàn)的具有抑制腫瘤轉移作用的基因,該基因存在多個磷酸化位點,BRMS1的表達和乳腺癌預后是否存在關系研究較少,且不同學者持有不同意見[3]。有研究[4]發(fā)現(xiàn),BRMS1不能改變?nèi)橄侔┰l(fā)灶的生長,但是能有效抑制腫瘤發(fā)生轉移,促進轉移灶腫瘤細胞的凋亡。
本研究發(fā)現(xiàn),乳腺浸潤性導管癌原發(fā)灶、腋窩淋巴結轉移灶組織SATB1蛋白陽性表達率均顯著高于癌旁組織,而BRMS1蛋白陽性表達率顯著低于旁組織,癌原發(fā)灶、腋窩淋巴結轉移灶組織SATB1 mRNA的表達量是癌旁組織的3.79和6.12倍,與文獻[5]報道相符。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原發(fā)灶SATB1蛋白及mRNA表達與乳腺浸潤癌性導管癌轉移淋巴結數(shù)以及臨床分期有關,提示SATB1表達增強與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淋巴結轉移存在較大關系,可以作為評估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是否出現(xiàn)轉移的指標之一。另外,本研究發(fā)現(xiàn),乳腺浸潤性導管癌原發(fā)灶組組織中SATB1和BRMS1表達無相關關系,也與文獻[6,7]報道相符,提示SATB1和BRMS1之間可能無調節(jié)關系。
參考文獻:
[1] 姚維深,周國華,張旭,等.Bcl-2和Beclin1及PTEN在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組織中的表達及相關性[J].廣東醫(yī)學,2013,34(10):1538-1540.
[2] 印永祥,趙華,顧穎,等.RhoA、ROCK1和ROCK2信號蛋白在乳腺浸潤性導管癌中的表達[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9):1496-1499.
[3] Niu Y, Wang L, Cheng C, et al.Increased expressions of SATB1 and S100A4 are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human colorectal carcinoma[J].APMIS, 2015,123(2):93-101.
[4] 吳驥,管小青,顧書成,等.乳腺浸潤性導管癌組織中COX-2和Ki-67的表達及相關性分析[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4,21(2):197-201.
[5] 戴小麗,韓中保,韓扣蘭,等.Fas、NF-κB和VEGF-C在乳腺浸潤性導管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江蘇醫(yī)藥,2014,40(9):1035-1038.
[6] 張文進,李云濤,袁洋,等.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血中PF4和VEGF表達臨床意義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4,21(11):827-830.
[7] 崔霞,王婧男,鄭燕,等.乳腺癌組織HR與ER-2和SATB1表達相關性研究[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4,21(12):885-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