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冰
教學研究工作是學校教學工作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教研能力也是教師普遍缺乏的工作能力,從一定意義上說,它嚴重制約著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和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現(xiàn)結合自己的教研實踐,就學校教研員如何喚醒教師的教科研意識談一些粗淺的認識和做法。
一、使教科研理念深入教師內心.教學研究有利于教師加深對課程標準、教學要求、教材編排的理解,有利于教師自身素質和教學業(yè)務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師課堂教學授課質量的提高。教學質量主要是通過課堂來實現(xiàn)的,教研工作的效果往往也是在課堂教學中得以體現(xiàn)的。
教研工作有利于教師教法的改進和學法的指導,起到“磨刀不誤砍柴工”的作用。教研的目的之一是教師獲得教學的方法和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
國務委員劉延東在2014年第四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頒獎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成立大會上曾經指出:“教育科學研究是認識教育規(guī)律的重要工具,是促進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重要保證?!苯逃蒲惺墙逃I域的第一生產力,已成為人們的共識。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币虼?,學校的教學研究工作必須深入到教師的內心。
二、指導與引領教師教學研究工作
一要親近教師,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服務。教研員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親近教師。親近教師的目的主要是讓教師在思想上對教育科研工作不排斥,進而能夠接納并積極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讓教師能夠品嘗到自己在研究工作中的快樂,深刻體會到自己或者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成功的喜悅,意識到作為一名研究者所肩負的責任。長此堅持下去,教師對科研就會熳慢親近,進而投入進去,由投入產生超越自我、以研為榮的強大動力,從而促進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提高。
二要引導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解決問題?!敖虩o研而淺,研無教而空”。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教學難點和具體問題,這就需要進行破題。破題是開展教學研究、抓具體問題解決的一個最有效的方法。比如,看圖學文是小學語文課的一種常見形式。它是通過色彩鮮明的圖畫和具體文字的對照,表達對某一客觀事物的反映和認識。這種特殊的課文形式怎么教?這就需要我們破題。
三要組織教師積極開展小課題研究。本著“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原則,開展小課題研究。這對于培養(yǎng)教師的研究意識和綜合能力,促進專業(yè)成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教育工作,追求的是科研、培訓、教研、教學的無痕跡融合,科研做牽動,校本教研是“扶手”也是階梯,教育教學做“實驗室”,實施“草根式”研究,由小課題生發(fā),低起點,做一點,收獲一點,使用一點,提升一點。讓教師在循序漸進的實際參與中獲得成功體驗,進而生發(fā)繼續(xù)參與的積極性與自主性,從而自主、持久地走在專業(yè)發(fā)展的軌道上。
四要激勵教師在教育博客中開展教學研究。博客作為一種網絡工具,打破了傳統(tǒng)教育在時間和空間上所受的限制,使人們可以跨地域、跨國家、跨領域地學習,得到豐富的學習資源。教師的博客總結了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經驗,記錄了教育教學中產生的靈感,反省了在教育教學中的不足,去粗存精,去偽存真,使教育教學更加完美。在博客上,教師可以與名師對話,與專家交流,與同行切磋,面對面地接觸,心與心的溝通,讓教師的教育理念不斷更新,可以更專業(yè)地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學。博客能使教師的教研工作從理論走向實踐,再從實際走向理論,從而得到升華,而且博客上所記錄的信息,無疑是我們進行研究的第一手珍貴材料。
五要鼓勵教師在書寫教育日志中提高教學研究能力。以教育日志為突破口,培養(yǎng)教師總結反思的習慣。通過寫教育日志,培養(yǎng)教師堅持動筆、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和能力,把教育科研融為一體,相互促進。
六要以有效培訓為主要外動力,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要在校際、地區(qū)間進行經驗交流、對話以及合作的研究,為教師搭建平臺,使其在交流中吸收眾人之長,互相啟發(fā)、借鑒、學習、激勵。
七要善于總結,指導實踐。列寧講:“總結過去,是為了更好地開辟未來?!崩碚搧碓从趯嵺`,對實踐又具有指導意義。引導教師學會總結是教師自我提高的最有效的途徑,學會總結也是一種教研能力的表現(xiàn)。只有善于總結,才能有所揚棄,有所提高,有所收獲。
三、引領教師教研之路的探索與思考
一是在課題中體驗。多年來,四師的教師們在“有效課堂”、“中小學語文少教多學”、“能力生根”、“伊犁州十二五規(guī)劃”等課題研討中快樂著、成長著,也有著較大的收獲。很多課題都順利結題,課題研究使教師的專業(yè)技能得到了發(fā)展,也使教師的能力得到了助推?!靶W生語文能力評價實驗研究”課題組的教師說,“我們雖然有些沒有拿到證書或者榮譽,但收獲卻是豐富的,獲得了寶貴的課題研究經驗和教科經歷。有了課題組這個載體,可以定期舉行一些教科活動和課題活動,對自己的提高和成長無疑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p>
二是進行各類教學模式的探索,在探索中豐富科研內涵。引領教師們就日常教學的難點、熱點、困惑點、精彩點積極開展課題研究,進行教學模式的探索。比如,師一中的“導學案”課堂教學;73團中學的“金山五步教學法”;64團小學的“五步三查”教學法;66團三中、71團中學的“杜郎口”教學模式以及民族學校的“古詩誦讀法”、“閱讀教學法”、“漢語識字法”等,大大促進了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提高和教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是以校本研究為活水,引領教師教科研創(chuàng)特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要充分挖掘地方自然資源、經濟文化、民族傳統(tǒng)等方面的內容,體現(xiàn)課程資源的地方性特色。在教育規(guī)劃綱要的指導下,引領教師挖掘本土文化,把社區(qū)資源作為開發(fā)校本課程的主體。伊犁是個百年古城,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豐富的人文資源和多彩的少數(shù)民俗風情。四師教研員組織教師利用這一資源優(yōu)勢,根據新課改的要求,編印了圖文并茂、可讀性強的校本教材《魅力家鄉(xiāng)·我的伊犁》課程,還開發(fā)了《西域明珠》、《邊陲重鎮(zhèn)——霍城》、《草原明珠——新源》、《趣味語文》、《音樂的多樣化》、《美麗的可克達拉》、《64團團史》等校本課程。
如今,以地域風情為主的綜合實踐校本課程已成為我?guī)煹奶厣咙c,校本課程先后在各級教研活動中得到展示,并得到專家的一致好評。教師由校內轉向校外,由被動轉向主動,由接受轉向探索,視野開闊了,思維活躍了,能力提高了。一群敢想、敢說、敢做的新時期教師在各類課題實踐活動中脫穎而出。
(責任編輯 楊晶晶)